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真 趙 婷
(廣東財經大學 華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00)
未來,由于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大趨勢,對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層次高素質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具有運用已有信息進行戰略決策的思維能力,優化整合現有資源創造新價值,富有遠見和具備批判思維,面對一系列復雜問題能獨立解決,即具有創新意識、創業技能的雙創型人才。雙創型人才不僅是現在,亦是未來社會需求,如何培養雙創型人才,其機制值得深入研究。
跨境電商具有進入門檻相對不高,且交易成本低、產品種類多樣化、發展潛力大等諸多特點,迅猛發展,與此同時社會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并對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標準: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儲備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溝通應變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行業預測和戰略決策能力等,這些也體現了新時期對雙創型人才的期待和要求。本調研以跨境電商為基礎,主要從“校企合作”和“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兩方面,深入挖掘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進行總結,以期探索經管類雙創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調研主要分“校企合作”和“跨境電商專業技能大賽”兩個類別。關于“校企合作”,從兩方面展開調研。第一,頂崗實習。2017 年,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與廣州七家跨境電商企業達成校企合作協議,并于同年7 月組織安排經管類專業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五十余名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為期近兩個月的頂崗實習。第二,與深圳市頭狼電商有限公司合作以項目化教學方式協同育人。2017—2021年,通過多家校企合作,向社會輸送跨境電商人才;此外組織安排經管類專業學生參加全國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均取得驕人成績。

表1 調研基本信息
與彤鑫電商產業園有限公司、廣州津冠紙品有限公司、廣州正茂印刷有限公司、廣州貝斯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科櫟達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廣州天野硅橡膠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毅盟硅橡膠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校企合作。校企雙方通過前期溝通洽談、組織籌辦、教師帶隊、嚴格管控、分工協作等,保證了本次合作的順利進行。一方面,通過此次合作為高校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企業注入發展活力,促進學生實踐就業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時發現存在的不足,結合經管類專業五十余名學生在七家企業近兩個月頂崗實習中的表現,總結出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詳見表2。

表2 企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從高校學生來看,在剛從學校人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中,難以匹配企業要求,出現各種問題。作為高校,面對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首先要夯實專業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要逐步培養學生高級認知技能(如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社會行為技能(如團隊協作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主動性、創造性)。從企業反饋中不難發現,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知識的有效掌握與運用,而是對人才的創新型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期盼,這部分是技能的溢價,已成為目前企業最為看重的一部分。擁有這些特質,才能更好地適應持續變革要求。
從企業層面來看,有些企業內部管理混亂、存在職責不清、家族式管理等各種問題。作為市場主體,企業吸納人才謀求自身發展,試圖樹立并維持一個良好的外部形象。但其內部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市場運營,參差不齊。顯然,優質企業是校企合作質量的保障,只有有著強烈長期合作愿望和與之相應一系列相關管理配套制度完善的企業被篩選出來,才是校企合作實現雙贏的穩定基石和可靠保障。因此,開展校企合作,緊密結合學科專業,對合作企業的甄別至關重要。
2018 年9 月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聯手深圳頭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拓雙創基地,借助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3”人才孵化計劃(即1 個月的集中學習、輪崗實訓,3 個月跟崗實習),把創新創業落實在企業項目實戰中,共同組織包括經管類專業學生,向社會輸送跨境電商人才。
培養方式即向頭狼電商輸送經管類學生,先在頭狼基地集中培訓一個月,培訓期滿后組織安排學生去跨境電商企業實習三個月。實習期間高校、頭狼電商和實習企業對學生進行共同管理,實時追蹤學生在具體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答疑,并結合學生在3 個月實習中的興趣愛好、個人優勢、具體表現等指標,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提出規劃供學生選擇,并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直接安排去各跨境電商企業就業,對實習中表現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學生返回頭狼接受再次培訓后再入崗。經過四個月錘煉,實現實習、就業一條龍,無縫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各企業。
基于校企合作,校方可以熟知市場上各類企業發展現狀,有助于高校精準定位市場需求,進而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使之不斷吻合社會發展需求;同時準確獲悉眾多學生一手工作情況,從而了解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幫助他們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就業創業技能。
2017 年3 月,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200 多名來自經管類跨專業學生參與了第5 屆跨境電商專業技能大賽,通過初賽,56 名學生入圍復賽。2017 年7 月,華商學院做了大膽嘗試,聯合廣州市七家校企合作企業開展第5 屆專業技能大賽暨跨境電商實戰大賽,突破了前四屆大賽競賽只接到國外詢價函而無真實成交的結果。競賽中,企業僅僅提供跨境電商平臺和企業產品,而產品的銷售和市場開拓完全靠參賽的學生自主發揮。經過雙選,最終45 名學生進入廣州7 家校企合作企業參加跨境電商實戰決賽。短短一個半月,接收海外訂單131份,訂單金額超過200 萬人民幣。通過實戰大賽,參賽學生為跨境電商企業開辟了非洲市場,建立了50 多個國外新客戶。
2017 年10 月,在前期實戰大賽的基礎上,選派30名學生參加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敏學杯”首屆跨境電商創新實踐大賽,采取團隊合作、教師指導。他們與國內各大知名高校同臺競技,從參賽214 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全國決賽一等獎、二等獎。

