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然
[摘要]改革開放發展中,我國制定并頒布了個人所得稅,以此來適應市場化經濟發展中的具體需求。個人所得稅中的價值及意義一直是人們視線的交匯點和討論中的重點話題。它對調整社會收入、進行二次分配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可支配收入造成了影響,科學合理的個人所得稅征收能夠對收入分配間的差距進行調配,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下面將詳細闡述個人所得稅的發展、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個人所得稅改革發展方向。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改革發展;方向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城鄉居民們的收入也有所提升。不過在居民收入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收入差距也逐漸的顯現出來,并還有著越來越大的趨勢,基于這一情況,就需要運用個人所得稅來調節個人間的收入,以解決分配不公等問題。目前所實行的個人稅收扣除標準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使得我國稅負出現不公現象,針對這些問題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是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1 ? 個人所得稅的發展
1.1 ? 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和完善
英國是最早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個人所得稅是全世界各國中普遍開征的一個稅種,大部分國家征收的個人所得稅在全部稅收種類中占著極大的比重,它也是國家政府中最重要的一個財政收入[1]。
在1980年9月份,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明確規定800元為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起點。自此,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建成。
在這之后,為了順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不同經濟形勢的需求,我國不斷完善、改進個人所得稅征收制度。在1986年9月份,我國國務院發不了《個稅暫行條例》,其中對本國公民們的個人收入進行了統一征收個人收入調節稅。在1993年10月份,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其中將個人所得稅、個人收入調節稅以及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進行了合并、統一,這對于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與調節個人收入等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在1999年8月份,第二次修改了《個人所得稅》,這次增加了儲蓄存款利息稅。
近幾年,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對居民各項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做出有效的保證,對個人所得稅征收起點做出了頻繁的調整。在2005年的10月份,審議中通過將個人所得稅征收起點定為1600元,在2007年的12月份,審議中又將個人所得稅征收起點從2008年的3月1日起從1600元調整為2000元。在2011年3月份,我國再次修改了個人所得稅法,將其調整為3000元,不過這一草案在一審是并沒有通過。在2011年7月1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訂3500元已通過,在2018年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第四次修訂將個人所得稅征收起點調整為5000元。
1.2 ?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功能錯位方面
個人所得稅在各個國家來說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稅種,它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調節收入分配。但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雖有所增長,但是貧富差距也越發明顯,從我國整體居民收入中看,基尼系數越過警戒線已經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事情。從我國統計局所統計出的數據中看,2000伊始,我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越過0.4的警戒線,并呈現出一個上升的趨勢。在1987年,我國的基尼系數是0.317,在2006年則上漲為0.496。這一數據所呈現出的就是,我國窮人與富人群體較大,但是中間收入群體卻呈現出嚴重缺失狀態。在2010年的4月份,溫家寶總理在《求是》這一雜質上說到:“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橄欖型’分配局面。”
針對上述所說現象,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針對不同群體收入分配關系調整的政策,并提出:“明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在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加強改革個人所得稅,逐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輕負擔,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自身的勞動增加個人收入,以此邁向富裕的發展道路。
后續,根據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在這第七次修正案中將個人所得稅征收起點提高到了5000元,并將原本的九級稅制修改為七級稅制,同時取消了15%、40%這兩檔稅率,擴大了5%與10%這兩個低檔稅率的開展范圍,還擴大了45%這一最高稅率的覆蓋范圍。如此一來,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免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還能夠緩解長期積壓的社會矛盾,在稅負方面更為公平、合理。當然,在這之中還是存有一定的問題[2]。
2 ? 個人所得稅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1 ? 個人所得稅來源不科學
現今,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主要對象為工薪階層,依據財政部最近幾年的數據顯示,近幾年,征收工薪階層個人所得稅的總額占據總征收額的一半以上,根據這一情況,就可說工薪階層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是我國個人所得稅的主要來源。導致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高收入群體并未依照真正的收入總額繳納個人所得稅,他們大部分的收入并沒有報入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中。基于此,個人所得稅應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稅收,并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依照高收入群體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現象做出調整和修改,讓其具備針對性,以此縮小貧富差距,化解社會主要矛盾,促使我國經濟穩健發展。
