杜海亮 徐銳翔 孫偉利 關江華
(黃岡師范學院地理與旅游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也日趨激烈,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身體健康的保障,是增強人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主要途徑。生態環境被破壞不但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還會產生輻射效應,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安全。2020年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已經拉開序幕,生態文明、生態保護成為國土空間規劃的主要內容。創建良好的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是實現國土空間格局同生態環境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只有構建健全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相應的保護制度,執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才能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上一輪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效應將影響新一輪規劃制定政策,因此對上一輪土地利用規劃實施進行評價,研究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影響,有利于厘清規劃實施中對生態環境影響因素,對優化用地布局、拓展生態空間、平衡生態保護與發展有重要作用。
國外對規劃環境評價研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強調不同領域公共代表共同參與,在環評工作過程中進行共同討論;②以一個固定的基本模式進行環評工作。關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這一理論,最早出現于20世紀下半葉。Nilsa Duarte da Silva Lima(2019)和 Poorang Piroozfar(2019)利用生命周期法、Ryan A. Mc Manamay 等(2019)應用實踐等。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Bateman I J(2013)將土地利用生態系統服務評價納入了英國經濟決策研究,Benoit Othoniel(2019)通過計算特征因子,建立了一個高分辨率、能清楚描述時空變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建模框架,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及其引起的土地覆蓋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生命周期進行評估。國內對規劃環境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晚。1979年我國首次為保護環境進行立法,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之后保護環境的意識不斷提升,保護環境的舉措不斷細化和嚴格。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和社會團體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程度的提升,國內學者紛紛聚焦環境保護的研究,涉及國內外制度比較、公眾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內容,鄧曉等(2018)分析對比了中國和韓國環境影響評價的司法審查情況;凌晶等(2018)比較了中國和加拿大的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機制;金國華等(2018)研究了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規范評價要素;陳濤(2018)論述了環境影響評價在我國的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修正建議。近年來國內學者采用GIS、大數據、多光譜遙感影像等計算方法和先進技術手段來構建更加精準的評價指標體系等,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研究,取得較好的成果。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對規劃環境影響的研究成果很豐富,但研究尺度上很少從縣域或市級區域研究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對生態環境影響。本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論基礎,以2016-2020年湖北黃岡市土地利用數據,研究不同時點上的土地利用結構產生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分析各時點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值,分析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的效果或偏差,分析土地利用結構存在的問題及產生這一問題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黃岡,湖北省地級市,地處中國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中段;自北向南逐漸傾斜,東北部與豫皖交界為大別山脈;現轄七縣(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團風)、二市(武穴、麻城),黃州區、龍感湖管理區和黃岡經濟開發區,2018年全市總人口750萬人,版圖面積1.74萬平方公里,全市總面積中平原占12.2%,崗地占10.3%,丘陵占43.3%,山地占34.2%。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169.55億元。
數據源于2015-2020年黃岡市統計年鑒、2015-2020年黃岡市土地統計年鑒及2018-2020年的黃岡市遙感影像圖,獲取信息數據,并得到2015-2020年黃岡市農用地、林地、園地、牧草地、濕地、水域、荒地和其他用地面積。并采用極值法進行數據處理,減少量綱不同產生的誤差。
本文采用謝高地等人的當量因子法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評估,即確定一個容易量化的生態系統類型的其中一項服務作為標準當量因子,再根據比較分析確定其他類型以及其他服務的相對價值。COSTANZAR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公式如下:

式中:
—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元);
—生態系統單項服務價值(元);
—類型i生態系統單位面積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元/hm2·a);
—類型i生態系統的面積;
—類型i生態系統單位面積的生態系統單項服務價值(元/hm2·a)。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是對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的服務進行價值化評估,這種服務價值評估涉及因素較多,根據相關文獻研究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劃分為利用價值和非利用價值,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相對應的分類見圖1。

圖1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分類圖
依據謝高地等(2015)的研究成果,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細分化為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支持服務和文化服務4個一級類和11個二級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指標體系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利用價值供給服務 食物生產原料生產水資源供給調節服務 氣體調節氣候調節凈化環境水文調節非利用價值 支持服務 土壤保持維持養分循環生物多樣性文化服務 美學景觀
采用謝高地等(2015)的當量因子法,選取二級類為旱地、水田、闊葉、草地、濕地、水域、荒地、其他用地,對黃岡市生態系統服務進行評估計算出黃岡市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值,結果見表2。

表2 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表
依據謝高地等(2001)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成果,計算稻谷、小麥和玉米這三種我國主要糧食每公頃的年凈經濟價值,經過計算得到的結果為3406.5元/hm2,將結合表2中當量因子值,計算得到黃岡市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見表3)。

表3 黃岡市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標準表(元/hm2)
根據黃岡市2015-2020年統計年鑒取得的原始數據,對黃岡市2015-2020年的生態系統分類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面積,面積變化見表4。

表4 黃岡市2015-2020年生態系統土地面積統計表(hm2)
利用COSTANZAR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公式,計算得到黃岡市2015-2020年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量,見表5。

表5 黃岡市2015-2020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表(萬元)
由表5可得,2015-2020年期間,黃岡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表現為先下降后平穩的趨勢,從2015年到2020年,6年間黃岡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量減少了23441.07萬元。同時分析發現,不同的生態系統結構提供的服務價值也不同,影響黃岡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的生態結構由多到少依次為:闊葉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最高,占比59%左右;水域生態系統其次,占比20%左右;水田生態系統占比14%左右,旱地生態系統占比3%左右,濕地占比2%左右,荒地占比0.01%左右。
本文采用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法,以湖北黃岡市為例,研究了上一輪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湖北黃岡市2016-2020年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呈現先下降后平穩的趨勢,價值總體減少量為23441.07萬元,不同的生態系統提供的服務價值差異化顯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議,為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制定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借鑒。
在黃岡市2015-2020年期間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中占比最大的是林地,林地占比59%,這也說明林地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政府應該切實加強對林地面積的把控,加強林地保護管理,同時保證必要濕地和草地,確保林地、濕地及草地結構合理。政府應該重視生態結構的平衡,防止出現生態不協調,使得各種類非建設用地布局更合理,將生態環境的價值發揮得更大。
在2015-2017年之間,黃岡市旱地面積減少,荒地和其他用地面積增多。在2017-2020年之間,黃岡市旱地面積減少,其他用地、荒地和水田面積增加。總的來說,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面積呈現先降低后平緩的趨勢,說明新建的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未來黃岡市發展空間很大。
從黃岡市2015-2020年各類土地利用變化數據可以得出,黃岡市荒地面積從10559公頃到10881.52公頃,呈遞增趨勢;對于建設用地,政府應當調整結構,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數量,科學優化結構,明確管制規則和監督措施。對于農用地,政府應該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確保耕地和基本農田數量,確保耕地數量穩定,質量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