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紅 張藍文

摘 ? ?要:工程倫理教材體例優化對提升工程倫理教學質量和豐富工程倫理教學資源至關重要。我國工程倫理教材體例應當與我國工程倫理發展現狀相協調,與教材的編寫目的和適用人群相適應。采用以學習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材體例是更好服務工程倫理教學改革的基礎。文章通過對11部工程倫理教材編寫體例的梳理和評述,提出不同的受教群體和教育層次應有相得益彰的工程倫理教材體例的初步設想。
關鍵詞:工程教育;教學;教材;編寫體例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2-0025-03
教材是育人的載體。工程倫理教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重要一環。工程倫理教學質量關系到我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工程倫理課程對提高理工科大學生的工程倫理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甄別適合工程倫理課程的教學用書是進行課程教學的第一步。而工程倫理教材體例的設計是教材編寫的基礎和重點,為促進我國工程倫理教學高質量發展,進行工程倫理教材體例評述研究是一項緊迫又長期的任務。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檢索范圍包括讀秀、當當、京東、亞馬遜等數據庫和網站,檢索書名為工程倫理,檢索時段不限,檢索日期為2020年9月2日。經初步辨識,遴選出1999—2020年共計42本從不同專業方向和倫理視角出版的工程倫理著作。
但是,專著多反映教師的研究成果,而教材是根據一定的學科任務,編選和組織具有一定范圍和深度的知識和技能的體系,一般以教科書的形式來呈現[1]。注重于學生的需求,工程倫理教材體例也要適用于學生閱讀。工程倫理教材體例是指工程倫理教材的編寫格式及其內容的組織形式。據此定義,通過進一步查看圖書封面、序、目錄、摘要、前言等結構,查找是否明確表明書籍可作教材使用,以及書籍是否含有課后習題等教材所特有體例,篩選出具有教材特征的11本圖書,見表1。以這11本工程倫理教材為研究對象,進行我國工程倫理教材體例的歸納統計和分析。其他書籍是對工程實踐中某一環節或某一方面的研究,未專注工程倫理,用于工程倫理教學目的略為片面,研究中不作為教材分析,可作課程參考教輔材料。
二、工程倫理教材體例與我國工程倫理學發展現狀的協調
自20世紀70年代起,工程倫理學在歐美等國興起,而我國最早的工程倫理文獻發表于1990年,最早可以作為教材的是2009年肖平主編的《工程倫理導論》。2015年我國啟動工程倫理課程建設。如今,與國外工程倫理教學成熟、制度化發展相比,我國工程倫理課程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
我國的工程倫理教材體例不能脫離我國的基本國情、價值觀念以及工程倫理教學發展現況,應當體現中國的倫理立場、倫理智慧、倫理價值觀念[2]。從我國過去的教育發展來看,教育的重心大部分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倫理教育未得到重視,工程職業道德教育還處在萌芽階段,工程倫理教育沒有學科般的地位[3]。
(一)工程倫理教材特點分析
我國工程倫理仍處于新興的跨學科邊緣,但是開設工程倫理課程已成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的一項重要指標[4]。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241所普通高等學校的1 353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包括18個專業領域的21個工科專業類及相關專業[5]。相比于其他學科的教材數量和我國專業認證全面開展的形勢,11本工程倫理課程教材數量明顯處于劣勢。
11本教材多為具有哲學和人文社科背景的教師學者編寫,各教材的適用范圍和體例特點既有相同點又各具特色。對比國外工程倫理著作側重于由抽象說教轉向實踐分析的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我國工程倫理教材則更加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構建、基本概念的引入和經典案例教學。
肖平主編的《工程倫理導論》是西南交通大學工程倫理課程教學的首選教材和職業道德教育選用教材,也是我國第一部本科工程倫理教材。其工程案例以鐵路交通等為主,具有校本特色。
李正風等主編的《工程倫理(第2版)》是2014年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啟動工程倫理課程建設的顯著成果,是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是推廣工程倫理教育的有效資源保障。第二版分通論五章和分論八章,目前是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采用的指定教材,也是本科教學選用的教材之一。
張永強和姚立根主編的《工程倫理學》是河北工業大學結合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編寫的高等學校“十二五”精品規劃教材,主張工程倫理是工程技術人員的職業道德,目標是加強準工程技術人員——高等院校工科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章前有學習目標,章后提供案例分析和復習思考題,每節設置案例引導,首次將
“工程中的利益相關者與社會責任”獨設章節。全書共八章,其中前七章為通論,第八章就基因工程、信息工程、大型土木工程的倫理問題進行了簡要介紹。該書的案例具有鮮明的中國元素,可作教學參考。
