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憶 劉春禮
艾滋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可持續造成被感染者體內CD4+T免疫細胞數量減少,最終導致免疫系統癱瘓,容易合并各種機會感染及腫瘤。艾滋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以延長生存期限,但是隨著治療周期的延長,會出現消化道功能、神經系統、肝功能以及皮膚等藥物副作用,因此患者多伴有負性情緒,影響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療依從性,這也對住院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知-信-行護理模式是通過改變患者的知識、信念和行為,以實現健康教育的目的,減輕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助于其積極面對疾病,并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2]。本研究觀察知-信-行護理干預模式對艾滋病住院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112例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2018年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3],臨床資料完整,患者或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年齡<18歲、患有惡性腫瘤、其他嚴重感染性疾病、伴有器官重癥衰竭、存在溝通交流障礙、有精神病史以及中途退出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22~58歲,平均39.04±5.32歲;文化程度包括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及以上31例;傳播方式包括血液傳播22例,性傳播34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25例,年齡20~59歲,平均38.79±5.37歲;文化程度包括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及以上32例;傳播方式包括血液傳播21例、性傳播35例,兩組研究對象臨床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入院健康宣教、遵醫囑進行護理操作、住院期間心理輔導以及出院前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知-信-行護理干預模式,包括認知方面、信念方面和行為方面3部分護理干預。
(1)認知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向住院患者介紹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發展過程、臨床表現、傳播途徑、治療方法、常見不良反應以及日常行為注意事項等,使患者認識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并通過向患者發放艾滋病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利用微信群發送疾病知識等方式,以方便患者學習;每周定期組織住院患者在科室會議室進行知識講座,講解艾滋病防治知識,尤其要讓患者了解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副作用、自我識別以及護理方法等,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管理能力。
(2)信念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溝通,除積極解答患者及家屬的提問外,還應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真誠交流,對患者表示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親屬和朋友為其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克服心理障礙,并根據患者的個人愛好組織相應活動,有利于緩解壓力,減少患者的孤單感,增強生活信念。護理人員應在操作過程中觀察患者情緒反應,并定期評估其心理狀態,針對心理波動較大的患者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幫助其分析產生消極心理的原因,邀請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分享經驗,使患者充分認識到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提高治療信心。
(3)行為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情況,制訂住院期間的用藥、飲食及作息等方案,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按時、按量服用藥物,進食高熱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動,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并著重告知避免再次接觸不良健康行為。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預防感染;如果患者出現皮疹、傷口滲液以及口腔感染等癥狀時,應積極配合醫生對癥處理。
(1)心理狀態:入院時和護理干預1個月時采用SCL-90量表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4],該量表共計90個條目,包括軀體化、人際關系、強迫性、焦慮、抑郁、敵對、恐懼、偏執和精神病性9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表現越明顯。
(2)自我管理能力:采用伍春艷等制定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進行測評[5],共計49個條目,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生活行為管理、疾病知識管理、癥狀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情緒管理、社會支持7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3)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均于出院前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 。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SCL-90量表中軀體化、人際關系、強迫性、焦慮、抑郁、敵對、恐懼、偏執和精神病性的評分干預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CL-90量表評分的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中日常生活管理、生活行為管理、疾病知識管理、癥狀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情緒管理、社會支持的評分干預前后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評分的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艾滋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折磨、長期治療、預后不良、藥物副作用以及社會歧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多會存在負面心理,導致其治療依從性較差,對病情進展以及治療效果均造成重要影響,也給住院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6]。知-信-行護理模式目前應用于多種慢性疾病的護理中[7-8],其通過增加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并建立正確的態度與信念,以促進患者改變行為,積極參與情緒調節、抗病毒治療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過程,對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以及延長生存期限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9]。
本研究發現,護理干預1個月時,兩組患者SCL-90量表中軀體化、人際關系、強迫性、焦慮、抑郁、敵對、恐懼、偏執和精神病性的評分均有明顯降低,并且觀察組患者上述9個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與武建華[10]、韓曉萍等[11]研究結果一致,二者均認為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降低艾滋病患者心理狀態量表評分,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說明了護理人員在住院期間實施知-信-行護理干預后,患者能夠正視疾病,在堅定治療信念的同時,還能充分感受到人文關懷,有助于及時調整自身情緒,盡可能避免焦慮、抑郁、敵對、恐懼等不良心理,提高治療依從性。本研究還發現,護理干預1個月時,兩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中日常生活管理、生活行為管理、疾病知識管理、癥狀管理、治療依從性管理、情緒管理、社會支持的評分均有明顯升高,并且觀察組患者上述7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這與張雪蓮[12]、陳美芬等[13]研究結果相符,二者均認為認知行為干預能夠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療依從性,本研究也進一步說明了知-信-行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變艾滋病住院患者的知識和信念,進而加強自我健康管理,積極配合醫護工作,糾正不良行為,以保證治療效果。同時本研究也發現,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這可能是由于知-信-行護理模式更易被艾滋病住院患者所接受,能夠使其在知識、信念和行為方面都得到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知-信-行護理模式可改善艾滋病住院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臨床應用滿意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