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姜云川 ,李愛民,楊悅,李波,李連勝
1.中國焊接協會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2.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715
隨著我國焊接行業的快速發展,焊接職業技能大賽如火如荼的開展,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隊伍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其裁判執法能力、職業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也在不斷地提高。裁判員在競賽現場進行評判、裁決,不僅要求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還要求裁判員具備良好的基本心理素質和專業的心理素質。
焊接類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技能競賽過程中的臨場執法和組織裁決上,而且對于該職業技能的教育和推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應具備的修養包括嚴肅認真、善于合作、潔身自好、勤奮好學等。裁判員要熟練掌握裁判要素與科學的裁判方法,其中裁判要素包括裁判規則、裁判標準和裁判評分。合適的裁判方法應使得執裁結果具備“有信度、有效度、公正公平”三個條件。
信度是指所得裁定分數的穩定性,一致性或可靠性。主要表現為裁定過程中對于各選手的評分標準是否基本相符。效度指裁定結果的準確程度,裁判方法的效度越高,則表示它所裁定結果準確反映職業技能的程度越高;反之則效度越低。信度與效度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一斤蘋果”,一斤是信度,蘋果是效度。如果測出來的是二斤或者是五兩,那就說明信度不準確。如果測出來的是橘子或者香蕉,那就是效度不準確。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條件。裁判員需要注意的是,裁判工作的質量首先取決于每位裁判員掌握裁判標準的穩定性,然后才有可能做到全體裁判員評分的一致性,最終達到裁判結果的準確性。
任何職業技能競賽,執裁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是評分者的偏差問題。之所以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是由于技能競賽裁判主要依靠裁判員對選手行為及其競賽結果的判斷。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人的判斷都有可能發生錯誤,裁判員也不例外。評定偏差并不可怕,應認識與正視評分者偏差問題,通過培訓,使裁判員了解造成評定偏差的原因,嘗試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弱化與控制并指導自己的判斷活動,從而將評定偏差的影響控制到最小,獲得高質量的裁判結果[1]。常見的評分偏差有分布偏差、順序效應、暈輪效應與自我中心效應。
(1)分布偏差 心理學研究表明,職業技能競賽成績應服從于正態分布,即中常水平的人占大多數,超常和低常的人只占少數。然而,在實際的執裁過程中,評定的分布偏差則有可能會偏離這種正態分布(見圖1)。
圖1 分布偏差
最常見的分布偏差有以下3種:
1)寬厚偏差。又稱寬松偏差,即評定的結果偏于高水平段。究其原因,有幾種可能:①因為評價標準過低造成的。②為了避免沖突,有意討好眾人,給選手過高的評價。③采用了主觀性很強的考評標準和方法進行評價。④在執裁過程中曾與選手反復多次進行溝通。
考評結果過松過寬,容易使低水平的選手滋生僥幸心理,持有蒙混過關的心態,同時也不利于促進個人水平的改進和提高,特別容易使那些水平高的選手受到傷害。
2)苛嚴偏差。又稱嚴格偏差,表現與寬厚偏差相反,即評定的結果偏于低水平段。主要原因是評定者掌握評定標準過于嚴苛,這樣對組織者來說,就很容易造成緊張的氛圍;對選手來說,則容易增加壓力。
3)集中傾向偏差。又稱居中趨勢偏差,即評定的結果過于集中在某一水平段,沒有真正體現出各選手之間真實成績的差異性。這往往是評定者觀察被評定者的行為表現細致程度不足,執裁評分標準的區分度掌握不夠,或裁判員在執裁工作中的平均心理造成的。
(2)順序效應 順序效應在執裁過程中是指裁判員對后續參賽選手成績的評定受先前參賽選手成績評定的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相鄰的被評定者的成績評定結果間的相關程度明顯高于不相鄰的被評定者。也就是評定者往往傾向于把前一個被評定者的評定結果作為后一個的直接參照[2]。
順序效應的控制:①可以通過安排競賽執裁程序,比如增加幾輪比賽,讓每位裁判員統一評定標準評定所有選手。②適當增加裁判員的數量,每位裁判員的評定標準獨立隨機排序等。
