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垂棟
把握文字語言的信息,增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構建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經途徑。將語言文字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統籌推進語文教學的發展與進步是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語文知識需求的重要途徑。
一、創設語言情境,加深語言理解
最好的語文課堂就是教師能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能表達、敢表達。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將無聲的文本轉換成有聲的語言,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教學《靈隱題聯》一課時,我采取多媒體導讀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字信息,通過師生共同朗讀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現有的語言文字統籌起來,轉化為聲響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語文課文中文字所表達的意境。同時,將趣味小游戲的方式納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中去。設定課堂游戲區域,將文本信息中涉及的蘇軾、方丈等文本信息主體納入到課堂表演中去,通過學生扮演的方式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在體驗中提升表達、表演的綜合素養。
二、激活教學思維,提高感知能力
語文是用于交際的重要學科與知識,是實現生活感悟、社會認知和人生感悟的重要學科。所有的知識來源都是生活實踐,為了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的思維,將文字信息轉化成學生的感知能力。將教材與生活有機結合,借助現代技術,將文本信息中的文字與現實感知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真實感悟納入到情景化教學實踐上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從而實現有效教學的根本目的。
例如:在《趣味相聲》的閱讀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設置了欣賞幾場相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聽讀完課文后,對相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采用了欲擒故縱的方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相聲,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學習還是屬于第一次,《趣味相聲》讓學生了解了我國文化藝術中的魂寶之一——相聲,感受它的詼諧幽默。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呈現生活的場景,讓單一的文本多樣化、多彩化、可視化,拉近語文與生活的距離,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有效的感知中提升語文素養。
三、把握文字主線,提升整體思維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文本信息和語言文字層面,還應該挖掘深層次的內涵,以此來反作用于閱讀內涵。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求學生具備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能力,通過教師的綜合引領,高度的總結概括,可以進一步升華文字信息帶來的閱讀魅力。
例如:在小學三年級“關愛”的閱讀教學中,應該重點挖掘愛在生活中的體現,而非僅僅局限于課堂內容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人、感恩”觀念。這就必須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教師是閱讀的引導者,是幫助學生理解和閱讀的助手,在本單元的閱讀教學中,我能抓住時機,讓學生充分彰顯自身的主觀意見、體會到文章內涵之后開始升華。在教學《傾斜的傘》一課時,我將文字主線與情感因素深度融合,通過引領把握主線的模式,提升小學生的情感認知,深入地理解愛的無私奉獻,把握生活中的幸福。讓學生深度的感受到愛就在我們身邊,在我們自己的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去理解長輩、父母給予自己的一切,進而幫助學生在內心深處形成敬老、孝老的中華傳統美德。
語文源于生活,生活源于實踐。小學生相對抽象的思維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語文信息的提升,重視語言文字與生活實踐的相結合,重視信息的轉化,不斷增強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才能保障進一步促進語文知識內化于小學生的心中,不斷提升學生將語文知識生活化轉換的能力。
【本文系廣東省外語藝術學院、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廣東省學前教育師資培訓中心2020年度科研課題“山區小學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研究與實踐”(編號20GDZZ020)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