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課程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將微課資源巧妙地引入教學中,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難點內容,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其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關鍵詞:微課資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0-0073-02
引 ? 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階段初中語文的教學需求。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主,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微課資源的充分運用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
一、微課資源的具體作用
語文基礎知識講解和語文綜合能力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語文教學模式有了顯著變化,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還要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僅依靠傳統的口述教學模式很難達成現階段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向生活和課外活動延伸,而微課的應用剛好可以滿足這一教學需求。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微課,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有重要意義[2]。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微課資源主要由微課視頻和微課PPT兩種形式組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難點知識通過上述形式展現出來,能夠突破以往傳統課堂的束縛,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課堂體驗。同時,微課資源的運用還能幫助教師更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使教學內容更具緊湊性和豐富性。對于學生來講,微課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認知,還能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當下語文閱讀教學的需求。此外,學生還可以利用微課在不同時間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或復習,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輕松掌握重難點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二、微課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在初中教育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應用能力是教學目標之一,而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學生熟練掌握朗讀、寫作等技能。由此,教師可以將微課資源巧妙地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語文應用能力[3]。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蒹葭》這一課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網絡找出優秀的朗讀視頻,將其插入微課中,豐富課堂教學中的朗讀資源。其次,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使學生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進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文學習中。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邊朗讀邊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標注出來,在學生朗讀完后,針對學生不會的字詞通過組詞或造句的方式進行講解,確保學生能夠通順朗讀這首詩歌。再次,在學生完成朗讀后,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巧妙地引入教學中。比如,在朗讀過程中,多數學生很難將主人公望穿秋水又追求不得的失望讀出來,這時,教師就可以播放經典的《蒹葭》朗讀視頻,讓學生進行模仿,使學生在模仿中掌握朗讀技巧。在讀到主人公滿懷失望心情的語句時,學生需要充分調動自身低落的情緒將文章的情感表達出來;在讀到主人公期望愛情的語句時,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經歷把其情感表達出來。在學生進行朗讀模仿時,教師要對其進行引導,使每位學生都能將自己獨特的音色展現出來,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利用微課資源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微課資源,輔助學生學習文章中的重難點知識,使他們充分了解文章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此外,教師還要在課前做好充足準備,并將文章中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單獨加入微課中,加深學生對重難點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4]。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時間的腳印》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設置預習任務,讓學生總結“什么是時間?時間都是用什么來定義的?時間又有什么作用?”,并借助資料文獻查閱“時間”的相關內容,加深學生對“時間”的理解。其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對“時間”的認知,并對他們理解有偏差的地方進行糾正,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這篇課文。再次,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5~6人的小組,讓每位學生負責1~2段內容的朗讀,讓組內學生合作完成整篇課文的朗讀。在學生完成朗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相應段落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把其內容講述出來。在此過程中,許多學生由于對文章的重難點段落還不夠理解,無法將文章所描述的內容生動地講述出來。比如,對于文章中“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質都時時刻刻都在運動著……同時它們又被陸續搬運到低洼的地方堆積起來,開始了重新生成巖石的過程”這一段,學生很難理解大自然中巖石的演變過程。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節目中巖石運動的過程,使學生了解不同時間段巖石的變化、生物演化的過程及不同時期的生物形態和特征。最后,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重新說出自己對相應自然段的理解,并將其形象地讀出來。此時,學生不但能夠清晰地說出相應段落所講述的內容,還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升了學習效率。
(三)利用微課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
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在學習語文課文時只讀懂其字面意思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會其所思所想,進而學習文章中更深層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更深邃的意境,借助微課資源創設意境,引發情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設意境不僅可以從課文閱讀入手,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者現實道具給予輔助,把課文中年代悠久、難以揣摩且極為細膩的東西呈現出來,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最真實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朱德先生寫的《回憶我的母親》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媽媽勞動時的照片帶到課堂,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中朱德對其母親的思想感情。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母親的艱辛,在學生看照片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呈現“我們正處在抗戰時期,你就是那時的朱德,你的母親一直節衣縮食,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你,在得知母親逝世后,懷著悲痛的心情……”這一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比如,一名女學生小紅想到那年春天快要小考時,母親連續二十多天中午冒著大太陽到學校給她送飯,所以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由此,學生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趁學生還沉浸在對父母親的感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一情感閱讀《回憶我的母親》,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他們對文章情感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
(四)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還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教師要不斷創新自身閱讀教學方式,將微課巧妙地引入語文教學中,使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微課資源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供有利條件。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三峽》一課時,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作者簡介及其生活背景,加深對作者的了解。課上,教師應向學生講解課文中的重難點字詞,確保學生能夠通順朗讀整篇文章。為了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教師可以運用“微課+PPT”的模式進行教學,利用PPT向學生展示課文注釋及每個段落需要重點學習的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課文中描寫的冬天雪白的激流和碧綠的潭水通過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講述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三峽》這篇文章。此時,學生能夠在閱讀時聯想到教師播放的視頻,生動地將文章內容朗讀出來。最后,教師可以將“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等優美語句通過PPT展示,讓學生反復閱讀。如此,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能積累優美語句,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水平,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
結 ? 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認真做好教學工作,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探索微課資源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應用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找出其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王金彥.微課資源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6):14-15.
蘇美蓉.微課資源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20(40):30-31.
王麗.微課資源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教育,2020(Z4):127.
李春茂.微課資源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03):12.
作者簡介:巢愛媛(1985.3—),女,江蘇常州人,中小學一級教師,語文教研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