(3)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指對選手某一方面的強烈印象影響其對其他方面的判斷,又稱光環效應。在執裁過程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裁判員對選手的認知和評價。用一個詞來形容暈輪效應的特性就是以偏概全。
暈輪效應的控制:①暈輪效應是非常微妙的評定偏差。雖然它很難得到完全克服,但只要有意識地自我控制,又很容易得到控制。②如果提醒評定者注意控制暈輪效應,認真根據每個評定指標作出判斷,就能有效控制暈輪效應。③身為裁判員如果認識到這個缺點,在裁判工作中就一定可以克服情感渲染和以偏概全等傾向對自己判斷的影響。
(4)自我中心效應 自我中心效應是指裁判員按照自己認可的評分標準取代規定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價,從而偏離了評分標準。當評定標準比較簡略,評定者對此爭議較大,或者對評定標準說明不夠明確,導致評定者對評定標準有各自理解時,這種偏差就容易發生[2]。
自我中心效應的控制:需要就裁判工作態度、裁判標準和評分指標對裁判員進行專業培訓,使裁判員樹立正確的裁判工作態度,掌握正確的裁判標準,明確評定指標的意義。
心理學研究知覺時,將人分為具有場獨立性和具有場依存性。具有場獨立性的人較多依賴自己內部的參照,不容易受外界影響,習慣于獨立對事物做出判斷。具有場依存性的人則較多依賴自己所處的外在環境,以其為參照,定義知識、信息等。大多數人處于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之間。人在社會環境中,其活動會受到他人在場的影響,這種影響稱為“社會助長作用”。一般來講,性格內向、平時自信心不足的人,有他人在場時,會使其活動動機降低,活動效率下降;即使外向、愿意表現自己的人,當從事精密動作的操作或繁難的操作活動時,有他人在場的時候都容易使活動效率和準確率降低。
作為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員們一定會在現場,裁判規則只能要求裁判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盡可能控制自己與裁判工作無關的行為。裁判工作是緊張的,要求裁判員控制自己的言行,雖然會增加裁判員的緊張程度,但這種要求對于做好裁判工作,使裁判結果令人信服是必要的。專門的培訓,可以幫助裁判員提高控制自己言行的能力。
出色的競賽裁判員在執裁過程中能保持穩定、沉著的心理狀態,并在緊張、各種因素刺激時做出理智、正確的反應,這與其平時養成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對完成裁判任務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裁判員應具備的基本的心理素質包括責任心強 、情緒穩定、意志堅定、人際關系協調[3]。
(1)敏銳的視覺差別感受力 感受力是指感知內在或者外在刺激的能力。視覺差別感受力指通過視覺來分辨同時或先后出現的刺激物之間的極小差別的能力。競賽裁判員主要是以視覺來分辨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在臨場執法時,其判斷的準確性和統一性與視覺差別感受力的高低和適應性的強弱關系最為密切。
隨著職業技能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參賽各方的競技實力越發接近,比賽更顯緊張激烈,各職業技能之間優劣的差異在縮小,有時幾乎達到難以區分的程度,從而對裁判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他們必須熟練地運用專項的視覺差別感受能力,來區分參賽雙方或各方極其微小的差異,進行正確判斷。由此可見,裁判員視覺差別感受能力是保證其正常發揮良好判斷水平的心理基礎。豐富的專業知識經驗能夠幫助裁判員克服人的視覺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2)穩定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兩個基本特征。裁判員對這一專項素質應做到注意范圍廣,注意的穩定性強,注意的轉移好,以及注意的自我調節能力強。例如裁判員在競賽執裁過程中,會在一定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對象的活動上,那么他的注意范圍就會相對縮小。所以裁判員需要注重注意范圍的協調,避免產生錯誤的判罰。此外,由于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選手情緒偏激,比賽環境嘈雜等,都容易分散裁判員的注意力,所以這就需要裁判員具有穩定的注意力。裁判員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保持注意力穩定性的關鍵。
