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 要:在現代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模式來完成教學,以科學小實驗“生活化”為主要教學核心,不斷對“生活化”小實驗進行匯總整理,進而為幼兒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創建“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環境。基于此,就目前情況來看,有效使用科學小實驗“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發展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開闊幼兒的學習視野,提升幼兒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小實驗;“生活化”;有效滲透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0-0009-02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odern kindergartens,teachers generally use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 to complete the teaching,with the "life-oriented" science experiment as the main teaching core,and continue to summarize and organize the "life-oriented" small experiments for children Create a "life-oriented" learning atmosphere,and create a "life-oriented" scientific experiment environment. Based on this,as far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l of scientific experiments can develop children's hands-on practical ability,broaden children's learning horizons,and improve children's learning efficiency.
【Keywords】Kindergarten;Science experiment;"lifestyle";Effective penetration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與進步,教育事業也在不斷改革與優化,對于幼兒園教學過程的開展,很多教師已經開始提倡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此,會通過科學小實驗教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完成能力提升,為幼兒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奠定基礎,現如今,在開展科學小實驗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理論完成教學,其效果不夠明顯,因此將生活滲透進教學中,可以提升幼兒生活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成為學習主動者。
1. 科學小實驗“生活化”教學的問題提出環節
科學小實驗的教學開展過程應通過幼兒思考、動手操作、語言表達來完成,是幼兒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踐來完成問題探索的主要活動,符合并滿足幼兒的認識規律。幼兒的教學以及能力的培養、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是幼兒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受到國家以及社會的高度重視,但就目前科學小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可看出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幼兒受到年齡限制,感受世界的途徑和方式具有多樣化,但每一種感受方式均不相同;其次,實驗一般具有理論性,站在生活角度來看,引導幼兒通過生活中的實驗操作來完成教學還有待研究,且開展“生活化”實驗的能力有待挖掘與開發;最后便是“生活化”科學小實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何引導幼兒去發現并積極主動完成思考有待開發。
2. “生活化”科學小實驗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素材的主要來源
在我國早期的幼兒教育中,陶行知老先生便已提出生活教育思想,主張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教育就該源于生活,所以在教育中我們應當重視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特點,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導孩子學習,讓我們的教學活動充分的融入進孩子的生活中去。
(1)通過教師分類收集的方式,完成“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素材收集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幼兒園領導引導教師組成“生活化”科學小實驗收集小組,并通過研究小組的深入發現與挖掘的方式找到適合教學的“生活化”科學小實驗課題,對班級內幼兒的愛好及特點進行掌握與分析,找到幼兒感興趣的生活現象,并找準有利時機,帶領幼兒進行“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教學。例如:利用一年四季的天氣影響原因,尤其是在秋天到來之際,帶領幼兒走進生活,對園區內的花草樹木進行觀察,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撿樹葉活動,讓幼兒通過樹葉的顏色來辨別的秋天的特色,感受秋天的色彩,還可以組織幼兒對掉落的樹葉進行掩埋,進而讓幼兒通過思考理解秋天的特點,與動植物之間的緊密聯系。
(2)通過幼兒自主研究與探索,完成“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知識收集
對于幼兒園的建立以及園區的設計,均都考慮到幼兒的學習氛圍,每一個細節均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學習空間,創造思考探索氛圍,是幼兒在實驗中可以自主的找到科學的奧秘。例如幼兒園內的園區操場設計,可以制作出多種鍛煉的器材,通過瓶子和橡皮筋制作成簡單的拉力器,進而使幼兒通過不斷練習找到拉力器的生成原理,發現橡皮筋具有伸縮能力的特點,在孩子們將降落傘用力向上拋并觀察期下落狀態時,觀察下落傘的原理,進而開發邏輯思維能力,尋找降落傘可以飛得好飛得高的主要方法。
3. “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教學開展
(1)為“生活化”科學小實驗進行環境創設
第一,幼兒園園區的環境建立,大環境的創設。隨著現代國家經濟發展不斷進步,電子信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對于幼兒來講,懂的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在幼兒階段便已經開始了解各大科學設備,因此,在幼兒園園區地創設與監理當中,應將大環境進行科學化設計,融入更多具有科學信息的元素,例如在園區內設定專屬實驗發現教室、科學探索與思考長廊、研究奧秘的實驗室、種植園以及空中大花園等大型且獨立的幼兒活動場所,并在其中置辦大型科學實驗設備,完成環境氛圍營造,并隨著國家與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科學探索長廊中進行主題的更新換代,并不斷購進符合社會以及幼兒需求的材料,滿足“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教育目標。
