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遂寧供電公司 陳開洪
四川省蓬溪縣地處四川盆地中部偏東,是中國革命老區、中國書法之鄉。獅山村村民聚居點坐落在蓬溪縣天福鎮,白色的小洋樓、蜿蜒的鄉村小道、排列有序的電網鑲嵌在百花叢中。蓬溪縣現代農業示范區毗鄰村口不足1 km,園區擁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范基地、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等多張名片。整齊有序的廠房、轟鳴的機組聲、繁忙的車間,工人穿梭其中,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映入眼簾。
隨著蓬溪縣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鎮域電網建設的滯后給園區企業可靠用電、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帶來了制約。
供電能力明顯不足。2019年初,天福鎮僅有一座天福變電站,擔負著紅江、天福片區7800多戶客戶的供電任務。隨著綠色食品日漸走俏,企業產能不斷提升和村民家用電器大量使用,僅轄區內琪瑛菌業、駱峰菌業、鑫中宇農業等企業就先后提出了共計1.6萬kVA的增容擴產需求,遠遠超出了天福變電站當時的供應能力,園區企業面臨缺電困擾。
電能質量亟待改善。蓬溪電網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1999年經歷了第一期農電網改造,2000年、2004年,先后經過了農網升級工程。但是,由于受投入不足、電網規劃整體性、長期性和前瞻性缺乏的影響,電網仍然存在供電能力不足、電能質量差、規劃和改造深度不夠等諸多問題。加上農村電網大多處于電力線路尾端,距離供電電源或變壓器較遠、線路上普遍存在較多的竹樹障礙,使居民家電長期低電壓運行,給家電使用壽命帶來了較大影響。村民經常面對家用電氣設備無法正常啟用或時斷時停問題和有電用不上、有家電設備用不了的尷尬。
安全用電隱患多。由于農村電網普遍規劃滯后,布局不合理,在天福鎮獅山村部分地段,舊式電桿還沒有完全杜絕。農村家庭電氣線路大多由社會電工自己設計、自己施工,往往造成布線不規范,缺少必要的保護;私拉亂接電線的現象較為普遍,有些電線直接掛在木質桿上使用,短路造成局部溫度升高,易引發火災;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不正確,在發生觸電、短路時不能對人身財產形成有效保護等問題。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國網遂寧供電公司全面實施供電服務“三入駐”、提升農網改造速度、一對一服務返鄉創業人員、加大農業產業幫扶力度助力鄉村振興,精準對接鄉村發展所需、農業農民所盼,點對點提升服務響應速度,匯聚創新力量破解鄉村振興困局,引領鄉村聚智合力奔向共同富裕,把黨史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
2019年10月,遂寧公司領導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走訪中,收集了解到園區用電問題,隨即納入問題整改,確定了“打破負荷瓶頸、完善主網結構、提升供電質效,服務實體經濟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要求,明確牽頭領導、責任部門及完成時限。為緩解園區用電燃眉之急,主動對接天福產業園區管委會,安排相關業務部門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線路現場查勘、規劃設計和方案定板,明確施工單位,抽調精兵強將組建施工隊,統籌協調建設工期,并對施工安全、工程技術、建設質量等方面工作提出嚴格要求,集中力量先后為園區架起10 kV紅琪線、福順線、福宇線3條臨時供電線路,緩解了園區供電壓力。同時把“提升天福片區供電質效”作為黨委年度重點推進項目,2020年6月10日、11月27日天福變電站在原有1臺6300 kVA主變的基礎上,新增2臺1萬kVA主變,全面滿足了天福場鎮居民和園區新增負荷需求。
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要求,分養殖、深加工、農家樂等不同用電模式對農村電網建設進行超前規劃、深度規劃,科學經濟優化配置農村變壓器容量,硬性配置一戶一保設施,解決發展用電“卡脖子”問題。同時針對村民使用光伏發電情況,把提升電能“向下”輸送和“橫向”配置能力,與提升風電、光伏等分布式電能就近接入和就地消納能力結合起來,推進居民聚集點智能化有機結合起來,讓廣大村民共享電氣化、智能化成果。
組織蓬溪縣公司黨委與天福鎮農業產業園區黨工委聯建、屬地供電所黨支部與園區龍頭企業黨支部聯建,通過黨委聯建抓“大事”,解決園區用電難題;支部聯建管“小事”,抽派調控、運檢、營銷、安監、發建等專業人員建立專家團隊,將每月的5號、15號、25號設為便民服務日,派工作人員到園區駐點服務,開展用電常識、網上交費以及電力政策等方面的宣傳,接受用電咨詢和受理客戶投訴等,快速響應園區企業用電需求,實現聯建雙方無安全事故、無員工違紀、無客戶投訴、無信訪和提升隊伍素質、提升經營質效、提升企業形象、提升電力獲得感的“四無四提”目標。

據了解,2021年,國網公司在蓬溪縣境內計劃投資5418.29萬元,共計19個單體項目,分別為預安排“6.30”項目、第一批“12.30”項目兩個批次實施,而雙橋村農網升級改造項目是第一批“12.30”項目中的單體項目,256基新電桿、7臺新配變、6.98 km高(低)壓線路在雙橋村境內拔地而起,伴隨線路設備投入運行供電質量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10月底,“6.30”項目已全面完工,通過縣級驗收;“12.30”項目正緊鑼密鼓實施當中。
充足的電力供應和貼心的用電服務,保障了琪英菌業產能的快速提升,年產值已達到2.8億元,正在籌備股票上市。企業不斷壯大并擴大生產規模,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家門口的勞動就業崗位,整個園區因此將為周邊村民新增超過1000個勞動就業崗位,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還解決了當地800多個村民的就業問題,“這里上班,時間比較靈活,我把家里活忙完了,就想立刻到這里來,一月下來,能領到3000多元的工資貼補家用,日子過得比以前不知好多少倍呢”,扶貧愛心車間員工謝曉梅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這個約1500 m2的“扶貧車間”里,近九成員工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琪英菌業扶貧車間免費培訓貧困人員100余人,幫助120余名農村婦女、老人、殘障人員就近務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熬徒偷鼐蜆I好,還能照顧老和小”“回到村里有活干,變身工人把錢賺”,有了固定的收入,昔日的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掙錢村。
如今,小鎮的電能更充裕、供電服務更貼心,生態農業日漸興旺,小鎮建設日新月異,村民們正飛奔在實現鄉村振興偉大夢想的新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