劉莉主編的《工程倫理學》是北京科技大學“十二五”規劃教材,是基于工程倫理教學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結合工科專業特點編寫的一部適合高校工科學生專業選修教材。該書主要闡述了工程建設基本程序中的倫理問題、工程實施中的誠實和忠誠問題、工程共同體的工程師和利益相關者的倫理責任,突出了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中的倫理問題內容,具有校本特色。書中關于工程師的誠實和忠誠內容推薦引用。
張嵩等主編的《工程倫理學》是沈陽建筑大學領銜主編的高等學校工程管理系列經典教材書目,對功利論、義務論、德性論以及工程師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進行了介紹,部分章節設置與劉莉的《工程倫理學》略同。
顧劍和顧祥林主編的《工程倫理學》是華東理工大學文科與同濟大學工科交叉合作的結晶,是理工科學生通識教育的選讀著作。該書分理論篇、工程中的內部社會責任、外部社會責任,以及負責任行為的障礙和未來挑戰,并對文化差異和國際化有所講解;書中豐富的電影、案例、課前測試、課后練習等內容設置深入淺出,易于學習,值得教學實踐借鑒。
中國石油大學徐泉和李葉青主編的《工程倫理導論》適用石油、化工、新能源與材料等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學。前五章為通論,分論主要講了煉油工程和沼氣工程等倫理問題。
南京工業大學徐海濤等主編的《工程倫理》為“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其中第四章工程倫理困境及解決辦法可作教學內容補充。
成都工業學院倪家明等主編的《工程倫理》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新工科“十三五”規劃教材,通論、分論撰寫體例與李正風等主編的《工程倫理》一脈相承,較后者多了機械電子信息工程倫理,少了水利工程、核工程、全球化視野中的工程倫理章節。
由于工程倫理教材的數量相對不足,沒有編寫教材但又開設工程倫理課程的高校,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中多用李正風等編著的《工程倫理》。目前,因為本科工程倫理課程還沒有統一要求設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工程倫理背景知識水平相當,可在不同層次共用教材。但是,隨著工程倫理課程在本科階段的推廣和普及,就會造成此書到底應當作為哪一階段的教學教材,若本科生階段已學習此本教材,研究生學習階段是否會造成重復等問題的出現。
(二)我國工程倫理教材體例的變化
1990—2010年,我國工程倫理著作大量引入外國工程倫理理念,設置較多章節對國外提出的倫理學觀點進行分析;2011—2015年,倫理教材開始以我國自身國情為出發點探討倫理問題,大多采用每章案例引導、案例分析、課后習題的體例編寫;2016—2020年,我國工程倫理教材則較多開始采用通論、分論的體例開始編寫。
這也是由于在工程倫理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國工程倫理教育研究在2006—2018年進入了發展期,工程倫理教學的進步讓我們不滿足于僅僅吸收國外的工程倫理觀念,開始尋求更加適合我國國情及價值觀的教材編寫體例。
三、工程倫理教材體例服務于工程倫理教學
教材乃立國之本、教育之基[6]。教材不同于文學創作、科學專著,也不同于通俗讀物、科普讀物。教材既有特定的目的,又有必須遵照的規定,還有特定的讀者對象。編撰教材既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共同性問題,也有更多各科要分別解決的特殊性問題[7]。因而工程倫理教材體例設計是教材編寫中一個重要環節。
由表1可見,作為教材的11本著作全部設計了案例引導、參考案例和課后習題這樣的體例,充分體現了案例教學在工程倫理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案例引導有利于從未接觸過工程倫理知識的學生快速發掘工程中的倫理問題,案例分析有利于學生在學完相應倫理理論知識后學以致用,而課后習題則可以幫助學生檢測自己是否完全掌握所學知識。
在11本教材中,有4本教材采用了通論、分論的體例。此體例可以幫助學生在了解理論知識后,針對各專業需求的獨特性進行專項深入學習,但其他專業章節使用效率不高。
四、工程倫理體例與工程倫理問題的解決相銜接
工程中倫理難題的出現,會給工程倫理學科帶來新挑戰,而挑戰又會引導我們探索更好的工程倫理理論,這可以完善并擴充工程倫理教材的內容及體例。一方面,將工程中的倫理困境問題作為新的案例編入教材,可以使教材中抽象理論知識獲得更加具體化、精準化和形象化表達。另一方面,獨特的案例又可為編撰者帶來靈感,設計出新的工程倫理教材體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材中的一些理論有時并不能引導我們在面對具體工程問題時進行正確抉擇。例如,生命倫理學中的“公正”原則,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醫生和醫院面臨了一個艱難的抉擇,在需要救治的確診病例遠超醫療體系可以承受范圍的情況下,應該先救哪些人才能符合“公正”原則?才能使疫情對生命的傷害降到最低?顯而易見,僅靠教材中的基本定義和理論知識,我們并不能作出抉擇。因為現實社會中,我們面臨的倫理問題往往是錯綜復雜、矛盾沖突的,是需要權衡利弊的。而平衡點又因時間、地點、價值觀、文化不同而變化,形成動態平衡[8]。要想通過工程倫理教育使得未來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夠在工程活動中把握好這種至關重要的“動態平衡點”,就應當加大工程倫理教材體例中案例分析和情景教學的比重。
