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春
摘 要 課堂教學是進行微寫作指導的主要場地。高中語文教師充分立足于課本和學生的實際條件,合理挖掘教材資源和學生潛能,幫助學生在有步驟、有計劃的教學當中形成良好的微寫作意識,切實將微寫作當成一條優化學生寫作素養、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路徑。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材;微寫作資源;寫作指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高中語文課堂的寫作教學效果僅僅做到了差強人意的水平,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未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若要徹底扭轉這一狀況,切實增強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高中語文教師就務必要密切結合當前時代發展的主流需求對課內教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與整合,引導學生通過撰寫篇幅較短的文字材料來抒發個人情懷,通過這種“積少成多”的途徑循序漸進地達成提升學生寫作素養的理想目標。
一、 根據課堂教學制定微寫作的教學策略
1.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良好教學情境的營造是進行微寫作教學的重要開端,它不僅可以更為快速、牢固地把握學生的興趣點,還能夠讓學生在代入感的作用下集中自己的優勢性資源,形成足以支持其創作行為的情感基礎。比如對于微寫作中的“微評論”這一子板塊,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提出為學生們所熟悉的具體事物、現象作為話題,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來撰寫一則材料,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理由,以此來完成一篇“微評論”。
2.引導學生進行創作構思
就通常情況而言,現在的高中生普遍不缺乏生活閱歷和情感,有些甚至還對自己的生活頗有心得與感觸;然而這種心得與感觸卻往往是一種主觀感受,學生缺乏用具體的語言和文字進行傳神的表達的能力。特別是在面對公式化的作文話題時更是常常感到無從下筆。為解決這一問題,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具有常規作用效力的方式去構思文章,指引學生在平常生活中搜集、整合并吸收寶貴的寫作材料,同時善于根據課本內容進行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在進行微寫作教學時,高中語文教師要選擇一些符合學生思想特點、年齡特點和生活特點的內容作為話題。例如以“青春年華”為話題,引導學生去構思一篇頗具抒情色彩的小短文,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就話題展開討論,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相關經歷。這個過程不但是學生獲得了更豐富的靈感,其本身也是一件值得自己書寫的趣味經歷。在完成交流并大體明確材料內容之后,教師要針對抒情文章的共性特點和常規撰寫技法做一番講解,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思想、情感和結構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知道這種題材、體裁的材料總體上的寫作章法。在微材料撰寫完畢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之間的互相品評,實現彼此的優勢互促與短板互補,并為學生的語言表達創設有利的條件
二、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構建微寫作的教學系統
學生是一切學習行為的主體,微寫作教學自然也不能忽視學生的能動作用。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微寫作教學時,要通過系統性的手段切實了解并結合學生的普遍寫作基礎和趣味取向,因材施教地制定成體系的教學策略,以求學生能夠獲得最適合自己、最具效率的微寫作提升路徑。
1.融合學生興趣的命題寫作教學
正如筆者在前文當中所提到的,過去的寫作教學常常讓學生感到無從下筆,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寫作命題與學生實際生活嚴重偏離的問題,這既使學生失去了寫作的現實基礎,也讓學生喪失了寫作的興致。因此,高中語文教師的微寫作教學務必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能夠引起學生強烈共鳴的課文素材而開展。具體執行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保證作文命題能夠和學生近期所普遍關注的話題或活動存在緊密的聯系。例如,有很多高中生對于電子游戲常常頗為沉迷,有些“發燒友”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教師可以用“穿越到游戲世界”這個話題來勾起學生的創作欲望,讓他們在自己所熟悉的游戲世界里創作出一篇“模擬人生”式的小短文。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課本中頗具小說特色和故事吸引力的課文作為藍本,鼓勵學生為課文續寫一段結尾或者改寫成一則小故事,讓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得到有效的利用與延伸。
2.充分開發并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資源
網絡已然成為當今社會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令很多學生感到著迷的一種文化載體。教師在結合課內資源進行微寫作教學時,要選擇突破課本展現形式限制的網絡平臺作為依托,比如可以利用本班QQ、微信群或網絡論壇來發布微寫作素材、題目和參考范文,并可組織學生在上述平臺中就微寫作的思路和靈感進行廣泛的交流,以此來強化學生對微寫作學習活動的新鮮感,并使各項資源的交流速率得到顯著提高。比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一堂課結束后,將本篇課文的精彩章節和與之相關的微寫作任務發布到班級微信群里,也可以將一些名家或教師自己對于這一部分內容的讀后批注以文字、圖片的形式上傳到班級論壇中,學生則在課下瀏覽任務并與教師或其他學生進行創作前的溝通、交流;與此同時,教師要通過學生們之間或學生和自己的對話來大概了解其在創作方面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給出對應的指導策略;學生的任務完成后,教師則要結合學生們的作品和之前所搜集的信息,利用網絡資源整理一些具有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的優秀微文做矯正式評述。
三、根據課堂需要和學生特點完善指導模式
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擺脫學習困境的主要幫手,其自身的知識和認知水平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成長高度與發展速度。這就意味著在進行有效的微寫作教學之前,高中語文教師要首先優化自己的微寫作素質和相關的教學理論體系,讓自己在輔導學生進行微寫作時能夠發揮出更為良好的作用。
1.幫助學生更好地搜集寫作素材
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大多來源于實際生活,從這一方面來說,利用教材資源進行微寫作的本質仍是對實際生活的一種反應。高中語文教師的微寫作課程首先要引導學生回顧、品味自己的日常生活,借助課內相應課文的視角和維度來整理自己平常所熟悉的人、事、物,品味這些生活存在所帶給自己的喜、怒、哀、樂和自己彼時彼刻的內心感受。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立足于教材的同時又著眼于更廣闊的現實社會,通過網絡媒體來了解更多的社會動向,令自己的微寫作成果更具社會格局。在這些教學指導之后,高中語文教師還要再次帶領學生將視線回落到教材之中,從多篇頗具文學價值和創作藝術高度的課文里汲取營養,讓學生通過摘錄經典語句、借鑒故事情節、改造文章角色或學習行文手法的方式來提升自己微寫作的水準,并在客觀上拉近學生微寫作效果和課程教學與應試需求之間的內在距離,從而讓微寫作教學能夠更加直接地體現出對學生語文綜合成績的提升作用。
2.塑造學生的“微”思維
微寫作并不是單純的字數刪減,而是一種在保證文章基本結構完整的情況下進行的文字濃縮。盡管微寫作看起來在字數方面的要求很低,但要通過更少的字數來表達同樣乃至更為豐富的情節、人物和情感,這其實要比常規寫作的難度更大。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務必要重視對學生“微”思維的構建。在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培養起學生“惜字如金”的意識和“煉字”的能力。例如同樣是對于“夏”的描寫,“夏天來了,柳樹慢慢變得翠綠,花兒也競相開發”顯然不如“夏臨,柳翠而花開”顯得更加簡練且更具想象空間,能夠為其他內容的表述留下更大的余篇。
總的來說,和“鴻篇大論”比起來,“小文大義”有時更能考驗一個人的創作格局和能力。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立足于課本和學生的實際條件,切實將微寫作當成一條優化學生寫作素養、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全新路徑來看待,積極培養學生的微寫作意識與能力,為其日后更為長足的語文學習成長鋪就一條康莊之路。
[作者通聯:云南臨滄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