2.2 ? 稅收政策不穩定
從個人所得稅法確定以來,我國的稅收政策一直處于一個修訂的狀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也由最開始的800元漲至5000元,這其中有時代變化發展的原因,但是不斷修訂、調整也體現出了稅收政策的不穩定性以及前瞻性的缺乏,它只能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而變化。在往后的發展中,隨著社會經濟、城鄉居民基本消費支出水平的變化發展,個人所得稅勢必還會調整。
2.3 ? 扣費標準不合理
我國在個人所得稅征收中一般采用定額扣除的方法進行扣費操作。這一方式無法對不同納稅人的納稅能力進行一個整體性考量。簡單的說就是,沒有考慮到每一位納稅人的家庭經濟情況,像是住房條件、醫療衛生條件以及贍養老人及子女等問題。因此,應當適當的對稅收扣費標準進行調理,而不是對所有的納稅人采取統一標準進行扣費。
另外,定額扣除這一扣費標準也沒有考慮到我國各個地區中納稅人的經濟情況,也沒有考慮到城市與鄉村間的經濟差距,未能根據發達地區與貧窮、落后地區的人均收入間存在的差異來制定恰當的個人所得稅征收點,在個人所得稅征收中也并未體現出公平性原則,因為沒有做到上述這些需求,自然個人所得稅的扣費標準是不科學、合理的。
2.4 ? 單一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稅收
現今我國在征收個人所得稅中主要采用定額扣除的扣費方式,而且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的稅收,這沒有考慮到家庭是一個整體,人們的大部分消費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基于此,個人所得稅在進行征收時應依據整個家庭收入及消費情況進行,以此,才能更為全面、具體,否則就顯得過于片面、不合理[3]。
3 ? 個人所得稅改革發展方向
3.1 ? 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稅收制度
在2018年我國提出了新個人稅法,依據這一新的個人稅法,我們需要結合國情,根據改革開放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來進行分析,以推進新個人所得稅的深化改革。充分考慮我國納稅人們的日常開支、教育以及醫療方面,以便發揮出新個人稅法在國民經濟中調節的重要價值。
我國現今國際地位以及國際交往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以長遠目光來看,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發展目標應為建立綜合所得稅制。不過,綜合所得稅制對于征管的內外部條件及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這需要我國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提高,征管人員具備極高的素質修養和科學完善的稅收征管體系才可以,同時還需要稅務管理、稅收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間有一個良好的協調。基于此,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稅收制度,可以在原有的分類所得稅制基礎上,逐層推進,運用分類綜合課稅制度,逐步擴大綜合所得稅收范圍,將其過渡到綜合課稅制度上。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生產經營和財產租賃這些所得涵蓋到綜合征稅項目中。另外在將特許權使用費、財產轉讓、偶然、利息股息紅利以及其他所得涵蓋到分類征稅項目中。通過采用這一較為規范的分類綜合個人所得稅制相比較分類所得稅制來說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但它與綜合稅制相比則較為簡單,這一方法既能沿用我國傳統扣繳方式,又能運用簡單的附加稅實現支付能力原則,通過這一靈活的稅收機制能夠加強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提升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并為之后個人所得稅制度模式進行轉變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4]。
3.2 ? 加強互聯網與稅收征管間的聯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稅收中要加強信息技術的運用,在稅收征管中,可以使用互聯網建立一個安全、完善的信息系統,以避免因為信息不全面而導致稅收監管不當現象的發生以及因為監管部門無法獲取居民準確收入信息而出現偷稅漏稅現象,因此,我國應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稅收管理系統,對納稅人的資金收入情況及基本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另外,通過運用互聯網,還可為納稅人提供網上繳稅方式,這樣更利于稅務部門進行統計管理,而且網上繳稅方式的實施也更符合信息時代的發展方向。稅收方面的改革促使我國稅收部門信息系統需要進一步發展,通過完善稅收系統能夠使得監管力度得以強化,提高稅收效率。但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公安系統、銀行等的配合。
3.3 ? 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稅收
以個人為單位征收個人所得稅是片面、不全的,應當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征稅。將夫婦所得的整體收入綜合起來聯合申報納稅。這一操作更具公平性原則,在一般情況下,稅收制度建立較為完善、治稅思想能夠體現出公平原則的政府,都是在稅前制定了數額及名目不同的扣費額度。例如:扣除贍養老人的費用、子女教費用以及資助貧困親屬等費用。同時還需對其進行具體的劃分,像兩個子女的撫養教育費肯定不同于一個子女的撫養教育費,若老人或子女有殘疾癥狀肯定又有所不同[5]。
4 ? 結束語
總而言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是我國所有稅種中的一個重要稅種,也是我國財政主要來源之一,它的征收對我國經濟發展、個人收入分配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之中不僅需要完善稅收制度、建立科學扣費制度以及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收稅,還需要對我國公民的納稅意識進行提升,讓他們能夠主動納稅,以促進我國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聰聰.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與發展趨勢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20(10):173-174.
[2]張華.分析個稅改革方向與稅制設計[J].納稅,2019,13(27):32-33.
[3]胡紅紅.我國個人所得稅發展歷程及改革方向探討[J].財務與金融,2019(4):23-26+57.
[4]范倩雯,朱勝男,傅晨曉,等.我國個稅改革未來發展方向探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20(1):97-98.
[5]趙麗芳.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和發展趨勢探究[J].時代經貿,2019(20):35-36.
[6]冉小思.個人所得稅發展歷程及改革方向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9(17):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