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虎 徐慧
【摘要】 研究武周時期發飾文化內涵,探索國潮文化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運用。在闡述武則天文化與國潮風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對文具整理其裝飾元素及實用部位特征,綜合運用元素的間接提取、重構變形及改良創新等當代設計方法,以四川地區為例,采取實地調研、案例分析法等展開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研究。使文創產品設計不再是單純的形態塑造過程,而是兼具實用功能的打造和審美效應的發揮,為武則天文化元素運用到國潮風設計中提供新思路,促進武則天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增加生活多元化,滿足人們對國潮時尚元素的追求。
【關鍵詞】 武則天文化;國潮;文創產品;文具設計
【中圖分類號】K2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7-0072-03
基金項目:四川省武則天研究中心支持項目“武則天文化的國潮文創設計研究”(項目編號:SCWZT-2021-20)。
國潮風文創產品設計的發展,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根本途徑。武則天是我國唯一的女皇帝,功績顯著,以武周時期侍女發飾特征為基礎的國潮風文創產品設計同樣可以增加民族文化自信,傳播中國歷史文化。依托武則天的資源背景,探索歷史武則天文化內涵,發展武則天系列的國潮風文創,是歷史給予的使命,也是現實的需求。
唐代仕女特色發髻與新潮創意性文具的結合,以文創產品作為載體,活化利用武則天文化特色,就可以助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其發型發飾特征就可以直觀展示人們對歷史文化的崇拜。文具既是日用品,也是民族地域文化風情、IP文化等產品的重要載體,采用發型發飾元素和現代設計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探究在國潮文創設計中的可行性。本次設計是將武周時期侍女發髻抽象化運用在文具形態上,拓展武則天文化的內在和外涵,向世界詮釋中國文化,分享中華文明,探索具有國潮風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新途徑。
一、武周時期侍女發飾特征
(一)武則天文化
唐代文化的高度發展促使唐代在當時享有極高聲譽,是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無論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角度都可展現出唐代文化魅力與氣魄。《武則天形象的文化建構及闡釋》一書中提到武則天文化形象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主要有唐代審美觀、精神生活對發飾造型的指引、書法繪畫對發飾的描述、唐傭或墓室壁畫對發飾的折射等[1],都完美引領與助推了唐代發飾發展。
唐代在文化層面繼承中國傳統并吸收外來文化融合發展,唐代女性的開放,為唐代審美的發展提供契機。服裝的華麗,面妝的豐潤,發型發飾的多變,將美的定義推向高峰。盛唐時期,發達的經濟,繁榮的藝術角度,在新的歷史步伐中大步前進,特別是在女性事物方面,原因有唐朝通達的國策,廣泛深厚的外交、武則天的皇帝即位,使得女權力量和女性自主地位提高,對當時發型發飾起到直接并有力的影響。縱觀武周時期,武則天的文化現象與西安、洛陽、文水、廣元等地都有關聯[2]。雖然目前學術界沒有定義說明“女皇文化”,但“民俗文化、女性文化、鳳凰文化”等都與之有關,所以“武則天文化”可以作為一種國潮文化精神宣傳,以中國特定元素的潮品也對中國歷史文化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二)發飾造型與裝飾特征
武則天至睿宗時期的主流風格精進。例如:永泰公主墓墓道東壁南側的宮女群像畫面色彩風格統一、整體構圖巧妙、人物特點突出,包括束狀打扮,正、側、背、轉各種動作的變化,宮女發型不一,有頭梳高髻、螺旋髻、螺髻、反綰髻、高髻、雙髻等發飾代表地位不同,使得這些壁畫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達到藝術效果與歷史價值的高度融合。
唐代女性發飾造型十分經典,不同等級妃子頭飾不同,武則天的晉升之路是從秀女一直到登基為帝,依次展開:武媚娘入宮選秀女,初入宮闈的武如意,一副稚氣未脫的模樣,清秀干凈的妝容加上雙環垂髻的修飾,襯托出她的伶俐剔透和嬌美面容。武媚娘得到恩寵并接受太宗賜封才人,賜名媚娘時的武如意在發型頭飾上已微露華美貴氣。武媚娘冊封昭儀歷經人生波瀾起伏,終于被唐高宗從感業寺接回,并冊封為昭儀。此時,她早已沒有當初的清純與靈動模樣,發飾服裝浸透著雍容華貴。武媚娘登上皇后寶座經歷一系列宮廷暗斗和爾虞我詐的廝殺后,身著錦衣玉服,佩戴金銀珠秀,儀態萬千,霸氣十足。武媚娘晚年稱帝,已經是滿頭鶴發卻威嚴不改。兩鬢盤起的高髻凸顯她的沉穩端莊,寶石鑲嵌的王冠借以比喻她至高無上的地位。
