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平
四年半前,我在香港與幾位互聯網大佬一起吃飯時,提過一句話:“我們現在不能只看桌面上的轉盤和菜,還要注意我們的地板在動。”四年半過去了,當時一起吃飯的一位朋友對我說:“你的話真對,現在確實是地板在動。”所謂“地板在動”,就是如今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三個劇變:美國五年劇變、中國崛起劇變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劇變。
其中第四次工業革命劇變是美國五年劇變和中國崛起劇變的根本原因。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劇變中,AlphaGo戰勝了人類圍棋冠軍,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可以替代人做很多事情;比特幣和區塊鏈對現有的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形成了挑戰;摩爾定律失效,意味著整個工業發展進入到后摩爾定律時代,一種超常發展時代或者說是無序發展時代;元宇宙是個新概念,它可以讓人類生活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未來世界就完全變了。這一切的變化就是生產力,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將會不斷地挑戰生產關系和全球上層建筑,圍繞這些變化,中國企業的發展道路也要轉變。
我們看到一個“舊人哭”的現象,特別是40后、50后、60后企業家,這兩年有很多這一時代的著名企業家遭遇了重大挫折。我總結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三點:1. “三老”思維。很多這些年代出生的企業家依舊抱著老方法、老思維、老體驗的“三老”思維。老方法,找政府關系;老思維,總是自己說了算;老體驗,總是自己想“我可以搞定”。過去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碰到檻都能解決,現在不行了。2. “三重”依賴。嚴重依賴自然資源、嚴重依賴政府關系和牌照、嚴重依賴貸款的“三重”依賴已經不適合時代發展。3. “三缺乏”問題,就是缺乏對技術驅動的依賴、缺乏對持續創新能力的依賴、缺乏對人才的依賴。
不僅僅有“舊人哭”,“新人”也笑不起來,“新人”是70后、80后、90后企業家。他們笑不起來的原因是市場環境日益復雜,新一代企業家尤其要注重這幾個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自律,野蠻生長;缺乏對數據安全與國家公共事業和安全關系的思考;缺乏技術含量和持續創新驅動;缺乏對國情的學習和認識。
認清現狀之后,我們再探尋中國企業的機會和出路——
第一,要從“資本意志”轉向“技術意志”,“專精特新”是根本出路。今天40后、50后、60后企業家中“活”得好的是任正非、王傳福等,他們是技術出身的企業家。他們堅持產品基礎、技術領先,不靠牌照,不靠政府資源,也不要自然資源,就是依靠創新。
第二,要緊扣第四次工業革命布局產業鏈,“十年不抬頭”。中國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并不是奔著財富去創業的,而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十年不抬頭”意味著要扎根所在領域,踏踏實實做企業,不是一味地追逐短期利益。
第三,在“雙循環”中實現“缺我不可”,勝過“做大做強”,這對民營企業來說尤其重要?!叭蔽也豢伞北茸龃笞鰪姾?,歐洲有75萬家中小企業堪稱“隱形冠軍”,他們都沒有做大,而是做精做強,做到“缺我不可”或者“離我不可”。
第四,保持企業的理性發展。比如,數據安全目前是很受關注的領域,不少70后、80后、90后企業家蜂擁而上,他們當中有些人做“專精特新”沒問題,但是做鏈接、大數據、全國性網絡時,也許就不擅長了。即便如此,他們依舊一味趕時髦、追“風口”,讓企業陷入不理性發展的狀態。因此,新生代企業家在關注新領域、新商機的同時,要時刻保持謹慎與理性,不可盲目。
生產力的繼續發展將會不斷地挑戰生產關系和全球上層建筑,圍繞這些變化,中國企業的發展道路也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