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

[摘 要]生活中蘊含著很多的高中化學知識。高中化學教學中注重生活化知識的應用,既能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又能給學生帶來似曾相識之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生活化知識,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生活化知識;巧用;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35-0084-02
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與所學化學知識相關的情境,并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為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教師應做好生活化知識的收集與積累,再結合學生所學,為學生拋出相關的生活化問題,引發其深思,鞏固其所學。
一、巧用生活化知識,切實打牢基礎
高中化學涵蓋有很多的基礎知識。學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在解題中實現靈活運用。而巧用生活化知識有助于學生切實打牢基礎。在高中化學必修1中專門講解了生活中相關的化學知識,在增加學習趣味性的同時,啟發學生關注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內容。教學中為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既要注重運用生活化知識巧妙地引入要講解的內容,降低學生學習的陌生感,又要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通過引發學生思考給其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使學生能夠當堂掌握所學知識,切實打牢知識基礎,教師應運用生活化知識設計相關的問題,與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使學生在愉悅歡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例如,在“氯氣的性質”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在氯氣和水反應的基礎上,引出氯氣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所生成的次氯酸鈉可以用作漂白劑。教師據此提出問題:這樣制作的漂白劑是否真的有作用?它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哪些地方會使用漂白液?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將生活中一些破爛的棉衣、棉被中出現發黃情況的棉花,分成若干份,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實驗活動,制作相應的漂白劑對棉花進行漂白。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不去干預,讓學生自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設計實驗步驟。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借助生活、生產中的化學現象,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進行思考和解釋,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借助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可降低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促進學生牢固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巧用生活化知識,做好例題講解
為深化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為學生講解相關例題。為獲得預期的例題教學效果,使學生從例題中能夠有所啟發和頓悟,教師應注重生活化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完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一方面,立足學生所學做好例題的篩選,優先講解與生活相關的例題,使學生能夠體會到例題聽講中的樂趣,并通過例題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加以應用。另一方面,例題講解中注重運用一定的技巧,如先要求學生自己思考,以此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程度,更好地暴露出其學習中的問題。例如,生活中人們常用84消毒液進行消毒,課堂上可為學生講解如下例題:
84消毒液是抗疫期間常用的消毒劑。下列有關84消毒液(NaClO和NaCl的混合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溶液中H+、NH[+4]、SO[2-4]、I-可以大量共存
B.該溶液中Ag+、K+、NO[-3]、CH3CH2OH可以大量共存
C.向該溶液中加入濃鹽酸會產生黃綠色氣體Cl2
D.向該溶液中滴入少量的FeSO4溶液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 + ClO- +2H+ =Cl- + 2Fe3+ + H2O
例題立足生活情境,靈活考查離子共存、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等重要知識點。A項,ClO-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條件下可與I-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錯誤。B項,Cl-和Ag+會生成沉淀,另外ClO-可氧化CH3CH2OH,降低消毒效果,錯誤。C項,ClO-和濃鹽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黃綠色氣體Cl2,正確。D項,ClO-在溶液中因水解而使溶液呈堿性,和FeSO4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 + ClO- + 4OH- +H2O=Cl- + 2Fe(OH)3↓,錯誤。
三、巧用生活化知識,深入解讀化學知識
化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化學品的濫用引發了各種問題,對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如工廠廢氣的排放使得空氣受到污染;高毒性化學制劑的不當處理和農藥殘留超標使得水土資源受到污染。為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現實中的正面案例優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念和積極的化學觀。例如,“電解質的電離”相關知識,教材中主要是通過氯化鈉固體、硝酸鉀固體和蒸餾水等物質的通電實驗,對電解質及其導電原理進行解釋。結合本知識點,教師引入生活中電器由于潮濕或接觸水而漏電傷人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理解電解質電離導電在生活中存在的隱患,進而注意預防化學性安全事故。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借助生活化知識,引入相應的生活案例,深入解讀化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四、巧用生活化知識,進行習題訓練
習題訓練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著鞏固學生所學,提升學生解題技能的重要作用。教學中為提高習題訓練效果,應注重生活化知識的融入,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習題訓練體驗。一方面,結合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圍繞學生理解不清晰的知識點,巧用生活化知識設計相關的題,更好地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另一方面,習題訓練過程中應注重給予學生指引,既要使學生能夠盡快地掌握解題思路,又要避免掉進習題設計的陷阱之中,尤其應做好訓練后的反思與總結,歸納不同題型的特點以及適用的解題技巧。如在有機物教學中,可借助生活化知識設計習題,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反應,并能夠準確判斷參與反應的物質。
習題:茶是我國的傳統飲品,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可用于多種食品的保鮮。茶多酚中兒茶素A含量最高,其結構簡式如圖1所示,則有關兒茶素A的說法正確的是( ? ? )。
①分子式為C15H12O7;②1 mol兒茶素A最多能與7 mol H2加成;③等質量的兒茶素A分別與足量的金屬鈉和氫氧化鈉反應,消耗金屬鈉和氫氧化鈉物質的量之比為1∶1;④1 mol兒茶素A和足量的濃溴水反應,最多消耗4 mol Br2。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習題以學生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茶為背景。解析:通過觀察結構簡式,可知兒茶素A的分子式為C15H12O7,①正確;分子中含有一個碳碳雙鍵,兩個苯環,因此最多能和7 mol的H2發生加成反應,②正確。分子中含有5個酚羥基,可和氫氧化鈉反應,而5個酚羥基和1個醇羥基均可與鈉反應,因此,消耗鈉和氫氧化鈉的物質的量之比為6∶5,③錯誤。酚羥基中共有4個鄰位或對位氫原子可被取代,可消耗4 mol Br2,分子中還含有碳碳雙鍵,可與Br2發生加成反應,因此1 mol該物質最多消耗5 mol Br2,④錯誤。綜上分析可知選D。
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提高生活化知識的應用意識,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生活化知識的積累,巧用生活化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尤其要巧妙設計相關問題,深化學生理解,使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積累相關的解題經驗與技巧,促進其解題能力的提升,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 ?參? ?考? ?文? ?獻? ?]
[1]? 何丹霞.淺談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與高中化學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0(32):104.
[2]? 仲廷玉.淺議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21.
[3]? 劉永華.淺談怎樣實施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0(30):4-5.
[4]? 劉彥龍.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探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0):80-81.
[5]? 錢俐瑪.生活化教學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路徑探討[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0):34.
[6]? 許麗.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途徑探討[J].智力,2020(27):127-128.
[7]? 徐延渭.化學與生活: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37):106-107.
[8]? 韓晴.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及實踐簡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4):69-70.
(責任編輯 張 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