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張驥帶領年輕團隊深耕家鄉這片沃土,在實現創業夢想的同時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的發展。
初冬已至,暖陽溫柔地鋪灑在湖面上,波光伴著漣漪,清風吹來花香,構成了無錫鵝湖玫瑰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片占地350多畝的鄉間田園,500 多個品種的玫瑰點綴在園區的各個角落,民宿、建筑景觀、“網紅”打卡點錯落有致遍布其中,四季如畫,游人如織。
玖瑰園的主人張驥徜徉在園內,看看眼前這片世外桃源,不禁感慨:“昔日爛泥塘,今日玫瑰香。近十年的耕耘,才成就了今天,未來我還有很多規劃要依次展開……”
園藝世家的堅守
2012年,張驥從英國留學歸來,回到家鄉無錫準備創業。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當地迤邐的田園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無錫人杰地靈,適合發展旅游業。將農業和旅游融合,“觀光農業”的想法順勢而生,張驥找到了方向。
張驥執行力很強,有了想法立刻就去行動。驕陽似火,他頂著烈日四處考察農業情況。
一番調研后他發現,當地仍然以傳統農業為主,觀光農業并不多,市場空間巨大。與家人商量后,張驥決定開發一片玫瑰園,以玫瑰產業為依托,打造新興高效的現代農業。
“我的外公和母親都從事園藝行業,到我這里是第三代園藝傳承人。我與園藝結緣,不僅是職業的選擇,更是情懷的堅守。”張驥說,延續家族事業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興趣所在。
說干就干,張驥承包了錫山區鵝湖鎮350多畝土地,這片廣袤的土地當時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爛泥塘,家人不看好這塊土地的前景。張驥卻信心堅定,告訴家人:“—片空白才是最好的施展空間,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規劃,看著它一點點變成想象中的花園。”
凜冽的寒冬,張驥帶著團隊奮戰在爛泥塘,加快建設基礎設施。從材料選購、進度監督到現場規劃,每個環節都在張驥的統籌管理之中,他一人身兼數職,忙忙碌碌,卻沒有任何怨言。就這樣埋頭苦干了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玫瑰園終于正式對外開放。
玫瑰園建好后,張驥經常把外公接到園中賞花。外公身體不好,記憶力下降,但是只要看到植物花卉就會感到發自內心的快樂。看到外公笑容滿面,張驥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非常值得。這片玫瑰園不僅是他的創業基地,也是他傳承園藝、盡孝愛老的花海樂園。
農業是一個投資周期比較長的產業,見效和回報都很慢。開始的那幾年,張驥頂著巨大的壓力負重前行,內心非常煎熬。幸運的是,家人的支持給了他不懼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一天,張驥和母親一起考察了無錫的玫瑰花市場,得知無錫乃至華東地區的大部分玫瑰都是從云南空運而來,一旦遇到惡劣天氣,就會遭遇供不應求和價格瘋漲。有一年冬天,云南突然下了場暴雪,當地玫瑰大批死亡,導致無錫的玫瑰價格瘋漲,單枝可以賣到90元。
“這樣的業態是不健康且不成熟的,但對我們而言正是商機和市場。我希望打破以前看天吃飯和用工業激素化肥催產的模式,帶領團隊用更健康、更天然的方式從事花卉種植,種出高質量的玫瑰。”張驥滿懷信心地規劃著玫瑰園的未來。
在張驥的精心打造下,玫瑰園煥然一新,國內外優秀月季、玫瑰及薔薇等品種悉數綻放,人在草木間,吃茶賞花,竹扇納涼,可以過半日小隱生活。游客紛至沓來,商家的訂單也如雪片般飛來,玫瑰園名氣大增。
打造玫瑰產業鏈
因為有英國留學的經歷,張驥對農業的認知更為前衛。玫瑰園發展步入正軌后,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張驥親自帶隊去歐洲考察農業,學習先進經驗。
在土耳其一家農場,張驥和農場主深入交流后,得知他的農場要靠至少三代人才能完成從無到有的創建,深感震驚。原來,外國人做農業把情懷放在第一,效益排第二。農場主精心培育和種植每一個農作物品種,產自農場的蔬菜、水果、糧食等口味純正天然,一口吃下去瞬間讓人找回熟悉的味道。
