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流行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物流業發展的好壞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貨物流通快、流通量大,地區的經濟效益就會隨之增強。因此,加快物流業的發展步伐是當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要想推動物流行業的發展步伐首先要實現物流管理共享,搭建區域物流一體化交易模式。文章基于“1+X”證書制度對物流管理共享型人才培養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1+X”證書制度;物流管理共享;人才培養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179
“1+X”證書制度是我國現代職業發展中所形成的“學歷證書+職業證書”的一種人才發展模式,也是想要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員通行證,在物流領域內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在物流行業具有職業技能教育背景的人才是企業爭相引進的“香餑餑”,企業和市場最需要的是具有動手能力的人,物流行業也不例外。因此“1+X”證書制度是對物流從業人員的挑戰,同樣也是機遇,在此制度下對物流共享型人才培養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1+X”證書制度的意義
“1+X”證書制度意味著學生從職校畢業時可以同時領到幾張證書,其中的“1”是指學歷證書,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X”是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畢業生某項職業技能的等級水平[1]。“1+X”證書制度的出臺其實是為了職校中的教育能夠更加符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我國國家統計局人設部在2020年曾披露未來五年我國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將達到3000萬,一邊是巨大的缺口,一邊是職校生反映工作難找。為破解這種結構性矛盾,我國國務院推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X”證書試點工作成了重點創新舉措。鼓勵學生在學歷證書之外再取得一項或者多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第一批公布的職業技能證書就包括了物流管理職業。除此之外,未就業大學生和農民工、失業人員等群體都可以通過培訓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從微觀層面上來講,“1+X”證書制度是以“X”的開放性對接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做出規劃。從宏觀層面上來講,該項制度的實施是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人才供給力,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大批優秀人才。“1+X”證書制度是我國物流行業的重要通行證,是物流管理從業人員能力與水平的證明。
2 我國物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物流行業一直保持著穩定發展,服務能力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貨運經營業戶有所增加,車輛數目增長較快,車輛也正在向專業化、大型化發展,信息化的速度也明顯加快。目前我國的許多城市中已經建立了道路運輸管理系統、車輛異地年審系統、道路運輸駕駛員誠信考核系統、包車牌管理信息系統和重點營運車輛公共服務管理平臺等,同時還在加快推進綜合物流服務園區和網絡貨運經營企業建設速度。通過物流園區整合本市貨源,網絡貨運平臺集中貨源信息和運力資源,達到道路貨物運輸資源合理配置,促進了地區的物流行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物流產業是我國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企業要著力構建物流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和平臺,推進物流產業的發展。
物流行業的共享模式使物流運轉更加通暢,例如通過相關APP下載到手機上,利用自己的手機號碼進行注冊,在這個共享平臺中不僅有司機的信息,還有貨主的信息,司機可以通過搜索尋找貨源,貨主也可以通過搜索找到合適的司機運貨,而雙方在達成協議后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支付,貨主也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貨物的運行過程。平臺將這些資源完整的打造成了一個生態圈,之后可以給所有的物流公司和個體司機企業來做共享。
例如,在近年來我國伴隨著快遞業務量的迅速增加,多次配送、配送效率低下等瓶頸問題日益凸顯,然而在共享經濟模式的催生下出現了許多能夠解決物流末端派送痛點的新方式,“速遞易智能快遞柜”的出現,則受到越來越多快遞員和消費者的歡迎。對于快遞員來講大大提升了派送數量,增加了收入。根據調查“速遞易”智能快遞柜已擁有將近7000萬的用戶,包裹累計投遞量已將近13億。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成長,帶動了大量的物流服務需求,“最后一公里”物流成為電子商務中重要的一環,卻也為物流服務帶來了許多嚴苛的挑戰。現階段我國眾多地區開發的物流共享平臺利用創新的模式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通過整合干線資源獲得大量貨源,終端通過合伙人制獲得各級代理商,打通“最后一公里”。
3 基于“1+X”證書制度下物流管理的運行
第一,物流管理職業標準:物流管理職業標準是由職業院校與我國物流企業共同參與制定。物流管理職業標準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工作內容和技能都各不相同。在能力方面分為一般、初、中、高四個等級,在一般中要求物流管理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綜合素質和基本理論知識。初級就要求從業人員能夠對物流市場的庫存、運輸及配送等方面具備專業技能[2]。在中級方面要求從業人員能夠在物流管理的成本和績效上具備專業技能。在高級方面就要求從業人員清楚供應鏈管理的內容。物流管理職業標準是依次遞進的,也是在物流管理中實施“1+X”證書制度的基礎。
第二,考核大綱:技能等級證書要對應不同的考核大綱,在“1+X”證書考核當中分為基礎考核、綜合考核和實操考核三個方面,主要考查從業人員對物流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能力。
第三,“1+X”教材與資源:想要獲取“1+X”證書就必須配有相關的教材資源,教材中能夠體現出編者的經驗,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其次內容資源較豐富,通過信息技術還能夠進入多項資源庫當中進行學習,例如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而且教材當中的內容能夠對不同等級的知識進行分級。
