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開展整風運動期間,中共中央在1943年對延安初期的婦女工作政策進行調整,中共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經過調查研究,起草了抗日革命根據地婦女工作方針的文件。經黨中央、毛澤東親自審改后,于2月26日在《解放日報》正式發表《中共中央關于各抗日根據地目前婦女工作方針的決定》(以下簡稱“四三決定”),“四三決定”批判此前婦女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指出婦女解放的路徑:加強婦女組織隊伍建設,引導婦女積極參與生產實踐,將婦女解放與民族解放的目標統一起來。中共中央所堅持的婦女解放思想歷久彌新,“四三決定”中的婦女解放思想對呈現新主題、新特征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婦女發展新路徑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新時代婦女發展工作中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婦女發展的領導、發揮婦女在社會工作與家庭生活的獨特作用、加強婦女組織隊伍的建設、推動新時代婦女自身發展與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統一。
[關鍵詞]新時代;婦女解放;婦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簡介]申蒙蒙(1995-),漢族,河南省駐馬店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 D4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21)11-0021-03
194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在《解放日報》正式發表《中共中央關于各抗日根據地目前婦女工作方針的決定》(以下簡稱“四三決定”),指出要發揮各地婦女組織的作用,鼓勵婦女參與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將婦女解放與革命斗爭民族解放的目標相統一,通過婦女解放的實踐推動民族解放。中共中央所堅持的婦女解放思想歷久彌新,時至今日,“四三決定”所蘊含的婦女解放思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婦女發展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四三決定”的主要內容
在“四三決定”中,中共中央明確指出發動婦女參加生產勞動是解放婦女的先決條件和婦女工作的中心環節,認為動員婦女參加生產“是在整個群眾工作中廣大農村婦女的特殊利益的中心所在,也就是各抗日根據地婦女工作的新方向”。①
(一)“四三決定”的歷史背景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中,婦女解放與民族解放緊密相連,婦女的解放與發展有賴于民族的解放與發展,同時,婦女的解放與發展也推動著民族解放與發展。因此,“四三決定”中的解放婦女的工作政策,一是為糾正“四三決定”之前的婦女工作“左”傾錯誤;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解放,即婦女解放是抗日持久戰的必然要求;三是為擺脫長期處于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壓迫,保護婦女根本利益,推動婦女的自身解放。
首先,“四三決定”發表前,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婦女政策存在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脫離抗日根據地的實際情況,雖提出保護婦女一切權利并與男子平等的進步口號,但工作中強調男女兩性的對立,甚至挑起青年和中老年婦女的代際斗爭,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自由,脫離了婦女解放的初衷,也影響了抗日革命根據地的穩定團結。因此,中共中央婦女委員會在蔡暢的領導下深入調查婦女工作的實際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起草了“四三決定”。
其次,婦女解放是抗日持久戰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日本軍隊進攻、掠奪和國民黨經濟封鎖造成的經濟困難的必然要求。抗日戰爭爆發后,青壯男子大多投入到抗日戰爭中,男子勞動力銳減導致農業生產不足。為保證抗日革命根據地建設和軍隊物質供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發揮婦女人力資源的作用,邊區婦女工作的開展應當從生產入手,鼓勵婦女投入到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中來,從而為前線軍事陣地和革命根據地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最后,婦女長期處于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壓迫之中。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毛澤東提出中國的男子,普遍要受三種系統的權力的支配,即政權、族權和神權,“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種權力的支配以外,還受男子的支配(夫權)”。②毛澤東認為婦女同志人數之多、所受壓迫之重,決定了廣大婦女同志們革命的堅決性和緊迫性,是決定民族革命成敗的重要力量。
(二)“四三決定”的主要內容
首先,肯定婦女抗戰貢獻,指出婦女工作的問題。中共中央肯定了婦女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指出婦女工作中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問題。婦女工作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沒有深刻認識到抗日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對于婦女解放與民族解放的重要性。婦女工作缺乏群眾基礎,沒有考慮到婦女生活的客觀需求與主觀能力。婦女工作缺乏實干興民的作風,致使婦女工作一般化、組織形式化。
其次,鼓勵婦女參與生產,推動婦女解放的進程。中共中央指出在抗日根據地建設中,戰斗、生產、教育是當前三大任務,農村婦女能夠和應該特別努力參加的就是生產,廣大婦女的努力生產,也是戰斗的光榮任務。③廣大婦女參加生產實踐,是抗日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的要求,是婦女尋求自身解放的必經之路,也是根據地婦女工作的新方向。
最后,改進婦女組織工作,推動抗日革命根據地生產建設。圍繞鼓勵婦女參與生產實踐的方針,轉變婦女工作方式。堅持實事求是,要以研究組織婦女生產為首要任務,以生產工作的好壞作為檢驗婦女工作的標準。堅持群眾路線,根據婦女的客觀條件制定生產計劃,并與家庭生產計劃相結合推動根據地經濟建設。堅持實干興民,取締空團體空機關,以推動婦女生產為中心,教育婦女解放婦女。除此之外,婦女工作者必須加強自身學習建設,才能有效地組織領導農村群眾的生產。
(三)“四三決定”的歷史意義
