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耀 朱文哲 李志鵬
“十五的月亮,照在邊關照在家鄉……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歌聲飄蕩40年,這首《十五的月亮》如今仍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傳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的創作原型,是一支曾駐防在內蒙古草原的英雄部隊。
20世紀60年代,為緩解蘇聯陳兵我國邊境線所帶來的壓力,解放軍原北京軍區守備第一師,進駐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秋靈溝地區。此后的十余年里,駐守官兵與當地百姓克服重重困難,共同譜寫一曲扎根邊疆、獻身國防的時代頌歌。
“一直以來,我很想寫一首贊頌軍屬的歌,當年秋靈溝的那段經歷,讓心里的這個念頭落地開花。”作為一名軍旅作家,年逾八旬的石祥曾經創作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軍歌,而那首《十五的月亮》最令他難以忘懷。
? 20世紀70年代末,石祥來到秋靈溝體驗生活,與守備一師的官兵們同吃同住。“在連隊體驗生活就是為了在基層找靈感,走訪時,一說軍嫂李友霞,師部里人人都能跟我聊上兩句,我很好奇她是誰的家屬,結果發現她正是師長邱金凱的愛人。”石祥回憶說,邱金凱的老家在河北,參軍時上有年邁的老人要盡孝,下有弟弟妹妹要撫養,家庭重擔全都落在了李友霞的肩上。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河北老家數年如一日,如黃牛一般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從沒讓邊關的丈夫為家庭分心。
“官兵們和我聊著李友霞的故事,其實也是在講述自己和家人的故事。在每位官兵心里,都裝著一個人、一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都值得被贊頌。”石祥說,李友霞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嫂,也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和李友霞一樣的軍嫂,替她們的丈夫擔起家庭重任,讓這些熱血男兒手握著鋼槍,保家衛國!
于是,寫一首歌頌軍屬的歌,這個想法開始在石祥心中生根發芽。20世紀80年代初,由石祥作詞的歌曲《十五的月亮》開始在軍營中傳唱,樸實的詞句道出了官兵們的心里話,舒緩的旋律唱出了軍嫂心中最柔軟的愛。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