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珂
從隱形眼鏡到下水管道,高分子材料因其內部大分子的多層次結構和大分子鏈的特殊運動方式而具有較好的可塑性,經常出現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然而像塑料等傳統的高分子材料雖然普及,但抗壓能力弱,耐熱耐冷能力差,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
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張榮純將固體核磁技術應用到高分子材料中,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微觀結構、分子間相互作用及鏈段動力學等。他說:“我希望能夠從微觀上理解高分子材料,從而更好地去設計新型的高性能材料?!?/p>
回顧過往的學習與研究道路,張榮純喜歡用興趣、探索與目標明確來概括這段經歷。
2005年,憑借自己在物理學科方面的興趣與天賦,張榮純成功進入了南開大學物理學院。隨后,在南開大學,他有幸接觸到了核磁共振和高分子領域,他說,從剛開始接觸,便對該領域蘊含的物理和化學奧秘十分感興趣,并下定決心將其作為自己未來科研的主要方向。但對固體核磁的研究,既涉及物理專業的知識,也極其需要Linux及編程方面的知識,為此,當時的他還對編程進行了深入的鉆研。
但盡管當時對核磁共振和高分子材料感興趣,張榮純依然對未來的道路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未來該做什么,怎么做,直到博士期間出國做訪問學者進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他才明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2013年,為了能夠在核磁共振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向上走得更遠,張榮純遠赴美國密歇根大學Ayyalusamy Ramamoorthy教授的實驗室進行訪問學習。在訪問期間,從設計課題、構思到具體每一步應該怎么做,遇到問題該怎么解決等,全部都是他一個人來處理。當研究得越深入,他對科研工作也就了解得越多?!爱攩栴}都解決了,我也就比以往更加清晰地知道應該怎樣把科研做得更好了。”張榮純說道。隨后,為了讓自己的研究更扎實,他又在密歇根大學開展了兩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完成了自己從興趣到具體科研的蛻變。
在長期刻苦鉆研和純粹的探索心態的加持下,張榮純在核磁共振技術與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水平更上了一個臺階。2018年,他加入了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高等研究院繼續從事該領域的研究。
在高分子聚合物領域,水凝膠是近幾年的研究熱點。然而傳統水凝膠力學性能低,很多時候并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張榮純及其團隊圍繞著聚合物水凝膠交聯網絡結構不均勻性及其與宏觀力學性能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發展和利用多尺度的固體NMR技術在分子水平上對聚合物交聯網絡多尺度不均勻性及鏈段松弛行為進行定量分析。

2018年11月張榮純在日本做實驗
不僅如此,張榮純還通過核磁共振技術研究含動態鍵彈性體材料的微觀結構和鏈段動力學。在研究過程中,他以工業上常用來做橡膠材料的聚丙烯酸丁酯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流變學與固體NMR技術相結合,力圖揭示動態鍵在不同時間尺度上對聚合物鏈段動力學的影響。
雖然固體核磁這個專業入門慢、出活慢,但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歷,張榮純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以純粹探索的心態去從事該方向的研究,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多創新性的成果。“固體核磁共振在物理、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我希望更多研究者的參與能讓國人在這一領域起到引領作用,從而在基礎科學領域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張榮純非常明確地說道,這是他多年來的研究感悟,也是他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樸素的愿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