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和平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 經濟與貿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生產和資本國際化進程加快,一國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越深入,其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就越緊密,就越需要外貿高質量發展。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RCEP落地實施。已同26 個國家和地區組織簽訂了21 份自由貿易區協議,為世界經貿發展貢獻著中國力量。但是,世界正處于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當中,世界經貿發展不確定性增強,世界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勢必重構。因應嚴峻的世界經貿形勢,我國實時調整經貿發展重心,采取“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戰略,實行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政策,確保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廣西作為我國面向東盟地區開放的前沿、“一帶一路”建設銜接點、西部陸海通道重要節點,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對外貿易持續增長,但在不確定的世界經貿情勢下,外貿規模擴大和增長速度提升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在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如何在困局中找到出路,在危機中創造新機,確保外貿高質量發展,是廣西外貿行業迫切需要排除的痛點,而正確分析廣西外貿發展狀況和競爭力水平,對廣西外貿高質量發展及策略制定尤為重要。選取2010—2019 年廣西外貿統計數據,確定出口總額及出口增長率、出口商品結構、出口商品結構轉化率、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等5 項指標對廣西外貿發展狀況和競爭力水平進行分析評價,進而提出新發展格局下廣西外貿高質量發展策略建議,供有關部門和企業制訂對策參考。
1.出口總額及出口增長率
出口總額表示一國或地區出口貿易的規模大小,出口增長率反映一國或地區出口貿易的增長幅度和發展趨勢。從表1 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廣西出口貿易增長整體態勢良好,產品國際競爭力逐年提升。出口貿易規模除2016 年外,其余年份都是逐年擴大,2019 年達到391.63 億美元,是2010 年的4 倍多。出口貿易年均增長率達21%,高于全國出口貿易年均增長率,但每年同比增長不穩定,有高有低,波浪起伏變化。2011 年出口貿易增長率是上年的2 倍,但2012—2013 年出口貿易增長率逐年降低,2014 年又大幅提高,是出口增長率最高的一年,2015—2016 年逐年下降,2016 年出現負增長,2017—2019 年增長率又恢復到接近21%的平均水平。2020 年在嚴峻復雜的國際關系情勢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下,廣西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多種困難,外貿總額創歷史新高,達4861.34 億元,同比增長3.5%,高出全國1.6%。

表1 2010—2019 年廣西出口額和出口增長率變化
2.出口商品結構
出口商品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和產業結構狀況的重要指標。一國或地區以高科技產品出口為主,則說明該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水平較高,產業結構偏向重化工業,出口商品競爭力較強;反之,出口產品競爭力較弱。據表2所示,2010—2019 年廣西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總額除2016 年外基本呈現逐年上升態勢。其中機電類產品出口占廣西貨物出口比重在33.9%—44.1%之間,相對其它類產品,機電產品出口貢獻度最大;高科技產品出口規模偏小,但呈逐年快速增長態勢,占廣西貨物出口比重從2010 年的8.1%提升到2019 年的近20%。這表明廣西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取得成效,外貿新增長點在逐漸顯現,出口商品結構有所改善。

表2 2010—2019 年廣西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情況表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根據廣西商務廳統計數據計算所得。
3.出口商品結構轉化率
出口商品結構轉化率是用來分析出口商品競爭力發展趨勢,反映一國或地區對外貿易質量的重要指標。圖1 所示,2011—2019 年廣西出口商品結構轉化率均大于1,介于1.12—6.31 之間,轉化率超過3 的有5 年,轉化率在1—3 之間的有4 年,2019 年轉化率最高,整體呈現波浪起伏變化特征,表明廣西出口商品結構得到改善,出口商品競爭力得到一定程度增強且具較大的潛

圖1 2011—2019 年廣西出口商品結構轉化率
4.國際市場占有率
商品國際市場占有率越高,外貿競爭力就越強;反之,外貿競爭力就越弱。由于廣西出口總額偏少,占世界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非常低,側重考查廣西出口總額在全國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和31 個省市區中的位次,推測廣西外貿競爭力水平。表3 顯示,廣西出口總額占全國出口總額占比和位次整體上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但上升幅度偏小。廣西出口總額占全國出口總額占比偏低,大致在0.61%—1.57%之間。廣西出口總額在全國出口總額中的排名居中,大致在15—19 位之間,十年來變化不大。這表明廣西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處于中下水平,且在逐步微弱提高。

