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亮,涂祥建
(豐城市血吸蟲病防治站,江西 豐城 331100)
精神分裂癥主要是由于患者多種神經遞質功能異常,中樞神經系統多巴胺受體阻滯、水平低下,功能不足造成,造成該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外界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遺傳因素。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智力障礙、思維聯想障礙,情感障礙、意志、行為障礙、還會伴有一定的幻覺。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在病情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患者會出現自傷或傷人的行為。相關研究顯示,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顯著,用藥安全性較高,有助于患者康復[1]。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根據入院時間段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5~69歲,平均(56.32±2.45)歲;病程1~5 年,平均(3.14±0.47)年。觀察組男17 例,女 13 例;年齡44~71 歲,平均(56.42±2.21)歲;病程1~5年,平均(3.18±0.48)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ICD10 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近期內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的藥物;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血脂指標等在標準范圍內;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符合本研究標準。排除標準:對本研究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藥物過敏患者;患者的臨床資料缺失者;合并其他嚴重精神疾病、情感障礙、語言功能障礙、腦器質性及嚴重軀體疾病者;在研究期間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者;妊娠期女性;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氨磺必利進行治療。阿立哌唑(安律凡阿立哌唑片,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305)口服治療,每天1次,起始劑量10 mg,治療劑量15 mg,不受進食影響。氨磺必利(氨磺必利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230),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藥,但每天最大劑量≤1 200 mg。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催乳素水平、糖脂代謝指標水平、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糖脂代謝指標水平:包括患者空腹血糖(FPG)、胰島素抵抗指數(IR)、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患者在用藥后各項指標均接近標準水平,臨床部分癥狀顯著改善;有效,患者在用藥后各項指標顯著好轉,臨床癥狀緩解;無效,患者在用藥后各項指標并未出現明顯的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不良反應:包括失眠、頭暈、震顫、惡心,部分女性患者還會出現月經紊亂的情況[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催乳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催乳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4、8 周,兩組患者催乳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催乳素水平比較(,mIU/mL)

表1 兩組催乳素水平比較(,mIU/mL)
治療后8周83.06±10.33 42.71±8.26 16.710 0.000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30 30治療前14.89±6.23 14.31±6.21 0.361 0.719治療后4周61.65±10.18 36.32±7.14 11.158 0.000
2.2 兩組糖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FPG、TG、T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IR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糖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糖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注:FPG,空腹血糖;IR,胰島素抵抗指數;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IR治療后4.64±0.84 3.56±0.61 5.698 0.000例數30 30 FPG(mmol/L)治療前6.17±1.38 6.42±1.47 0.679 0.499治療后8.61±1.27 7.49±1.19 3.525 0.001治療前1.15±0.13 1.18±0.14 0.860 0.393治療后2.37±0.24 2.81±0.27 6.671 0.000 TG(mmol/L)治療前1.51±0.31 1.52±0.32 0.123 0.903治療后1.92±0.38 1.61±0.27 3.642 0.001 TC(mmol/L)治療前3.21±0.26 3.19±0.41 0.226 0.82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3%(10/3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2/3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667,P=0.010)。
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期間以抗精神藥物為主要的治療措施,隨著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抗精神病藥物也逐漸多樣化,基于藥物間的差異,在發揮相應的臨床效用同時,也對患者的用藥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3]。部分研究調查顯示,在部分精神病患者治療期間,在長期用藥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代謝異常、糖脂代謝障礙,患者催乳素水平逐漸提升,患者月經異常、性功能障礙、骨質疏松等一系列不良反應[4]。對患者身體健康產生的危害較大,會使患者對整個治療過程產生一定的排斥行為,從而降低整體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全面重視患者的用藥安全性,保證藥物治療效果的同時,從根本上管控用藥期間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4]。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4、8 周,兩組患者催乳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PG、TG、T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IR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效果顯著,藥效更佳。
阿立哌唑屬于第三代抗精神病藥物,藥物應用期間,可有效阻斷人體內的D2 受體激動,進而抑制患者過度興奮而引發的陽性癥狀,以此穩定女性患者催乳素水平,改善其認知功能[5]。氨磺必利為臨床中常用的精神疾病藥物,藥物治療效果顯著,用藥期間,對多巴胺發揮雙重阻斷作用,進而在一定的基礎上抑制垂體催乳素釋放,因此,基于其雙重性的特點,在用藥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催乳素水平升高,從而影響患者的性功能[6-8]。氨磺必利聯合阿立哌唑治療,均會提升患者的催乳素水平與糖脂代謝水平。但是相對而言,在藥物的應用期間,解離D2受體的速度較慢,從而使患者催乳素水平提升較快[9-10]。此外,患者的糖脂代謝水平均有上升的趨勢,與患者實施治療前相比較,存有顯著的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糖脂代謝升高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此可見,兩種藥物的應用下,氨磺必利藥物治療效果更佳,有助于患者病情穩定,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1]。
綜上所述,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時,采用氨磺必利進行治療,藥物可通過作用于下丘腦多巴胺,進而改善其神經癥狀,相比于阿立哌唑,藥物治療效果更佳,治療安全性更高,顯著改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進而促進患者病情穩定,臨床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