“那是能治愈鄉愁的美味。我吃了一個西紅柿,酸甜的口感正是小時候的記憶。”這一次考察帶給張驥深深的震撼。舉一反三,張驥認為種玫瑰和種莊稼是一個道理,要用熱愛的心態去投入創業,做好每個細節,為長久的發展做足鋪墊。
學習歸來,張驥充滿干勁。為了引進優質的玫瑰品種,張驥走訪了很多地區。在走訪的過程中他了解到,玫瑰、月季、薔薇最早起源于中國,但是由于近代文獻的丟失,很多品種不為人知,這讓他萌生了搜集和整理玫瑰品種的念頭。
為了讓不同品種的玫瑰能夠更好地生長在江南地區,在請教了專家教授相關知識、反復試驗多次后,張驥從一個農業的門外漢逐步成長為精通玫瑰種植的行家。目前,玫瑰園引進國內外玫瑰、月季、薔薇等優質品種500余種。根據現場條件及實施內容,兼顧功能分布和視覺效果,張驥將園區分為野生薔薇種質保存區、歷代珍稀月季品鑒區、芳香植物體驗區、玫瑰文化博覽區、生產管理與項目輻射區5個區域。
為了做好玫瑰這篇文章,在立足種植的基礎上,張驥對消費市場進行深入分析,以玫瑰為主題開發了一系列的衍生產品,如玫瑰鮮花餅、玫瑰花茶、玫瑰精油類洗護用品等。在當下“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張驥將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運用蘇寧易購、智慧無錫等多個網絡平臺幫助銷售,效益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其中,玫瑰鮮花餅特別受歡迎。在今年4月舉行的香港文化嘉年華中,張驥的玫瑰花餅人氣爆棚,成功征服了香港市民的味蕾。他帶去的3000份玫瑰花餅、1000份玫瑰雪花酥和1000份玫瑰花茶剛“亮相”不久,就被搶購一空,還收到了大量預約訂單。
“我們的玫瑰鮮花餅都是現做現賣的,沒有任何添加劑,保持了玫瑰天然的香氣口感。注重質量,不求數量,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國外的考察學習經歷,讓張驥領悟到用心做事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張驥還結合中國古老玫瑰、中國近代玫瑰、世界優選玫瑰等不同品種進行景觀布局,積極發展觀光休閑農業,開發了花藝課堂、玫瑰精油提煉展示、水上運動、休閑垂釣、親子露營等特色體驗活動,讓游客更好地享受怡然自得的鄉間田園生活。
“芳香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在精心打造玫瑰文化名園的基礎上,張驥以玫瑰園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每年與國內外的青年藝術家及社會團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如英國天使之翼合唱團文化交流、“琳聲響起·玫瑰之約”維也納金色大廳鋼琴演出、絲路花語玫瑰國際文化藝術節、德國巴登符騰堡青年手風琴樂團演出等優質展演活動,有效提升了園區的知名度和文化氛圍。
每到暑假,玫瑰園人潮涌動,家長帶著孩子集聚在此,參加各類學習實踐活動。城里的孩子沒有鄉村生活體驗,對花草植物缺少了解。在園區講解員的細致介紹下,孩子們終于認識了只在書本中見過的花花草草,彌補了課堂學習的不足。寓教于樂,園區的游學活動深受游客喜愛,寒暑假的玫瑰園儼然成了學習的課堂。
在鵝湖玫瑰園擔任接待員的陳琳,大學所學專業是旅游管理。畢業時,她看到玫瑰園的招聘信息,正好和所學專業對口,就報名參加面試,順利獲得了園區接待這份工作。“在園區工作這幾年,我看到了鄉村的巨大變化,對留在村里工作更加有信心了。”陳琳說。
在玫瑰園各個工作崗位上,像陳琳這樣回歸鄉村的年輕人有很多。張驥帶領年輕團隊深耕家鄉這片沃土,在實現創業夢想的同時也帶動了家鄉經濟的發展。玫瑰園與鵝湖鎮鵝湖村村民形成以合作制為主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園區種植養護、生產加工、旅游接待等方面提供就業崗位,直接帶動周邊村民就業70余人。
“玫瑰園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農產品加工、花卉種植到文化旅游、活動策劃、文創,我們開發了很多適合當地年輕人就業的崗位,并提供崗位培訓。年輕人回流,讓鄉村更有活力。”張驥說。目前,70余位在公司就業的當地人中年輕人占30%左右。
張驥說,下一步,玫瑰園將結合玫瑰文化主題,將戶外田園婚禮作為園區的主打方向。另外,鄉村的環境比市區更好,結合這種天然優勢,玫瑰園將單獨成立戶外運動俱樂部,開展皮劃艇等水上戶外運動項目,吸引更多年輕人到這里休閑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