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秋霞
(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畢節 551700)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科常見的疾病,治愈難度較大,已被WHO納入到胃癌前疾病范圍[1]。該病病理性變化先為胃黏膜越來越薄,胃部固有腺體逐漸萎縮,且腸腺上皮化生及非典型異形增生等。同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表現多樣,大多數患者出現惡心干嘔、食欲不振、反酸噯氣、腹脹腹痛等癥狀,需通過胃鏡或病理性檢查后才可確診。現階段,臨床指出慢性萎縮性胃炎誘發因素主要是膽汁反流、胃腸動力較低、Hp 感染等[2]。西醫方面,主要采取根除Hp、加快胃腸蠕動、抑酸等治療方法,雖有一定的效果,但病情反復,進一步損傷了胃黏膜。祖國醫學將慢性萎縮性胃炎歸屬于“胃脘痛”“胃痞”疾病范疇中,其治療原則為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明顯。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健脾和胃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其中男38 例,女42 例;平均年齡(40.25±1.2)歲;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納入標準:胃鏡結果證實存在炎癥,且未并發穿孔、梗阻、出血等并發癥[3];接受本研究前1 個月內并未服用抗生素、抑酸劑、黏膜保護劑及中藥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有重度或者危重度急性發作,既往有機械通氣或插管者;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等較為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精神異常,無法配合醫護干預者;存在檢查禁忌證者;正接受其他研究項目者。剔除標準:不滿足本研究納入標準或排除標準,錯誤納入本研究者;治療中出現新的疾病,接受治療則會影響療效者;治療中病情越來越嚴重,需接受其他治療方案者;不愿意配合,也未嚴格遵照醫囑服藥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溫水服用替普瑞酮,每次50 mg,每天2次,溫水服用雷貝拉唑20 m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健脾和胃法,以六君子湯為主方,黨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各10 g,甘草5 g[4]。針對合并胃痛患者,可添加白芍15 g,木香6 g;針對合并食積患者,可添加萊菔子、炒谷芽、炒麥芽、焦楂曲各12 g,雞內金10 g;針對合并氣滯患者,可添加綠萼梅、柴胡積殼、香椽皮、佛手、郁金各10 g;針對合并氣郁化火的患者,可添加黃連3 g,吳茱萸2 g,桅子、丹皮、丹皮、黃芩各10 g;針對合并濕熱患者,可添加薏苡仁30 g,滑石、黃芩各10 g;針對合并陰虛患者,可添加麥冬10 g,南北沙參10 g;針對合并胃酸患者,可添加浙貝母6 g,烏賊骨15 g,鍛瓦楞子30 g;針對合并胃脘嘈雜者,可添加烏梅、石斛、麥冬各10 g;針對睡眠較差的患者,可添加夜交藤30 g,合歡皮30 g。用清水慢慢煎熬,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接受28 d的治療。治療中,兩組患者進食食物以清淡為主,嚴禁煙、酒、生冷、辛辣食物。治療后經電子胃鏡復查,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對療效予以評定。
1.3 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4]進行重點評價,0 分表示患者臨床癥狀已消失;1 分表示偶爾感覺到癥狀的存在;2分表示經常感受到癥狀的出現,且需接受藥物治療;3 分表示臨床癥狀不斷惡化,影響日常生活。同時,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后,各項癥狀(腹脹、暖氣、泛酸、腹部不適與惡心嘔吐)得到有效緩解為顯效;治療后,各項癥狀(腹脹、暖氣、泛酸、腹部不適與惡心嘔吐)得以明顯好轉為有效;臨床癥狀不斷惡化,已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癥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兩組中醫癥狀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納呆2.01±0.78 0.81±0.17ab 2.05±0.65 1.84±0.33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胃脘疼痛2.04±0.51 0.87±0.19ab 2.03±0.23 2.55±0.45嘈雜2.89±0.11 0.19±0.09ab 2.78±0.22 1.64±0.47反酸2.55±0.45 0.64±0.27ab 2.47±0.53 2.00±0.02噯氣2.40±0.50 0.33±0.11ab 2.36±0.29 2.00±0.17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及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及復發情況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不合理飲食習慣的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呈年輕化趨勢,需引起臨床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治療。對于該病,西藥雖然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病情易反復,會加快疾病惡化。健脾和胃法具有健運相濟、生化無窮的功效,不僅能濟本,還可攻邪,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加快患者康復[5]。同時,本方可強化人體防御系統功能,提高胃黏膜免疫力,加快異型增生、腸化的恢復,有效改善病灶處微循環障礙,消除炎癥,加快病情恢復,臨床作用如下。
3.1 改善胃勁膜微循環、抗胃黏膜損傷 在萎縮性胃炎發生、發展及癌變的整個過程中,胃黏膜屏障發揮重要作用,可有效保護胃功能。六君子湯可有效抑制胃黏膜水腫、疲血等癥狀,積極浸潤阻隔炎細胞,強化胃黏膜保護功能,加快胃液分泌。如方中黨參可有效刺激神經系統,強化人體免疫力;白術可加快胃腸蠕動。
3.2 調節免疫 相關研究[6]指出,大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免疫力較低,胃病病情是主要影響因素。人體中,脾臟、胸腺是主要免疫器官,相關免疫指標是評價人體免疫力的主要指標。六君子湯可提高CD3、CD4 陽性細胞含量,持續降低CD8陽性細胞數量,CD4/CD8比例提高,有效調節人體外周T 淋巴細胞數量,促使胸腺與脾臟指數持續增長,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力。
3.3 調節胃腸運動 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噯氣、反酸、腹脹等癥狀較常見,均是由于胃腸蠕動較慢、膽汁反流、胃排空時間越來越長等障礙性問題引起。六君子湯能有效抑制家兔離體十二指腸自發運動,也可有效降低腎上腺素或乙酰膽堿誘發的十二指腸痙攣收縮,積極調整腸管運動失常的情況。
3.4 抗腫瘤 六君子湯具有較強的抗腫瘤功效,主要與TNF、IL-6 水平有關。相關研究[7]指出,半夏、甘草、茯苓、黨參具有顯著抗腫瘤功效,可有效殺死各腫瘤細胞,誘發其分化或凋亡,抑制病情進一步惡化,避免癌變。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中醫證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李琳等[8]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健脾和胃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效果顯著,臨床上應引起重視。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問題:①臨床研究隨機方法不明確,未根據循證醫學標準開展研究,直接影響以上結論的準確性。未來應根據循證醫學標準對健脾和胃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進行全面驗證,并合理設計,開展大樣本研究。②六君子湯作用機制還需進一步探究,并重點對其細胞基因學、分子生物學等影響進行研究,爭取找到該藥劑作用的靶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疾病病理,推進提純與研發藥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