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成
校園暴力在青少年學生當中時有發生,我們經常會看到類似的新聞,也有很多是我們看不見的冷暴力、語言暴力,如一小撮人孤立一個人,或者經常用語言攻擊特定的某人,哪怕是給人起外號也是一種暴力。這些都會對被施暴的學生產生或重或輕的心理影響。
是什么力量讓這些原本天真的孩子們變成這樣子呢?其實核心都是愛的缺失,沒有接收足夠的愛,就無法把愛傳遞給別人,也很難有能力去感受別人的愛。這些孩子希望得到別人關注,因為他們曾經被關注的需要沒有被滿足。由此可見,這些暴力的實施者恰恰是內心荒蕪和脆弱的人,以對他人的暴力來贏得自我的存在感或者是內心消極情緒的宣泄。所以,他們也是不幸的。作者之所以能走出那段陰影,也恰恰是因為她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作者是幸運的,她的家庭支持使她有能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堅持讓自己的人生依舊美好。家庭足夠美好,就能讓我們這些青少年的品性更加美好,也就不會出現校園暴力。我們的孩子在遭遇到施暴的時候,也能夠理性選擇自己的行為,最大限度讓自己免于傷害。當然,作者的經歷和選擇也讓我們看到,無論生活有多艱難,明天總會有晴天!
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