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果教師只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必然無法實現其素養和能力的提升,基于這一情況,小學美術教學中逐漸將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重視起來,通過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從而為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階段;圖像識讀;美術核心素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0-0073-02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if teach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they will not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literacy and ability. Based on this situation,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gradual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rt Literacy,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in all aspects by improving students' image reading ability,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rt core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Image reading;Art core literacy;Strategy
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對小學的課堂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圖像識讀能力作為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讀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培養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上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已然成為當前美術教育的方向,但是,就現階段來看,雖然豐富的圖像資源已經廣泛應用到了小學美術教學中,豐富了課堂內容,但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并未得到明顯提升,教師有必要將其重視起來,教師有必要對課堂教學的方法進行改進,通過有效手段促進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提升,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其未來的更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培養小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價值
圖像其實就是將客觀世界中的能力和狀態,通過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它可以將物理世界中的能量和事物狀態傳遞出來,也可以說,其是獲取外界原始信息的重要途徑。日常生活中,人們所看到的圖像就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在感覺、知覺、記憶、認知等一系列的狀態下,最終使人們獲取到豐富的信息。而圖像識讀能力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能力,更是學生從畫面中獲取信息,繼而引發學習、記憶和聯想的思維活動,重視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接受能力和表現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圖像識讀有利于提升其圖像閱讀能力。由于圖像不會出現語言上的隔閡,并且跨界能力強,所以學生對于事物的觀察都是從圖像開始的,此時在小學階段將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重視起來,學生也就能夠盡早的了解自然萬物,為其圖像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看圖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圖像中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和想象,最后通過對這些圖像的分析,就能深入理解圖像的含義。由此可見,學生對于圖像的識讀也能實現其分析能力的有效培養。其三,可以開發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能力。在學生識圖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會搭配一些音樂,學生無論在視覺上還是聽覺上,其能力都能實現一定的開發。其四,在培養學生接納不同觀點上具有重要意義。學生讀圖是一種群體性的活動,不同學生在讀圖方法和理解上會出現一定差異,也就會提出不同的意見,學生們就會對各種意見進行分析,接受合理的意見,不僅提升了學生接納不同觀點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思維,為其更好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可以培養學生注重細節、主動思考的習慣。當學生接觸到新的圖像后,都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觀看圖像內容,反復觀察,從而養成注重細節的習慣。
總的來說,教師應對新課改中對美術教學的相關要求進行全面的分析,不斷創新教學觀念和相關技術,對課堂教學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重視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同時,為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2. 小學階段提高學生圖像識讀美術核心素養的策略
(1)觀看
“觀看”就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圖像識讀能力,更是小學階段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課堂上只講解繪畫技巧或單一開展繪畫活動的方式,組織全部學生觀看活動,直觀的感受美術作品的造型以及各方面的特征,然后在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基礎上,學習作品中所包含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調動其自主學習的意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學生美術鑒賞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參與觀看活動,嘗試將自己所看到的內容表達出來,不斷提升美術學習能力。
以《版面設計》這一部分內容為例,由于這一部分內容教學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版面設計,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所以,為了高效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效培養學生的觀看能力,進而提升其圖像識讀能力,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充分利用起來,以門票設計為主題,引導學生觀看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如動物園的門票、演唱會的門票、劇場的門票等等,然后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門票的特點,可以發現,動物園的門票是以動物為背景的,在色彩上比較鮮明,游樂園的門票上有摩天輪一類的娛樂項目等等。此外,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的背景,還要將門票的主券、副券以及存根等進行觀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分析,這樣遠比教師要求的死記硬背要好很多,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觀察細節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自己制作一張門票,可以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動物園、游樂場的門票,也可以選擇某某明星的演唱會門票。
在上述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在觀看多媒體時能夠培養學生的觀看能力,通過學生自己制作也能實現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傊?,要想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必須將觀看平臺的搭建重視起來,讓學生進行深入的觀看和思考,不斷提升其欣賞和鑒別的能力。
(2)識別
“識別”是讓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可以在深入觀看和思考的基礎上,清楚作品的出處、用材和技巧,當然,相對于之前提到的“觀看”來說,也更具難度。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上,教師一定要積極打破傳統教材的局限性,適當拓寬學生欣賞的內容,重視提升學生的作品識別能力,從而為其今后的更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那在新時期,應該怎樣促進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提升呢?
以《青銅藝術》為例,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圖像識別能力,在正式講授教材知識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銅鈴、編甬鐘、編鈕鐘等一類青銅樂器的聲音,這樣不僅能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對青銅藝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使其快速進入到本課學習中來,為其圖像識別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之后,就需要和教材內容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個朝代以及不同類型的青銅器,并引導學生對這些青銅器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識別,了解各種器具的造型以及表面花紋,這樣也能為后續的圖像識別提供一定的便利;最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初級的鑒賞活動,引導其分析和鑒賞不同年代青銅器的造型以及花紋,促使學生養成識別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更加關注學生本身對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從繪畫、繪畫內容等多個角度對青銅藝術進行判斷,這樣做不僅能實現對學生識別能力的有效培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3)解讀
圖像識讀能力上的“解讀”,主要指的是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鑒賞,其中,需要深入理解美術作品向大眾傳遞的深遠意義以及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圖像解讀作為圖像識讀中最重要的部分存在,不僅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具有很大難度,也是小學生美術學習過程中很難形成的一種能力。實際上,出現這種問題主要就是當前小學生年齡較小,無論哪方面的能力都非常有限,尤其是人生閱讀的限制使其不能對美術作品形成深入的理解,專業知識上的欠缺導致其不能看到作品背后想要表達的情感,更不要說作品中所運用的美術技巧了。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的解讀能力不僅是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重點,更是這一階段具有挑戰性的教學工作。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識別能力為基礎,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解讀能力,為其后續美術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當學習《變臉》這一部分知識時,“變臉”不僅是我國川劇中一種非常經典的特技,在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上更具重要意義。因此,為了確保本節課教學的順利進行,真正實現對學生解讀能力的培養,在開展本節課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展示不同人物的臉譜,讓學生對各種人物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認識到每個人物的妝容和打扮是不一樣的,代表著不同的性格特征,也能為枯燥的課堂增加一份生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因此,在正式開始課堂教學時,筆者嘗試在每個臉譜下配上相應的人物名稱,如:紅臉的是關公,黑臉的是張飛,從學生比較熟悉的人物著手,引導其認識不同的戲劇人物;然后,針對具體的人物分配相應的性格特征,如:紅臉的關公更具忠義、正直的一面,而黑臉則代表嚴肅、莊重的性格特征。在這種引導學生對具體人物解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將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上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在自主解讀作品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畏懼感,調動起學生在圖像作品解讀上的熱情;而且在這樣的解讀中,學生也能加深對不同臉譜的印象,深入理解其內涵,提升圖像解讀能力,真正實現圖像識讀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奠定基礎。但是,在解讀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師必須接納學生在不同角度上的認知和看法,并且也要提醒學生圖像的解讀并沒有標準的答案,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描繪,這樣,才能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逐漸意識到了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并逐漸將學生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能力的培養重視起來,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其中,圖像識讀能力作為小學美術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教師必須對其進行高度的關注,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美術學習平臺,不斷提升學生觀看、識別以及解讀三大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其圖像識別能力的提升,在提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同時,為其審美觀念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祥. 立足核心素養,提升美術課學生圖像識讀能力[J].教育藝術,2020(06):46-47.
[2]劉曉燕. 美術學科課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圖像識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0(11):202.
[3]宋淵. 淺談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科幻畫報,2020(07):253.
[4]陳潔. 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中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8(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