“四三決定”中,中共中央著眼于婦女自身的解放與抗戰的民族解放,指出參加生產實踐是根據地婦女工作的重點。鼓勵婦女參與生產工作方針的提出,具有以下歷史意義。
第一,推進了農村婦女解放的進程。廣大婦女政治地位的提高、文化水平的提升、基本生活的改善乃至婦女解放的實現,應當且必須通過參與社會生產實踐來實現。婦女的解放又促進婦女生產建設,“四三決定”中提出,改革妨礙婦女身體健康的舊習,如裹小腳等。同時還指出,生產中對婦女進行文化政治教育等,這些對婦女身體和精神的“解放”推動了婦女生產建設。
第二,促進了婦女解放與階級解放的結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婦女受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四重壓迫,她們是被壓迫者被剝削者,是最底層、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因此婦女是民族解放和階級解放的中堅力量。中共中央把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納入到民族解放和階級解放的運動之中,創造性地指出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方向——只有民族解放、階級解放,才能實現婦女解放。
第三,促進了婦女組織工作的改進與發展。“四三決定”中指出婦女工作存在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問題,繼而對婦女工作提出要求:要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實干興民的工作原則。同時,對婦女組織工作人員提出要求:圍繞抗日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深入了解學習農村經濟,解決婦女生產的困難,組織領導好婦女生產工作。這些要求推動了婦女組織工作的改進與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根據地經濟建設與婦女解放。
二、新時代中國婦女發展的新變化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的婦女事業發展隨之呈現出新主題、新特征和新路徑。
(一)新時代中國婦女發展的新主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中國婦女發展的新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也是當代中國婦女運動的時代主題。④這是習近平從黨和國家的戰略高度上對中國婦女運動與發展作出的重要論斷,指明了中國婦女運動與發展的新主題、新方向、新目標,將婦女發展的目標統一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理想之中,賦予了中國婦女發展新的時代內涵。
只有把握新時代社會發展的主題,才能制定正確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規劃。新時代婦女事業的發展要與時俱進,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以黨的方針政策為目標定位,鼓勵廣大婦女投身于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當中。只有把握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理論,才能用理論指導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實踐。新時代婦女事業的實踐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婦女組織應當用理論武裝自己,服務大局,推動婦女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二)新時代中國婦女發展的新特征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時代婦女發展的新特征。婦女解放乃至全人類的解放是中國共產黨的永恒追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婦女解放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特征。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新時代婦女發展的領導,就是堅持黨在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領導。
婦女的解放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致力于推進廣大婦女的解放與發展,始終把婦女放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重要位置,領導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開創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的新道路。
要將中國共產黨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貫徹到新時代婦女發展過程中。黨的政治領導是指在婦女發展中要堅持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原則,堅持共產主義的理想追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政治方向,堅持群眾路線。黨的思想領導是指在婦女發展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婦女發展實踐。黨的組織領導是指在婦女發展中堅持中國共產黨員對婦女組織的領導,發揮先進黨員的先鋒作用,組織領導廣大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建功立業。
(三)新時代中國婦女發展的新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是新時代中國婦女發展的新路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對婦女解放與發展的不斷探索中,逐步形成了適應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婦女發展要求并統一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是實現婦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的正確道路。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婦女自身發展的目標統一于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大局之中,就是把婦女發展的目標統一于實現民族復興的遠大理想之中,就是用婦女事業的進步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反過來促進婦女事業的進步,二者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良性循環。
