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漳州供電公司 許福鹿 蔡長春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變電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同時,人們對電力安全及供電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需求,變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做好變電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實現安全、可靠、經濟、合理供電的重要保證[2-3]。
變電運行崗位的特點是維護的設備多,出現異常和障礙的機率大;工作繁瑣乏味,容易造成人員思想上的松懈;人員較為分散難于集中管理。一旦發生變電事故,輕則造成經濟上的損失,重則危及電網、設備和人身的安全,甚至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影響社會的穩定。因此,必須重視變電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4-5]。
現有的運維班組缺員情況突出、操作量大的困難形勢下,如何創新變電運維安全管理方式是保證人身、電網、設備的重要保障。
在這樣的背景下,該班組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的智能性、先進性特點,在安全管理方面形成了“鳥害一鍵巡視”“機器人智能巡視與壓板識別”“高風險地刀紅色站長鎖”“無人機巡視變電站周圍漂浮物”“互聯網+兩票審核”和“一匙通遠方授權”六大安全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條保障電網安全生產的特色管理模式,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
變電站門型架構上鳥類筑巢頻發,對電力系統引起危害的幾率大大提高,是電力系統中比較嚴重的災害之一。在變電站數量不斷增多以及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人工鳥害巡視無疑為運行人員增加了很多負擔。利用綜合輔助系統開展鳥害一鍵巡視,針對鳥害頻發變電站加大巡視次數。據統計,某一個月利用綜合輔助系統一鍵巡視共發現鳥害達10起,有效的杜絕了鳥害對變電站的危害。通過鳥害一鍵巡視,一方面提升了班組成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變電站鳥害巡視的次數。
為有效解決變電站和站內電氣設備劇增與人手緊缺的矛盾及同時提高巡視質量,基于物聯網技術,充分利用先進科技,對管轄2座220 kV變電站開展智能巡視機器人以協助巡視人員對電氣設備進行巡檢,取代傳統的依靠巡視人員感官和經驗為主要手段的人工巡視,真正讓設備“會說話”、變電站“會思考”。

六大協同安全管理模式
能將巡視所記錄的圖像信息、數據信息通過無線網絡傳回主控室,并自動記錄拍攝地點和時間等信息,還能通過主控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類比,為設備檢修和狀態評估提供決策支持,實現設備運行狀態分析診斷的功能。此外機器人通過攝像頭上下一掃,就可以將檢查到的數據生成一份壓板表,并標識出異常的壓板位置,迅速鎖定故障,預計巡查一次的時間也就在1 h以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巡視質量。
變電站內接地刀閘的有效管理是避免惡性誤操作的正確保障。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接地刀閘帶來的安全隱患,充分考慮變電站無人值班的現狀,該班組對所轄變電站內接地刀閘安裝紅色站長鎖,提升管控等級。解鎖時站長本人必須到場才能打開,其他班員沒有權限,通過接地刀閘提級管控,一方面提升變電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另一方面提高了班組成員的安全意識。
針對夏季風大、臺風頻繁的特點,變電站周圍漂浮物嚴重威脅著變電站內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屬于重大隱患,據統計,存在多起漂浮物飄落變電站內引起主變跳閘。利用無人機定期對管轄變電站周圍漂浮物巡視,以變電站為中心,周邊500 m為半徑,對塑料大棚、垃圾袋、塑料袋等進行摸底排查。按照所轄變電站所處環境,將變電站周圍漂浮物進行等級劃分,依次劃分為嚴重、一般等級,并聯合變電站當地村委、業主進行清理或加固,有效地杜絕了變電站周邊漂浮物隱患的發生。
考慮到變電運維人員上班模式的特殊性,值班人員較少,每值僅有4人。面對人少站多的境況下,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創新了“互聯網+兩票審核”管理模式。即當值人員通過微信群發送第二天倒閘操作票及工作票內容,非當值人員及班組管理人員可以隨時在線進行審核,隨時提出錯誤地方,并提醒當值人員第二天即將執行的“兩票”危險點和風險辨識,確保每個人工作內容清楚、工作環境了解、安全規程熟悉、“兩票”填寫正確、安全措施到位以及操作行為規范。充分發揮了集體的力量,使“兩票”正確率達100%,有效防范事故發生。
通過現場布置的可遠方授權的一匙通系統,對工作地點可以遠方開啟相應箱柜門,防止工作班成員誤入帶電部分,有效的提高人身安全。
在這樣的管理模式及班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該班組了獲得了國家電網公司“一流班組”(工人先鋒號)、國家電網公司“先進班組”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青年人才培養方面,打造了一支品德高尚、作風過硬的員工隊伍,為其他運維站輸送了大量的技術骨干。注重創新科技,班員充分發揮自身大學所學理論知識與老師傅多年現場經驗有效結合起來,新與舊、理論和實踐擦出火花,在創新的道路上創造了碩果累累。
在業績指標方面,牢牢夯實安全生產理念,遵循“個人再優秀也比不過一個優秀的團隊”的班組發展理念,注重班組安全氛圍建設。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克服困難,提升了供電可靠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該班組將會繼續與時俱進,繼續探索班組安全管理模式,為公司的發展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