表3 2010—2019 年廣西出口商品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和排名
5.貿易競爭力指數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某產品的凈出口與其進出口總額之比,表明一國或地區何種產品外貿比較優勢較明顯,反映一國或地區的外貿競爭力大小。從表4 可以看出,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除2015 年外均為負值,表明廣西農產品進口大于出口,整體上不具有國際競爭力,且比較劣勢比較明顯;機電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均為正值,除2015 年超過0.5 外,其余年份均在0—0.5之間,表明廣西機電產品出口大于進口,總體上具有外貿競爭力,擁有一定比較優勢,但外貿競爭力和比較優勢不太明顯;高科技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接近0,表明廣西該類產品進出口差額不大,外貿競爭力和比較優勢不明顯;廣西從2015 年開始統計文化產品貿易額,至2019 年貿易競爭力指數均接近1,表明廣西該類產品出口遠大于進口,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和外貿競爭力。

表4 2014—2019 年廣西主要商品貿易競爭力指數
綜合上述幾項外貿競爭力指標分析,廣西外貿發展狀況和競爭力水平大致處于全國中下水平,整體上呈現持續上升態勢,但相對較弱。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但相對偏少,與我國東部發達省份差距較大。出口商品結構有所優化,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但多數為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太高的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貿易較少。農產品進口大于出口,比較優勢不明顯。廣西具有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文化產品貿易競爭力水平是各類出口產品中最高的,出口遠超進口,但貿易額偏低。廣西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取得成效,外貿新增長點在逐漸顯現。
廣西外貿高質量發展狀況整體上居全國中下水平,競爭力偏弱,但增長速度較快,發展態勢良好,這主要得益于廣西擁有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后發優勢,但同時又受制于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國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1]。良好的營商環境,能夠吸引外來投資和經商,能夠激發本地企業更大的創新熱情和經營動力。2015 年以來,廣西各級政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要求,尤其是根據國務院公布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規定,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整體營商環境還需繼續優化。2021 年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2020 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廣西南寧市被列入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4 個城市之一,提升超過10 個百分點,但在城市營商環境便利度和市場主體獲得感排名中,廣西的幾個參評城市在全國80 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相對靠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創新交叉學科平臺公布的《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0》顯示,廣西在31 個省份營商環境評價等級分類中被列為托底等級,在公平競爭、高效廉潔、公正透明、開放包容等營商環境指數均值低于全國均值,排名靠后[2]。雖然研究機構的排名準確性有待商榷,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廣西整體營商環境有待繼續改善。
工業制造能力關系著一國或地區產品質量和規模,體現著產品貿易競爭力水平。由于諸多原因,廣西先進制造工業發展相對滯后,能力較弱,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不多。《廣西統計年鑒2020》數據顯示,2019 年廣西各類企業共6185 家,其中內資企業5804 家,港澳臺商投資企業208 家,外商投資企業173家;廣西地區生產總值21237.14 億元,增速6%,工業增加值5277.57 億元;高新技術企業2800 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對工業增長貢獻率35%以上。但與全國31 個省市區比較,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分別位于第19 位和20 位,廣西工業制造力存在巨大提升空間。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關乎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外貿競爭優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2016 年廣西出臺了《關于促進加工貿易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一些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的舉措。近些年,廣西加大了技術創新支持力度,每年投入大量項目資金促進各行業技術創新,成效明顯,但在高新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上還是落后于我國東部省份。中國人民大學企業創新課題組基于《中國企業創新能力數據庫》,對2020 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排名,廣西只有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進入前100 強[3]。中創凱立達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2020 年12月發布了《中國區域創新創業發展指數報告》,報告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成效、創新創業環境等四個維度對31 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評價,得出中國區域創新創業發展指數。報告數據顯示,廣西區域創新創業發展指數較低,屬于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成長區域,整體發展水平靠后,但未來提升空間較大[4]。
品牌和營銷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產品市場占有率和貿易競爭力提升,除受產品質量和價格因素影響外,還受產品品牌影響力和營銷力的制約。現代商業模式下,產品競爭已從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廠家在繼續采取產品提質降價等傳統手段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經營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產品品牌培育和營銷推廣的加強。近年來,廣西為了提升品牌建設,大力實施商標品牌強桂戰略,打造商標品牌建設政策體系,加大商標品牌建設對創業創新的激勵力度,推動廣西商標品牌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第二季度,廣西有效商標數量達206687 件,實現三年翻番。雖然廣西商標數量有所增加,但是產品品牌市場影響力不夠,品牌價值偏低,影響了廣西外貿出口競爭力的提升。中國品牌價值研究院通過對全國31 個省市區的涉及38 個行業的3200 個重點品牌進行研究,推出了2021 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100 強,廣西品牌無一進入。這說明,廣西在品牌培育和營銷推廣方面需繼續加大力度。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廣西外貿企業可審時度勢,及時調整經營戰略,重構產業鏈和供應鏈,兼顧國內外兩個市場,盡力提升商品市場占有率。外貿企業一方面繼續關注世界各國市場發展動態,抓住每個交易機會擴大出口,盡力穩住并提升國外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積極利用國家政策大力開拓國內市場,為國內消費者提供適銷對路商品。目前,我國已基本控制住新冠疫情,經濟貿易正迅速恢復增長,市場需求容量較大。外貿企業把部分出口商品轉到國內市場銷售,或針對國內消費者消費偏好,加大資金投入,盡快開發新產品投入國內市場,以彌補外需動能不足所導致的經營問題。
