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虎成
(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血液科,江蘇 南京 211500)
MM是臨床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約占全部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10%左右。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中漿細胞克隆增殖、聚集、分泌M蛋白,并伴貧血、溶骨性病變或高鈣血癥等[1]。目前臨床尚未發現特效方案,主要通過化療以緩解癥狀,但遠期效果欠佳,相關調查統計顯示,MM 患者經化療后僅3%~10%完全緩解[2]。硼替佐米作為一種全新靶向藥物,治療MM 效果顯著。本研究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本院及南京鼓樓醫院收治的73 例MM 患者,旨在進一步明確替佐米聯合化療方案治療MM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及南京鼓樓醫院收治的MM 患者73 例,根據化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n=36)和觀察組(n=37)。對照組男21 例,女15 例;年齡39~79歲,平均(52.68±7.18)歲;Durie-Salmon 分期:Ⅰ期 4 例,Ⅱ期 17 例,Ⅲ期 15 例。觀察組男 20 例,女 17 例;年齡40~77歲,平均(53.94±7.71)歲;Durie-Salmon 分期:Ⅰ期5例,Ⅱ期14例,Ⅲ期18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參照《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3]中關于MM的診斷標準及分期;均為初診。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免疫系統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者;神志不清或不配合診療過程者;病歷資料缺失者;存在硼替佐米、阿霉素等藥物禁忌證者。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長春地辛+阿霉素+地塞米松聯合化療。長春地辛用法用量為每天1 mg;阿霉素每天9 mg/m2,將其加入5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稀釋后靜脈滴注,連續用藥4 d;地塞米松每天20 mg,靜脈注射,連續用藥2 d,停藥1 d,第4天開始連續用藥2 d,再停藥2 d,第8天開始連續用藥2 d,停藥1 d,第11 天開始連續用藥2 d。觀察組予以硼替佐米+環磷酰胺+地塞米松化療方案。硼替佐米每天1.3 mg/m2,用藥時間為第1、4、8和11天,皮下注射給藥,3~5 s注射完成;環磷酰胺300 mg/m2于第1、8、15天靜滴;地塞米松用法同對照組。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4]:免疫固定電泳(IFE)監測血清以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消失,且骨髓漿細胞<0.5%,溶骨性病變未見明顯增加則視為完全緩解;IFE 結果陽性,且其他檢查結果達完全緩解標準為接近完全緩解;治療后,M 蛋白減少為50%為部分緩解;若M蛋白減少25%~49%為無進展。總有效率=(完全緩解+接近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治療后生存率:治療后每隔3個月進行1次電話或門診隨訪,共隨訪12個月,統計生存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生存率比較 治療后隨訪6、9、12 個月,觀察組生存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73例患者隨訪12個月K-M生存曲線,見圖1。

圖1 MM患者K-M生存曲線Figure 1 K-M survival curve of MM patients

表2 兩組生存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vival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MM 發病早期患者會出現發熱、尿改變、腰腿痛等呼吸系統疾病或腎臟病表現,故早期誤診率較高[5-6]。雖然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該病的最佳方法,但移植后短期死亡率較高,且費用高昂,絕大多數患者難以承受。化療藥物的靶向治療為MM患者帶來了新希望。近年來,硼替佐米作為臨床中的一種新型靶向藥物,在MM治療中,可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
硼替佐米是經人工合成的一種二鈦基硼酸鹽類藥物,不同于以往傳統化療藥物,可特異性阻斷泛酸-蛋白酶體通道,進一步抑制一些特異性的蛋白水解過程,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該藥物在我國報道相對較少,但已被歐美國家列為一線抗癌類藥物。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在治療后隨訪6、9及12個月,觀察組生存率高于對照組,與其他研究結果[7-8]一致,表明硼替佐米聯合化療方案療效顯著,這可能與硼替佐米與地塞米松聯合時的相互協同作用有關,且既往有研究[9-10]報道,將硼替佐米與環磷酰胺或地塞米松聯合使用,還可一定程度上逆轉機體對環磷酰胺、地塞米松的耐藥性,故隨著療程增加,硼替佐米聯合化療方案療效更佳。但硼替佐米可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及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其作為一種蛋白酶體的抑制劑,在用藥過程中還可通過降低平滑肌細胞蛋白酶體活性,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進而導致心臟毒性,故在實際用藥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者是否出現心肌炎癥、壞死、出血等情況,并及時防治。
綜上所述,硼替佐米聯合化療方案治療MM臨床療效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若能克服藥物不良反應及費用問題,有望成為MM 患者的有效化療方案,為MM 患者治療帶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