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2016年教育部發布實施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適應課程標準(2016年)版》,突出強調生活適應課程應尊重智力障礙學生的個體差異,依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和生活實際,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滿足其個別化教育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潛能,促進其個性發展;能夠教授智力障礙學生學習必備的生活常識、技能和經驗,使其可以更快地走向社會,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公民。培智學校課程體系逐步走向完善,圍繞智力障礙學生的適應性課堂的構建進入到新階段,多元方法的融入讓生活適應課堂得到推動,差異化教學作為諸多方法的一個,有其自身獨有價值。
一、培智學校生活適應課堂的差異化教學實踐構想
1.一個定位
培智學校作為特殊教育學校,其教育方向應是為智力障礙學生的成長提供必要支持。不同層次的智力障礙兒童所需要的教育需求有所差異,但核心點都是圍繞智力改善,使得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在一個關鍵定位上,應集中在智力障礙學生的發展性。在生活適應課堂之上,圍繞的點是讓學生接觸生活實際,掌握必備的生活技能,從而有效融入社會環境中,獨立邁向社會的大門,在外部世界中收獲幸福和喜悅。
2.三大原則
培智學校的方向明確,在堅持基本定位的前提下,還需要圍繞三大原則,制定明確的教學方案。
學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培智學校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教學內容的基本特征,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圍繞智力障礙學生的個體差異來精選教學內容。在差異化教學的視角下,要結合智力障礙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生活適應課堂的教學內容做出有效調節,以確保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生活適應性提升的需要。
學生能學會什么,就提供什么。培智學校的教學并無明確的框架約束,通常是按照智力障礙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來進行教學實踐。,堅持“學生能學會什么,學校就教什么”的基本原則,讓差異化教學的價值凸顯出來。
學生怎么能學會,就怎么教。智力障礙學生與智力正常學生的個體發展存在差異,無論是知識的理解能力還是接受程度都有所不同。且智力障礙學生本身的差異也需要重視,差異化教學成為一個新選擇。
3.四個避免
避免簡單化是指教學內容安排要貼近生活實際,以智力障礙學生獨立的生活技能掌握為前提。避免狹隘化是指要考慮生活適應課堂的特殊性,開展針對性教學。避免機械化是指生活技能的水平強化不再是單一、枯燥的內容,而是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摸索新方向。避免平庸化是指特殊教育的特殊性,避免平庸,實則就是一種創新實踐的過程。
4.五大舉措
一是激活潛能,根據智力障礙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細致的了解每一個學生,以發展潛能為核心,力求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二是因材施教。差異化教學的根本就是因材施教,在該目標下,生活適應課堂能針對每一個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調整,讓智力障礙學生的成長得到推動。三是家校協同。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教學,不單單要在課堂上展開,更要延伸到家庭環境中,讓家校協同得到推動。四是多元發展。生活適應課程的核心本質是促進智力障礙學生的成長,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技能和常識。五是回歸社會。參與工作、回歸社會實踐是培智學校開展教育的最終目標,要根據智力障礙的程度不同,調整生活適應教學的側重點,讓教學目標更明確,內涵更豐富。
二、培智學校生活適應課堂的差異化教學實踐案例
培智學校生活適應課堂的差異化教學實踐,要圍繞學生的個體差異有序展開。在本次的實踐過程中,側重點放在輕度和中度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課堂的創新上,并以“超市買菜”一課為教學案例,分析差異化教學的具體應用舉措。
1.教學目標差異化
明確的差異化教學目標,能夠支撐培智學校生活適應課堂的有序展開。輕度智力障礙學生的“超市買菜”教學目標:能根據標簽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能在結款時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現代化的支付工具;能夠對照收款單了解菜品價格。中度智力障礙學生的“超市買菜”教學目標:能按照指令拿到蔬菜;能在結款時使用傳統支付完成結算;了解購買數量,并與結款單數量對照。
2.教學內容差異化
輕度智力障礙學生的“超市買菜”教學內容如下。課堂導入。“同學們,我們每天吃的新鮮蔬菜,都需要在超市采購。那么你今天想吃什么菜呢,請在超市中購買。”課上實踐。教師通過模擬物品的方式,布置“超市”情境,引導輕度智力障礙學生選擇所需的蔬菜,并在結算時學會使用現代支付工具進行結算;課堂教學結束,整理總結。
中度智力障礙學生的“超市買菜”教學內容如下。課堂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吃番茄炒蛋嗎?那么我們在超市中需要采購兩樣食材,請同學們去選一選。”在模擬的課堂場景中,適當減少模擬蔬菜的數量,并通過舒緩的音樂來放松學生的情緒,更準確的選擇蔬菜;教師從旁輔助和引導,讓學生可以更準確定位兩種蔬菜;在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帶領中度智力障礙學生進行真實演練;課堂總結。
3.教學方法差異化
教學方法的差異化處理,是針對不同層次智力障礙學生選擇不同教學方法。核心圍繞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內容感知,教學方法的靈活選擇至關重要。目前,可運用到教育領域的教學方法較多,涉及的方法類型多元,為教育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便利條件。
對輕度智力障礙學生的“超市買菜”教學方法為引導法、情景模擬法。對中度智力障礙學生的“超市買菜”教學方法為引導法、情景模擬法、多媒體教學法、實踐教學法。
4.教學評價差異化
對不同層次智力障礙兒童而言,差異化的教學評價能夠讓這一群體樹立自信,準確定位自我發展情況,改善智力狀況,在生活體驗中積累生活經驗,獲得成功體驗。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根據差異化評價的結果和數據,建立圍繞本校實際的智力障礙學生生活適應課堂的周期調整計劃,達成動態化的考核目標,從而使得生活適應課堂更好地為智力障礙學生的成長服務。
責任編輯 ?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