地方需要聚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來提升其外貿競爭力。這樣的企業既可以是本地企業,也可以是外來企業。任何企業經營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地方引進和留住外來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重要因子。廣西近些年來營商環境雖有所改進,但整體水平偏低,需要繼續優化。廣西如果在政務服務效能、市場準入、企業減負融資、政策落實等方面持續大幅改進,同時繼續加大產業示范園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切實做好放管服等改革探索,進一步減少外商投資負面清單[5],營商環境就會得到進一步優化,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吸引更多的具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經濟企業及業務聚集廣西發展,使廣西在世界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重構進程中處于主動,進而促進廣西外貿競爭力水平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傳統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但同時極大地促進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大力開展跨境電商貿易,是外貿企業爭奪世界市場份額的突破口之一。廣西已獲批建設1 個自由貿易試驗區、2 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3 家保稅物流園(港)區,中國-東盟博覽會會址永駐南寧,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和市場采購貿易新業態和外貿新模式探索具有優越條件。廣西可充分發揮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完善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改進監管服務體系,大力推動本地企業開展跨境電商B2B、B2C、F2C 等電商模式經營,實現020 交易融合發展,吸引國內外大型跨境電商企業入駐,設立基金大力扶持本地跨境電商旗艦企業,成立跨境電商行業協會,促進跨境電商企業間密切合作,利用東博會和邊境貿易互市區大力開展市場采購模式,深度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增開海陸空國際運輸線或專線,助力跨境電商發展[6]。
外貿競爭力較強的地區往往擁有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貿旗艦企業。旗艦企業往往擁有強大的外經貿實力和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和產品品牌培育,強調技術創新和新品開發,內生增長動力強勁,市場占有率較高,同時還可帶動關聯企業發展。因此,廣西可設立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制定特惠政策,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商貿、制造、物流等領域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外貿旗艦企業,推動全區外貿穩中提質和創新發展。
建立健全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機制,調整產業布局,實現產業集群發展,擴大產業溢出效應。比如,桂北地區可以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旅游經濟、生物醫藥和綠色特色農產品等行業;桂中地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機械設備、生物醫藥等行業;桂西地區可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加工產業、中醫藥開發和特色農業;桂東地區著重承接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加工、輕化工業;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發展會展經濟、貿易經濟、海洋經濟、高新技術和現代物流業。建立健全產學研協同機制,匯集多方優勢力量聯合開展技術創新,改進工藝流程,大幅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推出高新技術產品,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深耕數字經濟,廣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于產品研發、生產、營銷和客戶關系管理整個過程,讓數字技術賦能外經貿活動,大幅提高外經貿績效。
外貿企業是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主體[7]。民營企業是我國外貿發展的生力軍。隨著我國外貿發展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民營企業發揮經營靈活、決策快速、適應市場能力強等優勢,不斷提升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廣西民營企業整體實力與國有和外資企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創新能力不足,抵御和防范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更容易受到經營成本上升、貿易摩擦加劇、融資困難加大、新冠疫情沖擊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廣西民營企業進出口方式較單一,多為邊境貿易,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高新技術含量偏低,經營行為易受政策變動影響,需要政策大力扶植,但是廣西民營企業進出口值占廣西外貿總值的比重較大,對廣西外貿增長的貢獻度較高,已成為全區外貿行業的生力軍。廣西可制定專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條例,認真落實減稅降費舉措,擴大融資渠道,暢通市場供求信息交流,鼓勵民營企業勇于更新經營理念、再造管理模式、創新產品技術,以增強民營企業內生增長動力。
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全球,嚴重沖擊世界經貿合作,減緩我國外貿增長速度。面對嚴峻的外部經貿情勢,我國及時調整經貿發展戰略,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廣西正在實施“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戰略,能夠高度契合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這種背景下,廣西既面臨大好發展機遇,又面臨各種嚴峻挑戰,正確認知廣西外貿發展狀況和競爭力水平,采取切實有效提升策略,對實現“穩外貿、促增長”和外貿提質增效目標十分重要。近十年來,廣西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外經貿行業發展勢頭正旺,外貿出口總額逐年增加,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出口商品結構有所優化,但外貿競爭力綜合水平偏弱,存在很大提升空間。為此,建議廣西實施國內外市場兼顧戰略,深度融入國內大循環;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世界工商企業巨頭進駐;設立外經貿發展專項基金培植外貿旗艦企業,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經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激發民營企業創新活力,助推廣西外貿競爭力提升和外貿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