4 “1+X”證書制度下物流管理共享型人才培養研究
物流行業本身就具有共享的因子,因此共享型物流管理將有望推動行業實現降本和增效。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的增速呈現逐年放緩的態勢,目前市場總體穩定。而面對穩定的物流市場,許多業內的人員曾表示近年來火爆的共享經濟有望為物流業帶來新的提升。
第一,物流管理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面向大眾,不僅是職業院校中的學生,對于失業人員、農民工或者其他相關人士都可進行考核。由于考試對象的類別不同,因此在實施“1+X”證書制度時要采取針對性的培訓。首先,在實施“1+X”專項培訓時要明確培訓對象和培訓人員以及培訓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盡快提升物流管理能力,獲得證書。在培訓對象方面不僅要強化職業院校的物流專業學生的技能,而且對社會中的相關從業人員同樣要開展培訓,但是如何開展、如何具體進行還需進一步研究探索[3]。其次,在培訓人員方面培訓的講師必須要具有“1+X”證書,在通常情況下培訓人員大多來自職業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容易存在物流管理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的問題,尤其面向社會的相關從業人員,在培訓中一味地理論培訓,實操經驗不足無法受到培訓對象的信賴,因此培訓人員必須要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和社會的實操經驗,不僅能為學生強化技能,對于社會從業人員同樣能夠“信手拈來”。最后,在培訓組織上要面向多個角度進行宣傳講解。“1+X”證書制度是我國關于職業教育的一項頂層設計,與之前的考證具有一定的本質區別,因此合理有效的訓前動員是十分必要的。根據物流管理職業技能證書的不同等級開設相應的課程。
第二,需要將“1+X”課程進行融通。要分析研究如何將“1+X”中的“X”與我國教學標準提出的課程體系進行融通。將“X”的內容有效融入“1”當中可采用補修、強化和免修的方式,補修需要將原有的課程標準進行修改,強化是要將“X”的內容在課程教學中加強拓展,而免修與“X”的要求基本一致。例如在物流基礎與行業認知的工作領域當中,針對物流基本概念認知就屬于現代物流管理的專業教學標準,融合方式可采取免修的方式;在職業道德與職業安全及環保認知的工作領域當中,針對環境保護與職業道德安全認知的工作任務來講,教學標準屬于職業素養,可采取補修的方式;在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認知上,教學標準同樣屬于職業素養,但要采取強化的融合方式。
第三,加強共享型物流人才培養。“1+X”證書制度的物流企業離不開人才的保障,其運行發展更是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以及具備“1+X”證書的物流高端管理人才。因此,在物流行業的實際發展中,就需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將之作為推動物流企業發展和建設的重要基礎。人才培養的實際過程中,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自身知識儲備:基于“1+X”證書制度,要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獲取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才是進入物流管理領域的首要途徑,才能在制度的變革當中不成為被替代者,在物流行業的發展中穩定前行。其次,打造新型的培訓創新團隊,上述說明基于“1+X”證書制度,培訓人員是極為關鍵的,大多培訓人員不具備較豐富的社會實操經驗,不能完全滿足于社會相關從業人員的學習需求[4]。因此不僅要通過各種途徑培育教師的綜合業務能力,而且要打造出一支始終能夠緊跟行業企業發展前沿、準確把握“1+X”證書制度的先進理念的標準,能夠做好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和做好專業教學整體設計,以及滿足新技術、新技能培訓需求的創新團隊。最后,結合“兩個”功能:物流行業要與培訓企業進行共同商討,形成一體化設計,將理論與實踐進行一體化的結合,保證培訓對象能夠完成新技術工藝等內容的學習,使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物流管理技能和綜合素質。
5 結語
“1+X”證書是受我國企業所認可的一項具有權威的證書,代表著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在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階段,物流管理共享已經在物流行業中的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運作和服務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轉變。與此同時,對于物流管理從業人員的要求就變得越來越高,當下基于“1+X”證書制度下如何補足人才缺口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葉晴.1+X證書制度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影響及實施路徑分析[J].國際公關,2020(11):172-173.
[2]李錦晶.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7):172-174.
[3]周建軍,張錦惠.物流管理1+X證書制度試點的運行邏輯與實施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20(12):16-20.
[4]王冬梅.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4):241-242.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物流學會2020年度立項課題“1+X證書制度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證融通、培養培訓并重’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ZW202005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1+X證書制度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證對接、兩融合一’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JGJX2020D67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崔媛(1982—),女,吉林吉林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物流管理研究、物流管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