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群
賀婷(化名)和以前很多走進心理咨詢室的同學不同:大多數同學初到咨詢室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述自己的問題,總是被動等待老師提問;而高三的賀婷卻準備充分,還自帶了一幅畫來考驗我。
賀婷一走進咨詢室就把早已準備好的畫攤在桌上,單刀直入:“老師,這就是我現在上課的狀態。你猜猜哪個是我?”(圖1)

圖1 上課狀態圖
老師:我不知道哪個是你,不過我知道哪個是我。
賀婷:哪個是你還用問嗎?肯定就是前面那個老師咯!
老師:那只是你看到的講臺上的我,讀書的時候沒有“#”的娃娃頭才是我。
賀婷:不是吧?那是我,怎么會是你呢?
老師:那你說說怎么會是你呢?
賀婷:不是顯而易見嗎?上課的時候,其他同學都能回答老師的提問,而我什么都不懂,剛開始還能堅持聽一聽,后來就變成了“熱鬧是他們的,我神游我的”。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焦慮,高三了還“神游”。老師,我記得你自我介紹時說過,你高考成績還不錯。那你怎么可能和我一樣呢?
(一)畫“全班課堂注意力PK圖”,發現“神游”普遍性,降低焦慮情緒
聽到賀婷的疑問,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她一張白紙,一分為二,請她畫一幅全班同學的課堂注意力PK圖:左邊畫上課會走神的同學,右邊畫上課從來不走神的同學,不用寫同學的名字,只需要把想到的同學分到不同的陣營就可以了。(圖2)

圖2? 全班課堂注意力PK圖
老師:左邊的圖我能看懂,我很好奇右邊的部分代表什么。
賀婷:本來剛開始我想畫我們班第一名,因為我覺得他上課很專注??墒悄X袋還沒畫完,我就想起來他說過英語課對他來說是折磨,上課老會拋錨。后來想到的其他人,好像多多少少也都會走神。你說有沒有上課完全不走神的人呢?
沒等我回答,賀婷又接著說:老師,我的想法有bug。其實每個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只是在不同的課、不同的時間點。我自己有時候注意力也不錯,比如數學課。
賀婷察覺到了上課走神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很普遍,哪怕是高三,哪怕是優生都如此,這讓她的焦慮大大降低,不由自主說了句“哦,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是這樣”,說完不但眉頭舒展,連嘴角也有了向上的弧度。
(二)畫“不同學科課堂專注力瓶”,體驗正向思維模式,提升自信心
賀婷剛剛提到上數學課注意力不錯,我決定以此為突破口,讓她看到其實她比自己想象的狀態好得多。我遞給她一張紙,邀請她用畫瓶子表現自己在不同課堂上的注意力狀態。
賀婷接過紙筆,不一會兒就畫好了。(圖3)

圖3? 課堂專注力自我評估
老師:可以介紹一下你的瓶子嗎?
賀婷:哈哈,這些瓶子就是我在不同的課上注意力能集中的狀態啊。政治課爆棚,數學課也不錯,不過其他的學科就……
老師:從這些瓶子可以看出,其他學科的課堂注意力相對差一些,不過我注意到除了政治,其他瓶子都是被你從“空瓶”慢慢用線條填充到了不同高度。
賀婷:對啊。因為要用不同的高度代表我在這個科目上的課堂專注狀態。
老師:那在填充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感覺?
賀婷:嗯……填充過程中,因為要決定填充到什么位置,所以我就在想我上課的時候到底有沒有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的程度到底如何,想著想著就發現其實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我的心思還是在課堂上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我請賀婷細細品味現在關注“注意力”和之前關注“走神”有什么不同。賀婷想了一會兒,說:我關注什么,就會尋找證據證明什么。之前關注走神,我就會尋找一個個證據證明我走神的狀態有多少;剛剛關注專注聽課,就會尋找證據證明自己專注聽課的狀態有多少。不停地證明自己走神挺讓人消極的,而專注的發現讓我覺得自己還不錯。
賀婷的一句“我們關注什么,就會尋找證據證明什么”簡直可以稱為注意力的金句,我點贊了這個金句后,問道:其實關注什么也是每個人可以自主選擇的。在上課狀態這件事情上,你會選擇關注什么呢?
賀婷:哈哈,那還是關注我有專注力的時候吧!這種感覺不錯。話雖這么說,不過老師,我走神的問題客觀存在,總得解決吧?
(三)畫“想法暫存罐”,順其自然應對突然到訪的走神,減少走神的影響
聽了賀婷的擔心,我想先了解她以往如何應對上課走神,賀婷說以前就是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走神不要走神”,結果就是一直走神。聽了她的介紹,我請她體驗了一次“白熊效應”。
老師:現在請你千萬不要想一頭白色的熊。
賀婷:老師,我想到了。
老師:可是我的指令明確要求你千萬不要去想白色的熊啊。
賀婷:那為什么我會想呢?
老師:因為你的大腦非常稱職,接受到了任務后就開始對思維進行“監視”,監視它是否出現不該出現的想法,所以大腦就沒有辦法忽略指令中的事情,反而還會反彈,注意力分配得更多。要應對這個問題,可能更有效的方法是順其自然。
賀婷表示懷疑,如果順其自然可以解決的話,她的問題就不會拖到現在了。我請她先想象自己的課桌上放了玻璃罐,這個玻璃罐專門用來存放上課走神時的想法,想到之后,閉上眼睛回想上課的畫面,如果畫面中自己走神了,就想象自己把走神的內容寫到紙條上,丟進桌上的“想法暫存罐”里,丟完后繼續回到課堂。下課后再解決罐子里的小紙條。
想象結束后,我請賀婷把她的“想法暫存罐”畫下來。(圖4)

