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和語言素養,更好地落實英語教學目標,教師應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注重教學方法的調整與創新,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引導其總結閱讀方法和經驗,適當拓展課外閱讀。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0-0075-02
引 ? 言
高中生的語言積累較為豐富,但在閱讀過程中仍會遇到一些困難,容易在閱讀問題的解析上出現錯誤。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留意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分析這些錯誤出現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方案,增強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和語言素養,從而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
進入高中階段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進步,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自主閱讀時還是會遇到各類問題[1]。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不難發現,學生的閱讀積累不足,閱讀量有限,未能掌握豐富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師有必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從教材內的文本出發,讓學生充分消化閱讀材料[2]。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延伸學習內容,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閱讀內容,整體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豐富學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教師應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聯性閱讀。教師應結合文本主題,將相同或類似主題的課外素材引進來,豐富英語閱讀素材。比如,在教學Back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延伸材料School life in the UK,參照閱讀教材文本的方法和思路,自己將這篇文章讀懂、讀透。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微閱讀。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零散時間,開展微閱讀活動。學生可以收集一些自己喜愛和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分析這些閱讀內容,然后總結閱讀經驗。學生只有接觸豐富的閱讀材料,增加閱讀量,才能提高語言感悟能力,從而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調整與轉變
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閱讀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經常對教學進行反思,及時擯棄低效的教學策略,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靈活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將信息化工具和媒介引入課堂,提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3]。教師應及時創新課堂組織方法,在教學中始終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學生閱讀方法上的指導。這樣才能提升閱讀教學的綜合實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豐富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收獲。
教師可以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運用信息化工具輔助知識教學,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4]。為了充分發揮教學預設的效果,教師需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設備中的聲音、圖像和視頻等內容處理方法,更加直觀地剖析、解讀閱讀文本。此外,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在教學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和文本相關的內容,如故事中人物的圖片、趣味性的故事情節,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激發閱讀興趣。在這種良好的教學開端下,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學習,更認真地思考問題。這會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文章,在提高學生文本分析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趣味。
三、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要想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能夠自主完成各類閱讀任務。但從實際學習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在自主閱讀時仍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礙,這和學生閱讀量不足存在直接關系,也與學生不良閱讀習慣有關。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5]。
教師可以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從整體上理解文章內容,通過略讀和精讀有機結合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以課本中Of Friendship這篇拓展文章為例,這是一篇議論文,具有獨特的結構設置和寫作方法。在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特點,并在閱讀方法上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閱讀要求,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完成對文本的閱讀和分析。經過這樣的閱讀訓練,學生能夠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感悟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四、進行閱讀方法和經驗的總結
目前,閱讀分析對學生而言仍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方法和經驗的總結,并給予學生更多有針對性的指導。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綜合閱讀體驗。學生采用合適的閱讀方法獨立完成對各類文本的分析后,便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獲得成就感,更積極地投入閱讀訓練。在這種良性循環下,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有效提升[6]。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閱讀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在閱讀方法和技巧上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對一些關鍵性詞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勾畫出來。比如,文本中的“object”通常表示的是作者的立場;“reject”則表示作者對文中觀點持否定和不贊成態度;“beneifit”“good”“advance”“advantage”等詞語則表示對文中觀點持支持和肯定態度。這些態度判斷詞是學生正確理解文章走向的依托。學生若能先在大方向上做出判斷,便能有效開展文本細讀。這是學生在閱讀很多類型文章時都能夠使用的方法,能夠提高閱讀效率。
五、開展適當的課外拓展閱讀
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僅依靠教材開展閱讀教學是不夠的。教師可以逐漸引入優質的課外拓展閱讀素材,在拓寬學生閱讀范圍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讀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文章。在學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課外閱讀經驗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名著。這樣能在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隨著閱讀訓練的不斷深入,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會不斷提高,從而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定量的閱讀范例,教師如果僅靠這些有限的閱讀文本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將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不同題材類型的文本,鼓勵學生多做課外延伸閱讀。這樣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有效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夯實學生的語言功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此外,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可以由淺入深地提高閱讀難度,以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閱讀課外作品,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英語電視節目或英文原聲電影,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跨文化知識。比如,在學習Realizing your potential這一單元的內容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推薦相關文章,讓學生根據課堂學習積累的經驗,自主閱讀文章,加深學生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和這一主題相關的影視作品,并讓學生對作品展開討論,從而鍛煉學生的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體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
結 ? ?語
總而言之,要想提升高中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單偉.淺談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J].內蒙古教育,2018(18):66-67.
許立新,李梅.運用體裁教學法提升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J].基礎外語教育,2018,20(03):40-45.
劉冬秀.淺談新課標下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J].文淵(中學版),2019(10):333.
李煥民.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23):25.
黃蘊知.核心素養下提升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9):917-918.
劉雅靜.淺談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途徑[J].文淵(高中版),2019(06):515.
作者簡介:李玉潔(1985.10—),女,江蘇濱海人,研究生學歷,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