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研院
為什么有的人畢業短短兩年就能夠獨當一面,而有的人已經工作十多年了,還在通過跳槽溢價,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你善于觀察就會發現: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一個人的底層能力。
底層能力就是那些明明很重要,卻又總被你忽視的能力。這種能力每個人身上都有,關鍵在于你能不能用好它,能不能發揮它的價值。越優秀的人,越重視自己的底層能力。因為,他知道底層能力是幫助他躍升到職場金字塔頂端的根基。那么,什么樣的底層能力,會讓一個人越來越優秀呢?
首先是突破邊界,敢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在職場上,能力優劣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標準。但是,如果你往前回溯,把時間拉回到大家剛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人與人的能力差距其實沒有那么大。但人與人能力的增長有快慢之分。能力增長快的人,自然就能跑到前面,和能力增長慢的人拉開距離。讓自己的能力增長得更快一些就要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管理學大師克瑞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曾經給能力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能力是在需要與環境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為表達需要提供了一個途徑。”就是說,能力是因為需要而產生的。需求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你只是重復你容易做的事情,你的能力不會有太大的增長;但是,當你承擔了更大、更多的責任后,這些責任會迫使你不斷地提高自己,從而獲得更大的能力。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在談起自己的成長秘訣時,說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做事情從不設邊界。當時,他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的方案。雖然,很多事情不在職責之內,但他也會積極參與,主動去承擔下來。這些事情,也讓他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其次是把責任轉化為行動的能力。當你承擔了責任后,就一定要積極采取行動。很多人很有膽識,敢于承擔責任,但事到臨頭,往往不敢付諸行動。不敢行動的原因一般有兩個:一是看不見的未來。承擔了責任,卻對做這件事情沒有清晰的認識,腦子里一片混沌,怕走錯了方向,所以不敢行動;二是看得見的障礙。在行動過程中,你看見了很多的障礙和挑戰,畏懼困難,害怕挑戰,所以不敢邁出第一步。
譬如,公司啟動了一個新項目,你覺得可以挑起大梁,成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公司也樂意你能承擔這樣的責任,就交給了你。但是當你真正開始負責這個項目時發現,你想的過于樂觀了,有太多的障礙,任務拆分、渠道合作、部門協同等一大堆的問題困擾著你。你的認知和行為發生了沖突,你害怕失敗,不敢推進項目。時間逐漸浪費掉了,項目黃了,你在領導心中也涼了。
很多時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事情都比你認為的簡單。沒有做的時候,你覺得很難,但當你行動起來時,你會發現事情其實并沒有那么難。先做起來,通常都是一場穩賺不賠的“生意”。做成了事情,固然很好;不成,也能積攢經驗,增益自己。
最后是在行動中保持韌性的能力。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遭遇挫折、逆境是人生常態。關鍵在于,你如何去面對逆境?你是自怨自艾、日漸沉淪,還是逆勢反彈迎難而上?很多時候,你之所以在職場上不成功,并不是你的專業能力不夠,而是你在遇到障礙、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選擇了放棄。保持韌性、長久堅持,才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終極秘訣。稻盛和夫在他剛創辦京瓷不久,公司還沒有任何名氣。為了生存下去,他需要不斷去開拓新客戶,經常上門推銷。當時的京瓷沒有足夠的信譽,又沒有實績,因此上門推銷時,他總是被冷淡拒絕。但是,稻盛和夫并沒有因此沮喪,一蹶不振,他說:“當我們覺得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
不管是職場中還是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心理韌性,不要輕言放棄,堅持不一定會勝利,但放棄一定會輸。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