圖4 想法暫存罐
問及賀婷的感受,她說出現了想法就寫下來,不用老強迫自己“不要想不要想”,大腦好像比較輕松,丟進去的過程似乎是一個按鈕,提醒自己“快看黑板跟上老師”,感覺還不錯。不過她不知道真正到了課堂中有沒有用,需要先回去試一試。
(四)看畫挑戰,鎖定目標減少走神次數,提升課堂專注力
一周后,賀婷來到咨詢室,說自己上周離開咨詢室后找了一個鐵盒子,每次上課時冒出別的想法,就寫在便利貼上丟到盒子里,感覺沒那么焦慮了,但是下課后清點這個盒子發現,里面的便利貼有點兒多,希望有辦法可以降低走神的次數。
這一次我沒有讓賀婷畫畫,而是邀請她做一個30秒的看畫挑戰,30秒內數出一張自制圖當中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五角星的個數(圖5)。賀婷一看畫,還沒到30秒就報出了相應圖形的數目,聽到答案后,我在畫上蓋了一張紙。

圖5? 看畫挑戰圖
老師:你覺得自己數得準嗎?
賀婷:當然準了,我數了兩遍呢!
老師:不錯,又快又準。有個問題啊,這張圖上有多少個黑點?
賀婷:黑點?有嗎?好像有吧,可是我都沒有注意過。
我把圖上覆蓋的紙拿開,賀婷又重新看了一遍,發現黑點其實真的不少。我問她除了黑點以外還有那么多干擾,她是如何做到排除干擾快速數清目標圖形的。
賀婷:就是腦子里面只裝著自己的目標圖形,只尋找目標圖形,其他的干擾就完全被忽略了。
老師:如果把這個比作我們課堂的場景呢?
賀婷恍然大悟:哦!就是上課前有目標。可是怎樣才叫有目標呢?我每次也預習,但是好像也沒什么用。
老師:你是怎么預習的?
賀婷:把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看一遍,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和沒預習一樣。
老師:我突然想起了你專注力爆棚的政治課,你說想讓你走神都難。
賀婷:除了老師上課很激情之外,還有他總是提問。因為害怕被點名后回答不出來很尷尬,所以我課前就會想:如果我是老師,我會問什么問題,然后我就會在上課前找答案,找到了答案就會看老師在課堂上是不是這么說的;如果沒有找到答案,就會在課堂上找答案;如果課堂上也沒找到,就會下課后問老師。
老師:哦,原來如此。那你發現了可以提升課堂注意力的秘訣了嗎?
賀婷:有點明白,就是課前假設自己是老師,會問學生哪些問題?
老師:你用這個方法在政治課上已經實踐得很成功,是不是可以在其他課上試一試呢?
賀婷覺得這個方法可以一試,決定在每節課前寫三個問題在書上,一節課下來至少要解決一個問題,一周后來和我分享她的實踐成果。
一周后,賀婷找到我開心地說:“老師,這一周感覺真的太棒了,因為有問題的指引,我的‘想法暫存罐都快沒有用武之地了,而且有些科目雖然我聽不太懂,但是因為老想著給我的問題找答案,我就專注在課堂上了。老師,你太厲害了!謝謝你?!?/p>
聽完賀婷的感謝,我說:“其實你更要謝謝自己啊,這個方法是誰提供的呢?”賀婷不好意思地點點頭,然后開心地說:“原來我也很厲害!”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