從秀女到皇帝,武則天頭飾千變萬化,等級越高,頭飾更華貴。發飾奇張揚麗,顏色濃艷,無不彰顯大唐的雍容,分別體現在配色、紋樣、工藝、外形等方面。她的發型與發飾緊密相關:(1)結構上,唐代發型發飾尺寸都偏大,發飾內部結構冗雜,細節設計較多。發型常與釵結合,釵橫向上擴張,以鏤空卷曲等技法設計花鳥瑞獸,所有設計都意在體現華美。以冠為例,與發型配飾的結合大大提高女性氣場以彌補身高劣勢,外表更穩重威儀。(2)紋樣上,發型與多而豐富的飾品結合,極少留白,整體冗雜而奢華。發飾工藝技術考究,制形基礎牢靠,設計素材成熟,包括女性佩戴發飾的文化習俗得到傳承,基礎工藝為實現人們各種審美追求提供很好的保障。 (3)顏色上,唐代更喜紅色,金色。唐代各類圖冊、壁畫可看出女性顯眼的發飾,花朵紅艷,綠色濃厚,珍珠暈彩美輪美華,加上翠鈿的嬌美綠色,各色交相輝映,盛世之風得以盡顯。(4)顏色來源于材質,飾品上幾乎都有石榴石、孔雀石、翡翠等寶石,與各種造型的發飾融為一體。
特征 舉例 感受
結構 發型發飾尺寸偏大,發飾內部結構繁雜,細節設計較多 發型與釵結合,釵橫向上擴張,以鏤空卷曲等技法設計花鳥瑞獸 華麗富貴
以高而寬冠為例,與發型配飾結合大大提高女性的氣場以彌補身高上的劣勢 穩重威怡
紋樣 發型與飾品結合,整體亢雜而奢華;發型工藝技術精美,有完備的制形基礎,且成熟的設計素材集設計方法于一體 女性佩戴發飾的文化習俗得到傳承 文化傳承
用基礎的工藝方法實現現代人們的各種審美追求 審美追求
色彩 唐代更喜紅色,金色等濃艷色彩 醒目的發飾,花朵紅艷,綠色濃郁,珍珠暈彩美輪美華,加上翠鈿的嬌美綠色,各色交相輝映 大氣隆重的盛世之風
材質 材質來源于顏色,豐富多彩,且與各種造型的發飾融為一體 石榴石、孔雀石、翡翠等 珠光寶氣
由表1-1可看出武周時期女性透視變化的特征,唐代審美對女性發型發飾的影響也呈現風格多樣化,在人類生活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現代人的審美要滿足工作、生活、社交禮儀等,還要將頭發梳成統一風格,根據不同需求和理想,發型視覺形式反映出人們的個性差異與時尚標準。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唐代發型發飾的創新給后人美的基本參照,提供審美意識與審美思路[2]。
二、國潮風轉變下的文創產品概述
(一)國潮文化概述
國潮風是以文化元素為基礎,集時尚、流行于一體,是歷史與現代風格的交流碰撞,將東西方美結合的一種風格。國潮蓬勃興起的原因是國家大力支持傳承發展傳統文化、消費者強烈的本土意識與文化認同、國人覺醒的文化自信。國潮品牌從最初的中國制造開始向中國創造轉變,從最初融合中國傳統民族元素的設計,以龍、鳳、少數民族裝飾為主的濃彩元素,到傳統美學與現代設計藝術融合的設計,逐漸進入大眾生活。現今國潮從穿搭、寫真、美妝、漢服甚至到火鍋店等都開始有了中國傳統設計元素,成功轉型為新一代潮牌。
(二)國潮文創產品設計原則及創新方法
國潮產品設計原則是通過跨界聯名,打造強有力的IP品牌形象產品。“國”代表中國本土文化,“潮”是利用品牌配色與設計,使產品底蘊貼合中國文化,讓消費者在感受新舊碰撞的同時,去了解和體會悠久文化的魅力。設計方法首先要以功能為主,其次就是滿足古今融合,提取創意元素,設計專屬特色與藝術審美,給使用者趣味性體驗與實用功能。
現今國潮風文創發展空間較大,產品蘊藏的文化以相應內涵為指引,提升文化創意內容的原創性,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做到實用性、人性化、質量好、價格優。
(三)產品設計意義與價值
國潮文創最大意義是讓中國文化融入日用產品中,設計技巧加上現代材料與先進加工工藝,設計出外觀簡潔優美、功能有趣的產品,同時兼具中國風。目前,我國文創市場前景廣闊,文化內容的創意設計和載體分為:
1.文化內容價值。用發型發飾美的高度凝練凸顯女性地位,促使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不同發型發飾代表人們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很大層面上促成發型發飾類文具的開發定制,對現代美的追求影響較大。
2.創意內容價值。在唐代開放的時代引領下,唐代侍女個性化發型發飾與文具結合,巧妙地將發型元素做成文具把手、開關等,具有創新性與趣味性。
3.產品成本。文具既能降低成本,又可以批量生產與銷售,帶來更多經濟價值與實用價值,其設計的創意價值遠大于材質本身的經濟價值,傳播文化更有效力。
(四)相關文創產品案例分析
省內外關于武則天發式與發飾的研究較廣泛,設計靈感妙手偶得。在四川廣元實地考察中,對旅游市場供需、設計現狀等方面調研,發現設計的創新點與可能性。國潮風首飾設計反映女性大膽追求自然之美,注重裝扮美。夢祥銀以女皇武則天和“武墅金簡”開發的武則天系列首飾見圖2-1,“我的女皇系列”,設計師以皇冠來體現女性地位,表達對女人的寵愛;“盟福一生系列”,唐服代表當時空前的繁榮,取“瞾福”諧音“造福”,寓意一生前程似錦,福祿無憂之意;“瞾你一生系列”意為日月當空,光照萬物,寓意福祿一生,象征幸福、吉祥,長壽;“花滿唐系列”以武則天的最愛的國花牡丹元素為主題設計,代表富貴吉祥。右側是以武則天形象設計的文化創意包裝產品。