表3 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基本信息
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由于較好貼近了經管類相關專業,在競賽中,將課堂教學中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商務談判、外貿函電等知識加以靈活運用,理論結合實際,同時將企業傳統貿易流程搬到互聯網平臺,通過現實運營、模擬操作,學生在真實賽場上去溝通、采購、競價、買賣、核算等,大大拓展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團隊溝通協作能力,激發了學生挑戰興趣。學生們通過在校期間參加實戰大賽,熟悉創業的基本流程,儲備相關的創業知識,借鑒創業經驗,后期成為從容應對挑戰,承接項目的創業者。通過競賽,學生內在潛力得以發揮,有效實現了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的完美結合。
調研設計了調查問卷。目的主要有三點:首先,為了檢驗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和跨境電商行業需要人才具備哪些知識或技能,需要程度如何,并通過重要程度對其進行進一步篩選,找出核心關鍵指標,結合市場需求不斷修正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其次,檢驗測量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將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和跨境電商行業或外貿實際工作兩類項目中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綜合評價,分析其差異性緣故,并根據分析結果對跨境電商技能大賽進行改良,使之不斷吻合并銜接市場需求和高校實際。最后,根據跨境電商技能大賽中學生的表現,結合問卷調查結果,篩選出跨境電商專業操作能手,這樣既可以引導此類學生制定相關職業規劃,又可以為各類跨境電商企業推薦相關人才。
問卷的發放分兩個類別展開,“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的各項數據源自于華商學院參加2017 年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敏學杯”首屆跨境電商創新實踐大賽初賽、決賽的全體學生;而跨境電商崗位及傳統外貿公司的數據來源于深圳希普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恒泰博遠貿易有限公司、廣州市賽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匯金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廣東馬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這既有外貿數十年經營的公司,又有從事B2B 的跨境電商企業。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星微信平臺方式發放,通過互聯網廣泛收集各項基本信息整理匯總。數據采取多維度選取,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確保真實反映相關行業的基本需求。
調查問卷主要分成5 個項目30 個子指標展開,問卷設計針對跨境電商技能大賽中人才的技能需求。這五個項目分別是:知識系統、思維系統、素質系統、動力系統、實現系統。知識系統中所包含的指標主要是雙創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識,是基礎系統、支撐系統。思維系統中所包含的指標主要是雙創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有利于判斷局勢、改善處境、優化局面的智能系統,是創新創造的活力源泉。素質系統中所包含的指標主要是雙創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所要求的基本素質,是保障工作順利執行的關鍵要素。動力系統中所包含的指標主要是雙創型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所凸顯的共性特征,是推動發展的動力之源。實現系統中所包含的指標主要是雙創型人才成長成才的主要要素,是獨立應對各種復雜問題的可靠保障。問卷中各選項數據依次表示:1 表示幾乎不需要,2 表示一部分需要,3 表示中等需要,4 表示大多數需要,5 表示絕大多數需要。問卷統計結果見表4 和圖1(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

