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
2017年,我的人生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折,現(xiàn)在再去回首,也依舊覺得那段日子漆黑一團,回憶里的所有人和事都無限褪色,不帶一絲光彩。
提到中學生,腦海里浮現(xiàn)的應當是肩負責任感與正義感的少年模樣,他們對未來充滿熱切與期待。剛剛步入初中的我,也是如此。
我竭盡全力在各個任課老師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懂事乖巧的一面,然后如愿以償成為班主任的心腹——數(shù)學科代表。
那段時間,我平均一天去兩次辦公室,頻率比班長還高。
其實,現(xiàn)在看會覺得當時的自己非常好笑,不過是花費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為大家服務,卻天真地以為自己得到了高人一等的權利,真真是拿雞毛當令箭了。
但當時我沉浸其中。英語課前我要提前調(diào)試好下節(jié)課要用的錄音,多媒體設備柜子的鑰匙也是我來保管,生物小組表演課彩排的時候,我要等到最后鎖好柜子才能走,甚至有時去辦公室交作業(yè),都能和別的年級的老師寒暄一陣,臨走時老師還會送我一點兒小零食。然后走出辦公室的我便是滿面春風,覺得自己得到了和其他同學都不一樣的待遇。
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我越發(fā)恣意張揚。
班里的早自習通常是各大課代表查作業(yè)的時間,其他同學讀書的時候,只有我們在走廊里來去穿梭。
“數(shù)學書給我看一下,昨晚布置的課后預習做了嗎?”我走到第一排一位同學前,打斷了他奮筆疾書趕作業(yè)的節(jié)奏。
那位同學支支吾吾了半天,手下正在補老師布置的另一份數(shù)學卷子。他抬頭,眼里滿是懇求:“我昨晚忘帶回家了,就一次,求你了,別和老師說!”
當時的我多“負責”啊,不告狀就是害人家呢!于是我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你沒寫你去和老師說啊,和我講干嗎?虧你還是你們這組的小組長!”
那個時候的我非常強勢,很過分地和老師講,取消了他的小組長職位。但我明明可以用更溫和的方式解決的,卻因為自己的張狂給別人留下一份不美好的陰影。
直到2017年我步入高一,因為一些原因,只去了一所很差的高中。于是一切都變了:學習好也不一定是老師的寵兒,班長什么的職位都是關系戶的,班長、學委、科代表分布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擁有各自的小團體,陣容好似宮斗。
班級也是一個江湖,想要保持中立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因為如果你選擇這樣,你的作業(yè)本就會憑空不見,作文會莫名其妙被撕掉一篇,干凈整潔的試卷交上去,發(fā)下來的時候突然就多出了腳印……
他們比當年的我更強勢,而我曾經(jīng)的鋒芒便消失不見,被逃避和膽怯取代了。我開始不停地反思自己到底算不算一個施暴者,算,也不算,但我仿佛沒有理由被原諒和同情。
當年那個被我欺負的同學的難過,我終于有點感同身受了。
謹以此篇致當時那個強勢的自己,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溫和一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