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2021年11月16日,中美元首舉行視頻會晤,聚焦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總結中美關系發展經驗和教訓,提出新時期中美相處應該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重要原則,為中美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
“尊重彼此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對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自發展權利。”沒有平等相待,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對話,更遑論卓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中美兩國在安克雷奇、天津、蘇黎世舉行的會見,以“平視外交”的形式詮釋了新時代大國的相處之道,體現了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波動前行的基本路徑。
大約40年前,鄧小平同志諄諄告誡西方,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斗而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今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人民更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
對于美國政治家來說,理解掌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其了解當代中國制度與道路選擇、未來中國內政外交走勢的“指南針”,也是其思考、把握新時代中美關系的“必修課”。
正如拜登所認識到的,“中國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是一個大國”。從基辛格首次訪華開始,還處于相對貧窮之中的中國,就以其“相當的自信”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從毛澤東到習近平,基辛格親身感受中國幾代領袖的剛毅風骨;從雄偉的人民大會堂到“希望的田野”上,基辛格十分了解中國人民的堅韌品質。他的感悟是準確的。中國的自信深入骨髓,那是中華文明深厚的歷史積淀,也源自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民族復興。
“美方提出中美可‘共存’,還可加上兩個字,即和平共處?!?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擲地有聲。中美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不沖突不對抗必須成為雙方堅守的底線。管控分歧、求同存異,既是反思中美關系史上曾經出現的“沉重一頁”得出的基本經驗,也是中美發展都處在關鍵時期以及推進全球治理的現實要求。
當代中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都在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革。但不變的是,“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堅持走多邊主義之路,始終做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敝袊l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中國絕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

2021年11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新華社圖片)
引導國際社會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的發展及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推動各國人民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使命偉大、任務艱巨。世界歷史將銘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此作出的開創性努力和持續性奉獻。
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令人欣慰的是,在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中,拜登重申,美方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看,美國能否真正踐行自己的承諾。
“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要堅持互利互惠,不玩零和博弈,不搞你輸我贏。”當前,中美兩國都在集中精力辦好各自國內的事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重建更好美國”,則是拜登政府向美國人民作出的承諾。中美推動各自發展,需要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與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中美合作既是雙方利益深度交融的現實需要,也是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的必然要求。事實上,中美合作早已經超越了雙邊范疇。就在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前夕,《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發表。這不僅充分說明中美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深刻詮釋中美必將肩負共同的使命。事實上,除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外,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復蘇與發展、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國際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同樣需要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同樣需要世界主要大國相向而行、形成共識、積極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50年,國際關系中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關系恢復和發展,造福了兩國和世界。未來50年,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中美必須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蓖苿訉θA政策回歸理性務實的軌道,是對美國政治家政治領導力的考驗,也是對美國能否展現大國擔當的檢驗。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毋庸諱言,當前所謂“戰略競爭”的陰霾遠未散去,暴風驟雨也有可能在醞釀之中。面對滄海橫流,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有足夠的定力和信心。“三項原則”是處理好新時期中美關系的最佳選項,相信美國的政治家們會作出正確的歷史選擇。
作者系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