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巖
隨著現代互聯網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很多重要的改變,信息技術專業課作為一門實際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課程,也已經被引進到初中課堂教學中。作為新開設的課程,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普及和推廣,將會影響公民的科學信息素養,也是支持學生進行終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影響了學生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進行傳輸、處理、應用數據的能力。
一、農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現狀及問題
1.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學缺乏重視
初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在農村普及時間較短,升學考試中沒有涉及信息技術考試的內容,因此,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普遍不足,并一定程度上縮減信息技術教育建設的資金投入。學校在硬件設施上和軟件配置上,只是保證教師能夠順利地開課,教學設備陳舊,沒有引入創客教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的教育理念來開展教學活動。一些農村學校為評優評先,雖然購置相應的硬件設備,但是在教學中很少利用這些設備進行課堂教學,這讓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流于形式,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農村初中生信息技術素養水平不一
在農村,由于家庭條件和家長教育觀念的差異,有的初中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能夠進行電腦操作,自主完成信息搜索;有的學生則很少接觸電腦,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也不能及時理解。另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教材內容重復、缺乏系統性和聯系性等問題,小學生們在接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不到實用的知識,因此,農村初中生信息技術能力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給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增加了難度。
3.教師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初中信息技術類教師普遍存在著水平較低的現象。受人員規模的控制和教育資金支出少等客觀因素影響,農村地區初中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教師數量相對缺乏,很多老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信息技術類教育培訓,有的教師身兼數職。農村初中的一些信息技術老師大都照本宣科地進行枯燥的機械式教學,不能優化教學設計,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沒有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嚴重降低教學效果。
4.缺乏有效的教學硬件設施
據調查,農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硬件設備的匱乏。在部分相對較貧困落后的農村,校園內的計算機設備屈指可數,嚴重制約了初中生信息技術的學習。計算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設備,只有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才能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因重視度低、教師的專業能力有限,部分校園內的設備存在一系列故障維修問題,導致計算機硬件設備無法滿足教學的基本需求。受農村的環境影響,部分電腦機房未安裝防靜電保護裝置,導致計算機房內的設備較易發生斷電、漏電、接觸不良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降低課堂的整體質量。
二、提升農村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對策
1.轉變觀念,更新教育理念
農村初中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認清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組織全校教職工積極學習先進教育實踐案例,提升全體教師的知識和教學能力。為進一步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的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力,學校要科學地制訂數字化信息技術專業課堂的教學考核辦法,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提升教師備課、教學、反思的積極性。還要在學校積極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成果競賽活動,通過競賽、課堂教學評比等方式,激勵教師們積極創新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鼓勵教師把信息技術教學和日常教學有機結合,促進智慧教育的發展。
2.優化課程,因材施教
針對農村初中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性的特點,信息技術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以貼近學生感性認識的內容導入課堂教學,將理論性較強的內容轉化為直觀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便于學生理解,方便學生識記。教師在教學前要對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摸底,以調查問卷和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識,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信息技術教師在全面聽取學生的建議基礎之上,制定分層教學的策略,優化課堂上向學生提問的方法,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制定個性化信息技術的作業,讓每位學生都可以自主選擇后再進行操作。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要努力構建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讓全體學生們在開放、自由、平等的課堂交流與互動環境中進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學習興趣,讓全體學生以興趣為驅動力去開展自主探究性的學習。為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廣泛搜集材料,以猜謎、游戲、故事等活潑多樣的形式,構建情境性教學模式。
3.加大投入,提高維護力度
因部分農村地區經濟較落后,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及學生的發展需求,及時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提高農村信息技術教育水平。加大維護力度,做好微機房的靜電防護等措施,針對校園內網絡不佳的問題及時跟進優化,保證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4.加強培訓,提升教師素養
在農村地區,教師作為信息化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人員,專業技術水平、綜合素養與信息化教學質量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要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地區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需不斷提升教育工作的質量,確保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水平能夠更好地為提高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需求和發展要求,不斷豐富自身信息化素養,學習先進的知識技能,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教育部門應當及時展開培訓工作,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及學生的發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切實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加強與其他學校教師的溝通交流,及時汲取先進的教學經驗,推動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教師要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要注意搜集和整理自己專業相關的信息資源,充分清楚掌握信息技術的特點優勢和缺陷,準確掌握初中課堂教育的基本目標和本質,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
5.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具有可視性較強的特點和優勢,可以給學生的視覺及聽覺帶來較大的震撼和沖擊感。例如,教師在教學計算機打字法時,可在開展教學工作前,先利用小游戲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將基本的操作方式講解給學生,待學生全部掌握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比賽,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總結
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中,因此為能更好地緊跟信息技術時代發展的腳步,需要高度重視農村地區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教學情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各類問題,進一步加大對硬件設備和資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素養,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等。各位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借鑒傳統情境教學、范例化教學、任務化教學等先進經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科學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