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閩 代飛
2020年以來,受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的影響,許多經濟實體逐漸萎靡,用人需求量有所下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要想幫助學生順利就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社會、企業、學校、學生個人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目前,高職院校一般都會開設就業指導課來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動態、求職信息以及求職技巧,為的是幫助畢業生在就業創業過程中少走彎路,能夠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很多院校的課程體系存在問題,效率和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在大數據環境下,高職院校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如果能夠正確地面對形勢順應潮流,就能夠為高校就業創業工作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幫助學生擺脫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一、大數據環境下高職人才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不完善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沒有一套規范的體系,部分院校甚至沒有相關課程。這些院校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課程內容過于陳舊,不符合當前社會的真正需求,課程設計也沒有抓住學生的關注點,沒有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或者性格特點進行針對性指導;沒有真正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課程講授,內容也不夠全面。現在是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對高新技術反應遲鈍,沒有對接相應的信息技術,信息化水平往往很落后,錯失了大好的發展機遇。
2.實踐教學與實際需求脫軌
高職院校致力于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專業人才,所以院校往往會與企業進行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學生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實際工作中。但是,校企合作模式開展得并不順利,學生往往只是到合作企業進行一些基礎工作,而企業也沒有真正參與學校對人才的培養中,這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難以契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導致人才培養方向脫離實際。這種做法既沒讓學生學習到真正有用的技能,也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大數據催生了許多信息化平臺,但是高職院校對平臺的建設往往缺乏重視,導致平臺沒有真正投入使用,學生和企業信息不能很好地展示在平臺上,很難對學生就業和企業招聘帶來促進作用。
3.教學模式陳舊
高職院校往往不重視甚至忽略了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對就業工作方面的投入遠遠不足,學校的就業指導老師一般由學校的專業課老師兼任,存在教學觀念落后和專業性不強的現象。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院校一般采取傳統的理論教學,指導學生制作簡歷以傳授求職技巧等。高職院校的學生,應該更加注重專業能力。陳舊的教學模式往往缺乏實踐教學,枯燥的理論教學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就業指導缺乏全面性和可操作性。長久以往,就業指導教學流于形式主義,成了應付教學目標的課程,不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影響了學生就業創業的效率和成功率。
二、大數據環境為高職就業工作帶來的價值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十分普及,網絡信息也越來越多,數據無處不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能從網絡中挖掘出來的有價值的信息很多,只要使用得當,就能夠從海量的數據中受益。如果高職院校能夠依托大數據環境,也能獲得新的發展和突破。
1.能夠進行更加科學的決策
科學化決策非常重要,大至國家,小至家庭,一個正確的決策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大數據環境下,我們能夠獲得更多更有效的數據,數據的處理速度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變得迅捷。如果高職院校能夠建立一個以數據為基礎的決策平臺,利用互聯網拓寬對社會需求的認知,得到更多就業創業的信息。那么,根據這些信息,院校就可以及時改變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認清所學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堅定其學習的道路,掃清其未來學習過程中的障礙,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更有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為學生提供新的就業平臺
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發展更加成熟,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上都有大量的應用程序提供服務。高職院校可以借此機會,開發一個指導學生就業創業的應用平臺,增添學校就業創業指導教育的活力。這個應用平臺應該將學校、企業以及學生相互關聯起來,將信息做到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促進三方的發展。學校能夠了解學生的就業需求,和企業加強交流;企業能夠獲得更加優質的人才,拓寬招聘的渠道;學生能夠了解學校的就業政策,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這種打破傳統就業創業指導教育的模式能解決很多問題,幫助學生利用大數據平臺尋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高校的就業創業指導也能夠更加貼近實際,提高指導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高職人才就業工作的分布式思考
1.改革就業指導教育工作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拓寬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方向,高職的就業指導教育工作想要得到更好發展,就應該借助技術的發展,將大數據融入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中。大數據能夠幫助高職院校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和企業的需求,使學生與企業之間的銜接更加流暢。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看似雜亂無章,實際暗含著許多高價值的內容,學校應該增強獲取數據的能力,充分利用海量的數據對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進行補充和完善,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就業幫助。高職院校應該提高對就業指導教育工作的投入,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工作并不完善甚至缺失。高職院校應當設立就業指導課程,將其作為必修課,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社會的就業需求以及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從時間分布看,高職院校應當將就業指導課程貫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根據不同的年級講授不同的教學內容,前期主要以理論指導為主,后期要以實踐學習為主。學校要聘請專業的就業指導老師,根據企業和社會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教學,以發揮不同專業的就業優勢,對癥下藥。
2.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社會的發展速度往往超乎人們的想象,如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很容易與社會脫節。對于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工作,學校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這也是分布式的一種角度。教師應該轉變教育理念,借助大數據,及時了解自己與所教授課程有關的行業最新動態,接觸最新的技術,將其應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教學方法也應當進行改革創新,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讓AR、VR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院校可以引進相關技術,建立一個就業教育指導試驗室,突破傳統板書和PPT教學,讓學生有機會足不出戶就能夠體驗到真實的工作場景和崗位任務。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平臺,指導學生在線上完成課程的實踐學習,借助ERP系統,讓學生在線上體驗創業的過程,培養他們團隊合作和創業的能力,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語
得益于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體驗到了許多新興科技。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強勁的發展動力,高職院校如果能夠利用這些海量數據,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便能尋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利用好大數據的優勢,能夠為學校的就業創業指導教育工作添磚加瓦,完善教育體系,提高高職專業人才的就業率,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促進經濟的發展。
①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大數據視域下高職院校分布式就業工作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C19129;項目主持人:林閩)和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雙高背景下的本土化實踐導師制研究——以1+X證書實施為例”(課題編號:21YB313;項目主持人:代飛)的研究成果之一。
②作者簡介:林閩,男,福建晉江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科學技術、職業教育;代飛,男,江西九江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