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提出要求: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主題,堅持新時代婦女解放與發展的正確方向,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只有這樣才能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⑥
三、“四三決定”中婦女解放思想的當代價值
“四三決定”中,中共中央指出抗戰時期婦女解放的路徑:婦女積極參與生產實踐,將婦女解放的目標統一于民族解放的時代任務中。這對婦女組織工作的指導對新時代婦女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推動婦女事業大發展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婦女發展的根本特征與重要保障。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中國的婦女解放步伐從未停止。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仰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踐者,是追求全人類解放的政黨,是最具有革命性和先進性的政黨。因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新時代中國婦女事業發展的根本特征,更是新時代婦女事業發展的政治保障。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毫不動搖,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廣大婦女應當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以黨的方針政策為目標定位,走在時代前列建功立業。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要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婦女發展結合起來。將婦女解放的目標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想中,將婦女命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結合起來,將小我的奮斗融入到大我的民族發展中來。
(二)鼓勵婦女參與社會工作,肯定婦女家庭勞動價值
鼓勵婦女參與社會工作,實現婦女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婦女的解放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永恒的價值追求,通過鼓勵婦女積極參與社會經濟建設,將婦女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結合起來。一方面,社會的進步為婦女創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保障婦女平等地參與社會經濟發展、民主政治生活以及享有發展成果的權益,推動婦女在新時代實現個人的進步發展。另一方面,婦女參與社會工作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婦女事業的發展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發展,其發展成果歸屬于中國社會的發展之中。因此,婦女參與社會工作是婦女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
肯定婦女家庭勞動價值,正視婦女家庭貢獻與社會貢獻的統一。由于家庭勞動是私人領域的活動,未參與到商品經濟的交換過程,因此家庭勞動是無償的,而從事家庭勞動的婦女與其勞動成果往往被忽視。首先,正視家庭勞動的價值。無償的家庭勞動主要包括撫育兒童、贍養老人和家務勞動等,這不僅是家庭內部的勞動,也是家庭對社會福利的貢獻。另一方面,要肯定婦女家庭勞動的價值,不僅要認識到家庭勞動的意義,也要看到家庭勞動對于社會福利的貢獻,正視婦女家庭貢獻與社會貢獻的統一。
(三)改進婦女組織工作,引領婦女事業發展
習近平強調,要以更實的舉措推進婦聯改革,深化基層婦聯組織改革,轉變機關干部工作作風,加強婦聯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婦聯組織服務水平。⑦這與“四三決定”中中共中央對婦女工作的指示不謀而合。
首先,提高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從廣大婦女的生活實際出發,著力解決實際問題,保障婦女的權益。堅持群眾路線,把聯系和服務廣大婦女作為婦女工作的生命線。堅持實干興邦,杜絕婦女工作的形式主義和主觀主義,要著眼民族復興的大局,一心一意推動婦女發展,聚精會神搞社會主義建設。其次,加強婦聯干部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婦女事業發展。婦聯組織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是推動新時代婦女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加強對婦聯組織干部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的培養教育,提高婦聯干部隊伍自身的政治水平和專業素養,積極引導新時代婦女事業的發展建設。
無論是“四三決定”中中共中央對婦女解放的指示,還是習近平對新時代婦女發展的指導,都是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婦女事業的客觀分析的基礎上,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和新要求,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強大思想武器。
[注釋]
①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編.中國婦女運動重要文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
②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
③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中央黨史參考資料(五)抗日戰爭時期(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
④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82.
⑥劉亞玫,張永英,楊玉靜,石鑫.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婦女發展和婦女工作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J].婦女研究論叢,2018(05):13.
⑦習近平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 組織動員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建功立業[J].中國婦運,20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