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手術機器人以更精準、更微創、更簡便的優勢,正在診斷、手術、康復和護理等環節上大顯身手,對醫療行業產生深刻變革——
?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成熟,2010年后外科手術陸續進入機器人時代。除了發展最為成熟,術式涵蓋胸、腹腔絕大部分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外,還有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等。
? 今年4月以來,北京、上海還將機器人手術費用納入醫保統籌。伴隨政策的支持、醫學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未來機器人輔助手術將越來越廣泛。
機器人能代替醫生嗎
10月21日晚上9點,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泌尿外二科主任醫師安偉結束了當天的第五臺手術,其中,有四臺是用機器人輔助手術:兩臺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手術,一臺保留腎單位手術,一臺腎盂癌中的半側泌尿系切除手術。
“機器人手術,不是機器人去完成手術,而是成為醫生的手術助手。在整個手術過程中,醫生可以坐在控制臺操作機器人,機器人模擬醫生的動作實行手術。這能極大緩解醫生連續站著做手術導致的疲勞?!卑矀フf。
從2020年5月引入醫療機器人至今,安偉帶領團隊做了近300臺機器人手術。安偉告訴記者,機器人手術在根治腫瘤尤其 是惡性腫瘤時更有優勢,機器人攜帶的微型攝像頭能把病人體內的圖像放大10倍以上,并能合成高清的3D畫面,機械臂則有7個自由度,540度旋轉,精準度更高,手術視野更好。
“通過骨科手術機器人精準的圖像定位算法,機械臂就能執行醫生手術規劃的指令。”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孫大輝說,機器人能將復雜手術簡單化,但無法替代醫生規劃手術路徑。手術路徑的選擇基于醫生對骨骼立體解剖結構的理解、對影像的準確判斷和大量的臨床經驗,機器人只是通過自動導航,找到手術規劃所選擇的最佳通道螺釘位置。
采訪中,不少專家表示,科技的進步不斷顛覆著傳統醫療,但醫學不是一個“唯技術論”的領域。在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機器人無法取代醫生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關愛。
機器人手術安全嗎
當初次提及機器人手術時,大部分患者最關心的還是機器人手術的安全性。記者了解到,目前機器人手術的優點在于穩定性、精準性和不易疲勞等特點,而且全程手術都是在醫生參與下完成。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倪端宇告訴記者,只要向患者解釋明白,大部分人還是樂意接受的,即使有疑問也可以隨時溝通。
孫大輝告訴記者,關于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國家衛健委對醫生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零風險”,手術中不出現任何嚴重并發癥。
“零風險”是硬性要求,落實起來靠的是實施機器人手術的醫生過硬的實力。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韓欽告訴記者,“機器人系統內置緊急處理模式,我們醫生更會提早做好預案,隨時應對突發情況?!?/p>
除了安全性,費用也是患者極為關心的問題?!耙怨桥韫钦蹫槔?,在傳統手術下,使用進口鋼板患者大致需要花費8萬~10萬元,使用國產鋼板費用則在6萬~8萬元,但如果使用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導航,全部費用為4萬~5萬元。患者的整體花費少了,微創手術效果更好,還可以避免傳統開放手術切口長、創傷大、容易感染等缺陷?!睂O大輝說。
數據顯示,從目前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關節手術機器人滲透率來看,美國兩個大類滲透率分別為13%和7.6%,國內均低于1%。
設備價格是普及率低的首要原因。以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例,通常價格在2000萬~3000萬元/臺之間,每年的維修費用約為150萬元。記者了解到,除一線城市外,大部分省會城市的醫院也只有兩三臺手術機器人。我國手術機器人起步晚,相關技術與國外相比存在差距,關鍵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
為加速醫療機器人的國產化替代速度,我國高校、醫院、高新企業多年來一直在聯合探索,成果已陸續涌現,未來,手術機器人必將以更普惠的價格惠及更多人。
(摘自《光明日報》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