設計特點有:(1)有三國、女皇、廣元文化等自身文化歷史影響,產品設計多具有女性特色。(2)符合消費者需求,接地氣。文創還是要將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與生活理念巧妙融合,注重產品與用戶的互動、關注產品體驗與用戶情感。既反映文化特色,還提高人們的使用率,加強文化傳播力度。(3)注重文創產品的制造工藝和產品質量。
三、以發型發飾為特征的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武則天文創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合理選擇制作工藝與材料,將設計定位到滿足人們新鮮感與創意感上,用文創產品進行口碑宣傳。文創設計不再是貼圖摳圖或做擺件,文具類設計既可以接地氣又實用,再以發型發飾為創新符號,傳播歷史文化,“唐趣”文具設計如圖3-1所示。
1.針對發型發飾特點,設計主要集中在文具盒、筆記本、筆、轉筆刀等常用文具上。整體造型結合簡約設計重構變形[3],提煉產生“唐趣”主題,滿足現今人們對文創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功能設計上符合人機工程,改變以往普通煩瑣的使用特征,用趣味性及現代科學技術來代替,如智能自動化、變色發聲、自動翻轉等。
2.文具圖案紋樣上,對唐朝發型進行再設計,提取頭部輪廓弧線和樣條線,并對提取出來的發飾輪廓進行大量簡化和設計,與文具整體造型相呼應。
3.在色彩搭配上,選擇白色、橘色和黑色。首先,白色是現代設計的主要使用色彩,以啞光白作為整個系列的色彩,顯得十分大方,橘色既滿足現代消費群體的審美要求,也滿足年輕一代對于簡約干練這一風格的喜好。在裝飾紋樣的色彩上,選用黃色、紅色作為裝飾紋樣的基本顏色,突出武周時期的輝煌成就。整體設計上采用灰黑色塊修飾發髻,再搭配經典的白色物體本身,突出一種現代高檔次的感覺。另一個特色則是巧妙運用顏色來述說產品特性,例如:紅色代表較強粘貼性,灰色代表標準,橘色代表可重復使用等。外部包裝搭配簡單圖案,傳達出一種平滑順暢的使用感,避免太過尖銳與死板。
4.造型材料方面,方形、橢圓代表不同功能和精神象征。例如:一個以擁抱造型的物體給人慰藉,花鳥山水造型的設計帶給人清新脫俗感,王冠、寶石的造型顯示出高貴典雅的貴族氣息,紅黃藍的構圖在視覺上達到平衡感。因此,人性化設計同時兼顧產品使用功能,人類才能在濃厚歷史文化醞釀的藝術感中得以情感共鳴。其他方面,采用別致的圓弧形發型發飾元素和綠色環保的材料,力爭在整體上突出武周時期屬于女性的元素特點。
四、結語
在文具設計中以武則天時期侍女發型發飾特征為設計元素,不僅要把整體造型、色彩和裝飾直接與新產品掛鉤,保留人們對武周時期發飾造型的最初印象,而且要著重關注人與產品交互的真正需求點和設計方法,傳承與發展武則天文化,樹立并引領文化旅游新風尚,發展區域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經濟,是黨振興中華民族文化、實現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也是新時期提高國民文化自信與文化品位的必然選擇[4],對促進國潮文創產品設計具有重要意義。文創作為感性產品,中和審美實用與文化傳承,侍女發型發飾與文具結合詼諧又延展了作品的想象空間,讓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日用品中,使每一位使用者在使用時,能用一種更加輕松有趣的方式去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促進現代新型文化發展創意旅游產品,為國潮文創產品適應性開發提供啟示和借鑒。
參考文獻:
[1]謝晉.唐代女性發飾造型比較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2.
[2]李瑾.武則天及其文化解讀[J].中華文化論壇, 2017,(11):38-43.
[3]趙堃雅.基于消費側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探析[J].工業設計,2019,(10):99-100.
[4]曾朝輝,曾鴻燕.嶺南文化符號及文創商品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17):80-83.
作者簡介:
孫虎,男,安徽淮北人,西華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碩士,清華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工業設計和產品創新系統。
徐慧,女,漢族,甘肅金昌人,碩士,西華大學,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