圖1 30 項子標需求程度評價得分均值散點圖

表4 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和外貿實際工作各項子標統計結果

從大賽設計來看,基于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和基于跨境電商實際工作的兩項數據統計結果對比吻合度比較高,且在素質系統和動力系統兩項中吻合度相對更高。表明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的設計體現了跨境電商實際工作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內在潛能,鍛煉了學生相關核心素養。
依據30 項子指標圖形趨勢來看,基于跨境電商實際工作的散點趨線普遍在基于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的散點趨線之上,表明跨境電商實際工作相對于跨境電商技能大賽,更加注重這些潛能的開發與應用。具體而言,跨境電商技能大賽是在一個模擬的平臺操作,假定的條件、已知的環境、純粹的世界,其相對更加關注任務本身,注重操作技巧,競賽意味更濃。而跨境電商工作是在一個動態的場景,面對的是更加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心理預期,從業者更加關注行業本身,關注企業長遠發展,故對人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統計結果來看,全部子標需求程度標準差均小于1,且絕大多數都集中在0.3—0.6 之間,說明調查樣本波動性不大,數據聚集度較好。另在調查問卷中,數值4 表示大多數需要,表明統計均值結果高于4 的數值所對應的指標其需求程度相對比較高,按照實際操作和工作中主要需要哪些技能這一原則,來篩選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和跨境電商行業需要人才具備哪些核心技能。兩類數據各項子標統計結果均高于4 的共有18 個指標,分別是:自信心、責任心、主動性、靈活性、條理性、勤勉性、堅韌執著、探索精神、注意力、洞察力、分析力、理解力、記憶力、推理力、團隊合作、持續學習、操作技能、規律探求。
從調查的反饋來看,跨境電商技能大賽中知識系統、智能系統兩類項目所對應指標分值相對較低,實現系統兩類數據差異度相對最大。針對此點,可以引入企業作為評委參與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的設計和執行,適度引導學生,讓競賽更加貼近實際。高校和企業彼此充分溝通,通過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等賽事培養學生核心能力,創新思維,提高綜合素質。
綜合以上兩類調研,不難發現校企合作有利于實現學校、學生和企業的零距離,有利于高校就實踐教學,對癥下藥,切實提高學生的競爭實力。跨境電商技能大賽通過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將傳統貿易流程搬到互聯網平臺,激發了學生創新創業興趣,發揮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诖?,本校經管類雙創型人才培養離不開校企合作和跨境電商技能大賽,其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從學校、企業、學生三個主體展開。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承擔著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首先,結合學科發展前沿,不斷改革完善凝練學科建設機制和組織模式,進行系統地專業理論課程授課,幫助學生打好基本功。其次,通過精心組織策劃專業技能大賽,將大賽與專業結合,將實踐與理論結合,激發學生興趣,釋放學生潛能,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創新能力、綜合知識、技能水平,提升綜合實力。再則,安排教師深入企業內部調研,拓寬視野,了解企業運營現狀,將行業最新動態、真實案例帶入課堂,豐富教學,打開學生思維天窗。實現跨界、融合、創新,彌補高校實踐育人的短板。與此同時,依據高校教師經濟管理的相關研究,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切脈診斷,對癥提出建設性建議,發揮高校教師服務社會的功能。構建教學、實踐、科研一體化平臺。值得一提的是,實施雙創型人才模式,高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雙創型教師激勵機制和考核標準,使之更好地服務于雙創型人才培養。只有一個長久有效可持續發展的內生機制,才是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良好運營的有效保障和堅實基礎。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市場化經營中要順應市場大環境,努力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此背景下,廣泛吸納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做出貢獻。作為市場信息反饋的直接接受者、參與者、變革者,他們對市場嗅覺反應更為靈敏,對行業前沿把握更為精準,這是高校教師難以具備的。因此,雙創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企業,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展開。首先,從企業抽選富有實踐經驗的導師進入課堂,將市場一線信息、行業動態傳遞到課堂,讓學生了解象牙塔外的世界,啟發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其次,高校所開展的專業技能大賽邀請企業加入,在大賽的組織、策劃、實施的一系列流程中,他們參與審視評判,有助于修正評判標準,不斷完善技能大賽。最后,在承接跨境電商實戰項目中由企業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對學生進行培訓,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靈活布局、雙管齊下,為企業的經營發展培養難得的雙創人才。另外,在此過程中,企業可以對學生實習情況、工作表現分階段實施考核,針對每位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學生依據考核標準了解自身,不斷修正個人行為方向,逐步提升個人競爭實力。
綜上所述,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可基于三個層面構建如圖2:

圖2 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結構圖
新時期雙創型人才培養是未來長期趨勢,本文主要從“校企合作”和“專業技能大賽”兩個維度展開調研和探討?;谛F蠛献?,高校要選擇穩定可靠有著長期合作意向的企業,這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先行保障。其次,校企合作應當建立雙向對流機制:委派老師入企調研和企業講師入課堂,將市場一線信息帶入課堂,豐富教學、拓寬視野、啟發思維。再則,高校與企業共同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使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及時轉化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決策和動力。通過依托企業高校準確定位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使人才培養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在專業技能大賽方面,雙創型人才培養引入專業技能大賽,通過企業運營實際,將課堂教學知識搬到真實賽場去綜合運用,將競賽與市場結合,而在評判機制中加入企業這一市場化的審判標準,不斷優化專業技能大賽,使之更加體現專業性、實用性,從而逐步實現課程教學、技能大賽、創業孵化一體化。綜上所述,高校和企業,立足市場,相互滲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在合作中互利共贏,實現創新創業和高校人才培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