(3)良好的記憶能力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識記、保持、再認或再現,它是進行高級心理活動,如思維、想象等基礎。記憶和人的心理活動聯系密切,是人們進行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機能。根據在記憶過程中信息保持的時長不同,可將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瞬時記憶保持時長為0.25~2s,短時記憶保持時長為2~60s,長時記憶保持時長為60s以上。競賽裁判員是依法執法的“判官”,他應做到對每個具體的細節,如評分細則、扣分依據、犯規條件及判罰尺度都有法可循。對場上出現的各種現象,乃至每個選手的特點和每次重要的判斷都能正確記憶,才能在需要時,及時、迅速地從記憶中提取出來,進行回憶、對比。裁判員良好的記憶能力,有助于積累實踐經驗,獲得豐富的知識,促進判斷能力的提高。
壓力是人在通往目標的道路上,察覺到自身能力應付不了內外刺激時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和情緒波動等全身性反應。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壓力也是人們存在的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緒感受。
在執裁過程中,裁判員由于多方因素產生壓力在所難免,產生的原因包括客觀情境和主觀感受。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緊張、食欲不振及胃抽搐等;心理反應包括情緒反應,認知反應和行為反應。
裁判員壓力過大,就會造成心態失衡。一般會伴有焦慮,心煩氣躁,有時還會頭疼、失眠、注意力難以集中與脾氣暴躁等,但只要適當科學調節,癥狀很快就會消失。
由于壓力大會影響到裁判員合理評估和公平公正,所以裁判員要適時的調整心態,緩解壓力,避免產生負面影響。心態調節的臨時處理方法有:轉移注意力(眼動脫敏)、放松訓練、積極行為誘導、盡量不采用行為發泄。這樣有助于競賽裁判員快速緩解焦慮,并且有助于誘導出積極情緒、喚起對內的洞察、認知轉變和行為改變,能夠達到較好的行為和人際關系轉變。一點壓力沒有,并不會有非常強的幸福感;反之,適當的壓力能夠轉化為動力,促進工作、提高質量。正確看待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以及學會排解壓力、尋求平衡,對競賽裁判員至關重要。平時注意興趣培養,做好個人保健,積極、熱情、善于表達感受,追求最好的心態。這都有助于裁判員適應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保證裁判員能以最佳的狀態在執裁過程中進行公平、公正的裁決。
為了滿足焊接類國家職業技能競賽對裁判工作需要,加強裁判員隊伍建設,提高裁判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裁判執法能力,由中國焊接協會舉辦了焊接類國家級裁判員資格培訓班。通過理論課、實踐課相結合的方式,將最新的焊接裁判員規則、裁判知識和前沿焊接教育理念、歷屆焊接類國家職業技能競賽裁判工作實踐進行解析。
通過學習,裁判員在判罰教學課上,不乏有錯判、漏判以及爭議判罰的情況出現。歸其原因如下。
1)對裁判員規則、裁判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對癥下藥”,從而出現偏差。
2)不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固然對判員規則、裁判知識熟練掌握,但缺乏臨場執法經驗,導致判罰出現偏差。
3)對競賽場上突發狀況靈活應變能力不足。
作為裁判員,掌握規則、了解規程是必須也是最基本的。業務熟練是掌握規則的延伸,要以規則為準繩,增強心理素質,把規則準確、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
焊接類職業技能競賽是培養和選拔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最主要的特點是突出考核選手的操作技能以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裁判員的素質基礎決定執裁水平,一名高水準的裁判員,無論在多么繁雜的比賽條件下,都會依據執裁標準熟練地運用執裁方法,并且會對自身的心理狀態進行適時而正確的調控,從而發揮出最好的執裁水平[4]。
技能競賽裁判員要嚴格要求自己,執裁過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準確評判、嚴格把關,切實加強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的提高,為促進焊接類國家職業技能競賽的健康持續發展,為我國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