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送 林文良
教育部前部長陳寶生強調:“課堂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地帶,只有抓住課堂這個核心地帶,教育才能真正發展。”根據新時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和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嶺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結合學校深耕和追求的“誠真教育”,從融合思想、團隊、學科、技術和平臺等方面,開展了“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下‘融合創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的項目研究。
一、融合思想,引領教學
在項目實施前,我們通過組織全校師生圍繞“我理想的課堂教學”“基于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誠真教育思想的課堂教學觀”等專題進行頭腦風暴。最后,大家達成共識:通過“融合創新”,打造潤澤心靈成長的課堂教學。即關注“心”的成長與發展,致力構建“自由與平等,理解與傾聽,信任與尊重,開放與分享”的價值場,至誠至真地為師生的生命成長奉獻一個對話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探究的課堂,一個建構的課堂,一個感悟的課堂,一個快樂的課堂,從而實現學生的“心花怒放、心有芬芳、心向遠方”。
二、融合團隊,研究教學
在誠真教育的思想域里,我們推崇團隊合作,而不主張單槍匹馬。為了能聽見“融合創新”課堂教學花開的聲音,相遇“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教育盛景,我們精心策劃,組建了由高校專家、市教育局教研員、學校名師和科研骨干教師組成的研究團隊。這個團隊的任務是研究課堂教學的原理、規律、方法和策略,制訂“融合創新”課堂教學項目的實施方案,跟蹤和指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同時帶動全校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共同問道教學。
三、融合學科,創新教學
在2002年我們就開始立項研究“學科教學策略與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即在所有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捕捉學生的心理需求,講究用交流構建心靈的安全島,巧用經典散文健全心智和妙借經典詩詞美化心靈。研究成果《新課程 新實踐: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獲得湛江市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然后,經過12年的再實踐、再反思、再積淀和再提煉,新成果《潤澤心靈成長的學科教學》于2018年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融合技術,優化教學
比如,在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一課時,項佳佳老師借用UMU互動平臺的技術,推送預習問題的問卷;在導入時,利用艾奇視頻相冊制作學生作品視頻,接著組織學生用投票器進行現場投票。在新授課中,她繼續用UMU互動平臺討論區問題的推送;同時運用班級優化大師隨機篩選學生回答問題,然后利用希沃表格鎖定與覆蓋功能,解決學生回答關鍵詞的隨機性。在知識運用和鞏固環節,她運用希沃白板中的活動模板設置文言知識點檢測題;通過微信群推送任務包,提前推送任務。
五、融合平臺,展示教學
在“融合創新”課堂教學項目實施中,我們不但支持教師自主創設校內的教學平臺,而且提倡借力和融合校外的教學平臺。比如,我們將好教育云平臺、校園智能終端管控平臺、“中國好教師”公益行動計劃基地學校、粵港澳大灣區姊妹學校項目和粵桂教育協作“結對幫扶”項目平臺、廣東省基礎教育實驗研究基地學校、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創客教育空間等平臺進行融合,助力課堂教學,加強與校內外乃至海內外教育同行的教學展示和交流。
為了檢驗“融合創新”課堂教學項目的實施效果,我們積極發動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比賽,如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的活動平臺中,教師有關“融合創新”的課例有100多節被評為“優課”。據統計,近三年教師獲得市級以上教學比賽獎勵超過230人次,如2019年、2020教師參加廣東省教育“雙融雙創”行動暨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及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活動共有17項成果獲獎,其中省一等獎6項;又比如在2019年、2020年湛江市計算機教育軟件評審活動中,教師獲獎高達50多人次,其中一等獎16人次,學校連續被評為“優秀單位”。
【本文系粵西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重點課題“未來教育空間站支持下的中學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研究”(編號:YXZ140);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重點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融合創新’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9ZJZD01 3)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