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遼陽市中心醫院新城醫院檢驗科,遼寧 遼陽 111000)
標本微生物檢驗是現代醫學必需的檢測項目,其為臨床判斷感染性疾病及細菌感染主要手段,對臨床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但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過程中存在較多影響因素,如標本采集人員、運輸人員、檢驗人員操作規范,標本質量等,故目前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仍處于較低狀態,無法為臨床診斷提供有效參考,而如何提高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仍是臨床研究熱點與重點[2-3]。有學者[4]提出,不同時間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存在一定差異性,但該觀點尚未得到臨床證實,且相關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時間段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差異性原因,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改進方法,為臨床檢驗提供有效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3 247份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為研究對象,其中將2018年1—12月收集的1 657份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作為第一時間段,將2019 年1—12 月收集的1 590 份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作為第二時間段。第一時間段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中呼吸道標本667 份,糞便標本264 份,靜脈血標本364 份,傷口分泌物及穿刺標本206 份,其他標本156 份。第二時間段微生物檢驗標本中呼吸道標本661份,糞便標本260份,靜脈血標本359 份,傷口分泌物及穿刺標本186 份,其他標本124 份。兩時間段微生物標本檢驗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時間段呼吸道標本均選自患者清晨早起新鮮痰液;靜脈血標本選取時需避開發熱、寒戰期。所有標本的采集、運輸及檢驗流程均嚴格按照國家微生物檢驗規范進行,且均應用日本日立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檢驗,檢驗時嚴格控制質量。比較兩時間段各標本陽性檢出率。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第二時間段呼吸道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77.86%、糞便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60.77%、靜脈血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76.88%、傷口分泌物及穿刺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76.34%、其他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77.42%、總計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74.59% 均高于第一時間段的63.12%、47.35%、56.87%、54.37%、47.44%、5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兩時間段呼吸道標本與糞便標本檢驗陽性率比較

表2 兩時間段靜脈血標本與傷口分泌物及穿刺標本檢驗陽性率比較
標本微生物檢驗是目前臨床判斷疾病發生與發展情況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為現代醫院檢驗實驗室的標志性產物,對臨床診治具有重要意義[4]。隨著病菌種類及感染性疾病的增多,臨床對標本微生物檢驗要求逐步提高,但臨床標本采集及檢驗時存在諸多影響因素,進而影響微生物檢驗陽性率,難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有效參考。因此,臨床需明確影響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的相關因素,并制定嚴格檢驗流程,以提高微生物檢驗陽性率。

表3 兩時間段其他標本與總計標本檢驗陽性率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第二時間段呼吸道標本、糞便標本、靜脈血標本、傷口分泌物及穿刺標本、其他標本、總計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均較第一時間段高,表明2019年1—12月各類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較2018 年1—12 月提高。分析原因為,既往臨床采集標本時多存在錯誤操作,如采集糞便標本時,醫護人員多先告知患者采集相關注意事項,但部分患者難以有效遵從醫囑,且執行能力較差,進而導致糞便標本受到污染,影響檢驗陽性率。針對傷口分泌物或穿刺標本,臨床多需檢測厭氧性細菌,而此類標本若長時期暴露于空氣中,易影響微生物檢驗陽性率[5-6]。同時于標本運輸過程中,若未根據標本性質進行轉運與儲存,會明顯影響標本質量,進而影響臨床檢驗準確性。此外,檢驗人員若未完全掌握檢驗操作規范與微生物學相關知識,或未嚴格按照無菌流程操作,易導致標本受污染,影響微生物檢驗結果。而臨床通過分析2018年1—12月微生物檢驗存在的相關問題,并重點對標本采集人員、標本運輸人員、采集人員進行集中宣教,告知其微生物檢驗重要性,區分各類標本采集區別及規范操作流程,進而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陽性率。于臨床宣教中,對標本采集人員進行系統性培訓,強調不同標本采集過程,如陪伴或輔助患者采集糞便、尿液標本,快速采集與儲存穿刺或傷口分泌物標本,對呼吸道及陰道分泌物等標本不進行厭氧培養等,進而降低標本污染率,同時要求其嚴格按照標本采集規范操作,進而保障標本質量[7]。對標本運輸人員重點強調規范運輸重要性,告知其需嚴格按照標本不同性質進行運輸,如對存在厭氧性細菌需密封運輸,且需快速送檢,避免過度與空氣接觸,進而確保標本內細菌質量,利于臨床檢驗,提高檢驗陽性率[8]。對標本檢驗人員,需定期檢查其微生物學相關基礎知識,并監督其標本檢驗過程,同時實行考核制度,若檢驗人員于檢驗過程中耐心不足,或未按照實驗室無菌流程操作,則停止其檢驗工作,需待考核成功后方可上崗,進而確保操作規范性,保障檢驗質量,提高檢驗準確性[9-10]。但本研究發現2019 年1—12 月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仍一般,且難以確保標本采集、運輸及檢驗流程,同時僅對近2018 至2019 年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進行探討,進而研究結果存有一定局限性,而臨床仍需增加其他年份微生物檢驗陽性結果,并探討標本微生物檢驗具體改進措施,證實本研究結果的同時,為臨床制定標本微生物檢驗流程提供重要參考。
綜上所述,不同時間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存在差異,臨床需制定嚴格微生物檢驗流程,并對臨床標本采集人員、標本運輸人員、標本檢驗人員進行系統性培訓,以保證標本質量,提高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為臨床診治提供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