第二,幼兒園班級內的環境創設。在班級內的“生活化”科學環境創設,主要應設計成主題墻模式,將主題墻的主題進行生活化科學特色的體現,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日產生活廢舊用品進行再次利用,通過其改造完成擺件設計,并體現在主題墻上,將其轉變為富有藝術效果的主題墻飾。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為班級以正方形為主題,利用生活中的方草墊子作為主要設計材料,將其作為懸掛物,還可以將廢舊的紙箱進行改進,做成環繞式的方形設計,為幼兒建立方形世界,讓孩子們走進生活化科學氛圍中,美化班級環境。
(2)“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教學活動策略
第一,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開展實驗操作,積極發揮幼兒動手實踐主動性。在開展幼兒“生活化”科學小實驗教學過程中,首先在準備階段,教師應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以及動手實踐主動性,通過引導幼兒自己思考與研究不斷發現并挖掘實驗操作的基本信息,提升幼兒地位,增強幼兒的教學活動參與感,使其知道自己是本節課程的主人公之一,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發現課堂實驗教學中所需要的生活材料,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開展,不僅可以使幼兒建立發散思維邏輯能力,還鍛煉了幼兒的思考與探究能力,除此之外,引導幼兒通過自己尋找到的材料完成實驗操作,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第二,創設“生活化”科學小實驗問題提問教學情境,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的猜想與結論的得出完成實驗教學。在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首先向幼兒拋出本節課程的問題時現如今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實驗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根據本節課程的主要知識點以及內容進行問題提問,為幼兒創建問題學習情境,并引導幼兒對問題進行回答,主要就是通過自己的想象能力以及理論基礎知識完成回答,其次要求幼兒帶著問題與假設的答案進行實驗操作,最終讓幼兒在實驗中獲取正確的知識,將其與自己的假設答案進行對比,發現問題。例如:在“浮力”實驗操作中,教師可以拿出多種生活材料向幼兒進行提問,如:塑料袋會在水中有什么現象出現?橡皮在水中會有什么現象出現?主要原因有什么?在日常洗澡中,有沒有發現水流會對什么有影響?等多個問題,其次引導幼兒對以上材料的浮力現象進行實踐操作,最終得出結論,提高幼兒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度。
(3)“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應用研究效果
第一,改善并優化教師指導的教學策略。在傳統幼兒教師開展科學小實驗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目標便是給孩子們提供科學小實驗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去開展教學指導,“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的出現則需要教師進行改變,從幼兒入手,引導幼兒首先進行觀察,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幼兒的觀察情況以及觀察結論進行觀察記錄表的填寫,其次,教師需要對已完成的結論數據匯總進行分析,對每一名幼兒的結果展開思考與研究,進而提升自己的指導教學能力,并通過實驗與驗證,找到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并將其整理在教案中,供其他教師參考。
第二,使幼兒成為“生活化”科學小實驗教學中的主要角色,成為主動學習者。在開展幼兒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與實驗操作設備產生效應,同時還與原有教學經驗以及新發現具有積極作用,教師通過不斷的觀察與研究,將幼兒轉變為教學主要核心,通過對幼兒的引導,使其不斷完成自主嘗試操作,積極主動的驗證結論,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以及解決辦法,有效開展“生活化”科學小實驗教學可以為幼兒今后的學習道路奠定基礎,更好的解決問題,找到答案。
第三,挖掘并發展了幼兒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在教師開展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操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自主完成動手實踐操作,并在此過程中,教師不給予指導,要求幼兒獨立完成,鼓勵幼兒,大膽完成操作,并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展現出來,自有探索,大膽完成操作。很多幼兒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中均可以找到問題的存在,通過相同課題的多次操作分析出每次結果的差異性,久而久之,在之后的操作過程中便知道小心翼翼,動作溫柔細致等細節,進而培養幼兒在動手實踐中的專注能力。
第四,開拓幼兒視野,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幼兒科學小實驗教學中滲透“生活化”,不僅可以使幼兒對實驗過程、實驗內容、實驗目標進行深入了解與掌握,同時還能了解其內在的意義與理論知識,為今后的實驗操作經驗儲備提供保障,并且讓幼兒知道動手實踐所得出的理論知識對自己學習的重要意義。在生活中,引導幼兒不斷發現身邊所存在的實驗案例,讓其通過自己內心的感受的知識大自然的巧妙天工,感受世界與社會的神奇之處,進而使自己融入進生活中,發現周邊存在的科學。除此之外,當自己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科學實驗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身邊的實驗問題所解決,當解決不了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實驗模擬,將問題用自己所準備的材料與設備進行演示,不斷的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久而久之,幼兒便會嘗到通過自己努力解決問題的甜頭,提升幼兒動手實踐以及發現生活的興趣以及求職欲望,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經過日積月累的發現與探索,拓展自自身視野,增強實驗經驗儲備。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將“生活化”教學滲透進科學小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轉變幼兒的性格特點還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成為活潑開朗的人,并通過在小實驗操作中的細致觀察與積極思考分析等工作的進行,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求教師與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化”科學小實驗素材的挖掘,并通過環境以及氛圍的建立將生活中的價值資源利用起來,提高教學效果,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偉秀. 依托生活化科學小實驗提高學生科學素養[J].小學科學:教師,2018(3).
[2]呂雅. 幼兒園趣味科學小實驗材料的設計與運用實踐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9(24).
[3]陳燕燕. 生活化科學探究活動有效性的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17).
[4]葉燕何. 生態科普活動中教師對大班幼兒進行植物探究的指導策略[J].國際教育論壇,2020(11).
[5]張晴晴. 科學無限,趣味無限——淺談主題背景下大班科學小實驗的實踐研究[J].科幻畫報,2018(4).
[6]蔡少玉. 開展科學小實驗,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以玩轉面粉實驗為例[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