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芬,梅耀國,何孫香
(九江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江西 九江 332000)
原發性肝癌是一種惡性程度高且治愈率低的腫瘤,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在原發性肝癌病理學分型中,肝細胞型肝癌發病率高達90%[1]。對晚期肝細胞癌,分子靶向藥瑞戈非尼是臨床治療常用藥物,其延長患者總生存期的療效已被廣泛認可,但使用時會誘發較多不良反應[2]。中藥具有多靶點,多環節的抗腫瘤作用,還具備緩和西藥毒性作用的特性[3]。MDT 模式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團隊技術和資源優勢,加強學科合作和學科間交叉互動,使病例納入更嚴謹,設計方案更完善,結論可信度更高[4]。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MDT模式下參龍散結丸聯合瑞戈非尼對晚期肝細胞癌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腫瘤科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經多學科綜合協作會診后明確不能從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局部消融、系統化療、介入手術中獲益的晚期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 30 例。對照組男 16 例,女14 例;年齡43~75 歲,平均(59.83±8.62)歲;病程4~11年,平均(7.26±2.47)年;體能狀態(ECOG)評分0~2分,平均(1.38±0.43)分。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2~74歲,平均(59.13±8.46)歲;病程4~12年,平均(7.47±2.15)年;ECOG 評分0~2 分,平均(1.42±0.39)分。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診斷符合國家衛計委發布的《肝癌診療規范(2017年版)》[5];經病理學確診為原發性肝癌細胞癌;前期使用索拉非尼病情出現進展;ECOG評分≤2分,預計生存期≥2個月;無明顯心、肝、腎、腦等臟器功能障礙,無靶向藥物使用禁忌證。排除標準:納入后發現有不符合病例選擇標準者;ECOG 評分>2 分,預計生存期<2月,無法耐受靶向藥物治療。終止標準:出現重度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患者依從性差,不愿意或因客觀原因無法繼續隨訪,實驗中止;資料缺失或不全影響安全性和有效性判斷。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單用瑞戈非尼(Bayer AG,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71300,規格:40 mg/片)治療。每天口服160 mg,連服21 d,28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2 實驗組 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參龍散結丸治療,參龍散結丸組方源于明·《醫學正傳》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六君子湯化裁而來:方用太子參、茯苓各42 g,白術36 g,炙甘草、陳皮各18 g,姜半夏、雞內金各30 g,夏枯草24 g,白花蛇舌草54 g、野葡萄藤、菝葜各78 g,天龍12 g。煎湯取汁,濃縮后制成濃縮丸,口服,每天3 次,每次30 丸。28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采用卡氏(KPS)評分評價標準[6]:顯效,治療后比治療前提高>20 分;有效,治療后比治療前提高>10 分;穩定,治療后比治療前提高≤10 分或無變化;無效,治療后比治療前下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病情改善情況:生活質量評價采用卡氏行為狀態(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評分法,分值0~100分,1個療程評估1次;血常規、肝腎功能、甲胎蛋白1個療程評估1次,血常規檢測血清白細胞,肝腎功能指標檢測血清總蛋白;實體瘤大小,1療程評估1次;不良反應:參照NCI-CTCAE v3.0(《國國立癌癥研究院通用毒性標準》[7])進行不良反應評價,主要包括肝腎功能損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情況,1個療程評估1次;已經臨床證實的瑞戈非尼不良反應單獨列出評價做重點評估,在本實驗中選取瑞戈非尼4個方面常見不良反應評價:手足皮疹、腹瀉、口腔潰瘍、血壓升高,2周評估1次。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80.00%)高于對照組(5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病情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KPS 評分及白細胞、總蛋白、甲胎蛋白、實體瘤大小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3 個療程后,兩組KPS 評分及白細胞、總蛋白、實體瘤大小水平均升高,甲胎蛋白水平均下降,且實驗組KPS評分及白細胞、總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實體瘤大小、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情改善情況比較()

表2 兩組病情改善情況比較()
注:KPS評分,卡氏行為狀態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實體瘤大小(cm)9.43±0.73 9.36±0.82 0.349 0.728 11.12±0.87a 10.35±0.81a 3.548 0.000組別對照組(n=30)實驗組(n=30)t值P值對照組(n=30)實驗組(n=30)t值P值KPS評分(分)43.52±7.62 44.34±7.81 0.412 0.682 53.63±8.41a 62.48±8.22a 4.122 0.000白細胞(×109/L)3.72±0.74 3.76±0.72 0.212 0.833 4.35±0.59a 5.12±0.62a 4.928 0.000總蛋白(g/L)32.62±5.41 32.35±5.22 0.197 0.845 38.63±5.83a 45.82±6.12a 4.659 0.000甲胎蛋白(ng/mL)73.82±8.16 74.48±8.43 0.308 0.759 59.63±7.71a 43.82±6.15a 8.780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6.67%)低于對照組(4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瑞戈非尼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瑞戈非尼不良反應發生率(20.00%)低于對照組(5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瑞戈非尼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瑞戈非尼是一種可有效延長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生存期的抗癌藥物,但臨床實踐發現其會引起大量不良反應,藥理毒副作用較強。中藥藥性溫和,可緩解西藥不良反應的臨床特性已被廣泛接受,因此,中西藥聯合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思路。肝細胞癌歸屬于祖國醫學“肝積”“肥氣”等病范疇,正氣虧虛是其主要發病原因,脾虛不僅存在于肝癌形成之前,且始終存在于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中醫主張以健脾利濕、解毒散結,強后天之本的辯證治療思想[8]。
本研究中,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KPS 評分、白細胞、總蛋白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體瘤大小、甲胎蛋白、不良反應發生率、瑞戈非尼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參龍散結丸聯合瑞戈非尼治療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龍散結丸源于明·《醫學正傳》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六君子湯化裁而來:該方立足于健脾利濕、解毒散結,強后天之本的中醫辯證思維。參龍散結丸全方共12 味中藥,包括太子參、茯苓、白術、炙甘草、陳皮、姜半夏、夏枯草、白花蛇舌草、野葡萄藤、菝葜、天龍、雞內金。其中太子參益氣健脾同時又生津潤燥;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白術燥濕健脾;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陳皮、姜半夏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解毒抗癌;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腫散結;白花蛇舌草、野葡萄藤均能清熱利濕、解毒散結;菝葜祛風利濕,散結消腫;天龍祛風活絡散結;雞內金健脾消食兼散結抗癌。全方共奏益氣健脾,清熱利濕,化痰散結之功。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參龍散結丸成分中每一味中藥均具有抗腫瘤功效,起到敗毒抗癌之功[9]。因此,參龍散結丸聯合瑞戈非尼的治療有效率更高,患者肝腎功能改善情況更好,減緩腫瘤病灶生長,在控制病情發展方面表現更佳。
綜上所述,參龍散結丸聯合瑞戈非尼可提高晚期肝細胞癌的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肝腎功能,減緩腫瘤病灶生長,減少不良反應及瑞戈非尼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