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漣漣
摘要:本文以新時期外事干部需要掌握的“八大本領”和“七種能力”為切入點,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外事干部如何切實提高自身職業素質和履職能力,應對新形勢和新挑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新發展階段 外事干部 履職能力
高等學校外事干部是學校行政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外事干部的基礎力量和后備骨干,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和國家外交事業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高校外事干部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高等教育政策和外交政策能否得到貫徹落實。建立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高校外事干部隊伍,對我國實現世界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對我國推行大國外交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大的意義。當今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對新時代高校外事干部的政治素養、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具體來說,就是要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等八大本領。[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外事干部應著力增強“八種本領”,錘煉“七種能力”,切實提高自身職業素質和履職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努力成為“政治家+專門家+實干家”,應對新形勢和新挑戰,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校外事干部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履職能力的路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相結合,淬煉過硬的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做好新時代外事工作的首要條件。高校外事干部應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外事干部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高校外事干部應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握牢政治原則,純潔政治品格,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領導本領。[1]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四個意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堅持黨對外事工作集中統一領導,以服務黨和國家外事外交事業為根本宗旨,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貫徹落實到外事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提高學習本領,加強理論學習,堅持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相結合。高校外事干部應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深入學習先進理論,深刻鉆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領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外交史、世界史等,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二、求真務實,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切實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調查研究能力是做好新時代高校外事工作的關鍵基礎。沒有調查研究,一切都是空談。離開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和創新發展無從談起。高校外事干部應以實踐指導工作、解決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孕育新思想、謀劃新戰略、形成新措施。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包含五個要素,要努力做到“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一是“求深”,要深入基層,切實了解實際情況。二是“求實”,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不搞形式主義,克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三是“求細”,要有“剝洋蔥”的精神,認真、細致、全面聽取各方面意見和了解實際情況,不做“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粗枝大葉”式的偽調研。四是“求準”,要以問題為導向,準確把握事物發展規律,抓住本質的、主要的矛盾。五是“求效”,調查研究不應為了調研而調研,而應落實處、出實招、辦實事、有實效。
三、戰略謀劃,正確運用科學方法論,錘煉科學決策能力和科學發展本領
科學決策能力和科學發展本領是做好新時代外事工作的核心要素。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包含五點含義:一是要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做好新時代高校對外工作。高校的外事工作,應當以服務國家和地方的戰略和需求,攻克國家和社會難題為目標,充分發揮高校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創新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2]二是要有大局觀、全局觀、戰略觀。高校外事干部要“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把外事工作與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和大政方針緊密結合,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高校外事干部要加強提升自身的戰略思維能力和戰略定力,善于把握事務發展的總體趨勢和方向,觀全局,看大勢,抓本質,做出科學決策。[2]三是要以調查研究為基礎。高校外事干部必須以扎實的調查研究為基礎,才能做出科學決策。四是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外事工作要用發展的眼光、動態的視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五是要堅持依法依規,有理有據開展工作、做出決策,切實提高依法執政本領。
四、勇于創新,危中求機,狠下功夫磨煉改革攻堅能力和改革創新本領
改革攻堅能力和改革創新本領是做好新時代外事工作的制勝法寶。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更多更嚴峻的挑戰和困難。高校外事工作要有助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有利于發展同周邊國家關系,有利于穩定大國關系,要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這些都對新時代高校外事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要化危為機,就要有改革攻堅和創新的膽識和能力。高校外事干部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外事工作;第二,勇于擔當,勇于負責,強化責任擔當;第三,以問題為導向,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實踐工作;第四,既要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又要大膽創新,敢于為人先。
五、增強危機意識和斗爭意識,鍛造應急處突能力,練就駕馭風險本領
應急處突能力是做好新時代外事工作的切實保障。年輕干部要提高應急處突能力,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挑戰,要做到事前預防、防患于未然,事中精準施策、把控局勢、化解危機,事后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對于高校外事干部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高校外事干部應通過以下幾個維度提升應急處突能力:第一,提高政策把握能力,學懂弄通、學深悟透國家和上級相關外事政策,努力提高自身外事知識儲備和外事業務素養。第二,提高風險意識和風險預判能力。預判風險是防范風險的前提。高校外事干部要增強政治敏銳度,提高危機識別和風險感知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全方位分析風險,把握風險規律,下好先手棋,隨時做好迎接風險挑戰的準備。第三,發揚斗爭精神,練就斗爭本領,提高風險危機決策能力。斗爭精神是我黨的偉大建黨精神之一。當今中國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風云變幻,我們面臨著危害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危害我國安全、人民利益等各種風險挑戰。正因如此,更需要我們有戰略定力和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磨煉斗爭本領,應對一切風險挑戰。第四,強化憂患意識,增強底線思維。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凡事從最壞的方面預想,做好準備,有備無患,有效預判、防范、化解一切風險挑戰,筑牢國家安全防線。
六、增強服務意識,以師生為中心,有效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和本領
群眾工作能力是做好新時代外事工作的初心使命。高校外事干部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群眾路線,始終心系師生,以服務師生為宗旨,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高校外事工作應以充分調查研究院系和師生需求為基礎,緊貼學校和學院發展需求,把廣大師生利益滿足好、維護好、發展好,有力支撐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工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打造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項目,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科學研究方面,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極引進國外優質的科研資源,合作建設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實驗室和平臺,解決世界和國家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在學科建設方面,扎根中國大地,匯聚全球資源,建設新型國際合作關系網絡,強基礎、抓重點、揚優勢、補短板,重點發展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新醫科等學科建設。
七、勇挑重擔,狠抓落實,善抓落實,自覺強化抓落實能力
抓落實能力是做好新時代外事工作的落腳點。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但人文交流和教育交流不應被政治化。高校外事干部應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保持戰略定力,樹立戰略自信,學懂弄通中央和上級的指示精神,吃透外事政策規定,勇于擔當,善于擔當,要有“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狠抓落實,善抓落實。要有抓鐵有痕的韌性和干勁,要有鐵杵磨針的恒心和毅力,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好、執行好、落實好,把創新思想化成實際行動,實事求是、穩扎穩打地推進高校各項外事工作。
八、結語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面對國際形勢跌宕起伏,高校外事干部應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保持戰略定力,切實增強“八大本領”,努力提高“七種能力”,全面提升自身職業素質和履職能力,積極應對新的風險挑戰,為我國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事業添磚加瓦,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劉占行)
參考文獻:
[1]張婕,馮文宇.高校領導干部培訓實效性研究——基于對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高校領導干部進修班回訪與問卷的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01):75-82.
[2]王焱,培養青年干部隊伍的戰略思維能力[J].智庫時代,2018(4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