工程倫理體例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國工程倫理學科的發展,而隨著工程倫理學科的成熟和完善,工程中出現的倫理難題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解決。
五、工程倫理教材體例的構想
由于學科定位以及專業特點的不同,我們很難設計出一個統一適用的教材體例,因此,根據對11本工程倫理教材的分析,構想不同專業需求的工程倫理教材體例。
(一)理工科教育的工程倫理教材
工程倫理課程是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和達到“華盛頓協議”實質等效的積極響應。理工科學生對于工程倫理教育的需求更為迫切和深入[9]。由于理工科學生工作時可能會更多地參與工程建設,所以他們不僅要對工程倫理有一個全面的理論性認識,還要能夠將所學應用于實踐,在實際問題中解決出現的倫理問題。
建議此類教材增大工程案例占比,采用通論、分論的體例設計。通論可以是基本概念、理論和實踐工具,分論不一定要按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全球化等方面進行安排,可以按工程倫理的基本命題進行編排。通論是底線,是基礎,是規定內容;分論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自選動作。
(二)非理工科教育的工程倫理教材
對于非理工科學生來說,教學目的主要是拓展學生的工程認識和倫理知識,使其有基本的工程思維和倫理意識。因此,建議教材內容可以適當去繁就簡,刪去過于枯燥和深奧的理論知識,避免陷入學界的理論糾纏,盡可能保留趣味性的日常倫理案例和經典工程案例,摒棄通論、分論體例,采取編、章、節、案例材料等方式。也有研究表明,學生對“三門峽大壩”存廢、“電車悖論”選擇、“器官移植”排序等案例興趣極大[10],可在編寫針對非理工科教育的工程倫理教材時加入經典、時效性案例,提升課堂互動性,實現共鳴共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工程倫理學的發展,我國工程倫理教材體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以適應我國工程倫理教育教學的需求。針對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我們無法制定出一個統一的、廣泛使用的工程倫理教材體例。想真正上好工程倫理,要既有規矩,又有創新空間,依據專業特點和學生需求靈活制定合適的工程倫理教材體例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陳俠.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144.
[2]教育部.全面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 系統描繪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藍圖——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就《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答記者問[EB/OL].(2020-01-07)[2021-02-10].http://www.moe.? ? ?gov.cn/jyb_xwfb/s271/202001/t20200107_414566.html.
[3]徐泉,李葉青,張瑛媛.石油類高校“工程倫理”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6).
[4]王前.在理工科大學開展工程倫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10).
[5]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轉發《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關于發布已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名單的通告》的通知[EB/OL].(2020-07-15)[2021-02-18].http://www.moe.gov.cn/s78/? A08/tongzhi/202007/t20200721_474084.html.
[6]張學鵬,周美云.改革開放40年教材建設的回顧、成就與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8(33).
[7]張惠娟.70年發展,教材建設走進新時代[N].人民政協報,?2019-04-17(10).
[8]于波,樊勇.國內工程倫理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9]楊少龍,徐生雄,樊勇.近15年來國內工程倫理教育研究?綜述[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10]楊育紅,張雪茹,梁婧茹.教學關系中學生主體的工程倫理認知狀況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3).
收稿日期:2021-03-19
作者簡介:楊育紅(1971—),女,河南焦作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工程倫理教育教學和環境污染與防治研究。
基金項目: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9年度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工程倫理教學內容優化研究與實踐”(201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