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杰
【摘 要】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來的。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念,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說課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教研形式,已在中國教育研究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將從幾個參賽案例談起,從教師修身、教師治學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參賽案例 說課 教師修身 教師治學
筆者曾參加體育青年教師說課比賽,比賽時抽到的題目為三年級室內課“科學的鍛煉身體”(水平二)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能說出科學鍛煉身體的注意事項和主要方法。
(2)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設計自己鍛煉身體的內容和方法。
(3)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體驗感受告訴同伴和家人。
【教學重點】認識科學鍛煉身體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讓學生樹立鍛煉身體的安全意識并能在實踐中自發地運用。
在備課室中,筆者是這樣準備的。
一課一得:筆者認真解讀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緊緊圍繞完成教學目標、攻克教學重難點設計教學過程。本課時通過正反舉例,出示由于不正確鍛煉身體而受傷的圖片和視頻,和科學鍛煉身體取得奧運金牌的運動員對比,讓學生真實認識科學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完成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
教學策略:筆者出示科學鍛煉的幾條原則定義,然后出示該定義下正反兩面的判斷題,接著舉出1~2個運動項目讓學生來設計訓練計劃。在每個環節上筆者層層誘導、逐步過渡,讓學生學會遷移運用,克服難點,完成目標。
練習強度密度(運動量):通過分組、加大展示次數、結合游戲的形式使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練習密度強度達標。如通過“個人展示設計賽”“小組展示設計賽”“小組間展示設計賽”使練習密度強度達標。
在整個說課過程中,筆者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抓住教學重難點,把上面闡述的觀點落到實處,最終得到了評委的認可。通過這次比賽,筆者總結出體育教師說課的關鍵:
一、“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修身篇”
(一)“教師的儀態”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標志
在說課的舞臺上,落落大方、溫文爾雅、淡定從容的說課儀態是一位教師自我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現,也是評委對說課教師的第一印象。因此,說課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臨危不懼、自信滿滿,讓評委第一眼就記住你。
(二)“教師的語言”是教師個體自主的體現
語言感染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它包括肢體語言和表述語言。教師在說課時,肢體語言要輕松、自然,具有感染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以及抑揚頓挫的表述,更能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這一方面,說課比上課的要求高一些,要做到說得巧、說得妙?!扒伞痹诳梢宰屧u委的思路跟著你走,“妙”在通過聲情并茂的闡述把課的設計思路和教學理念在沒有學生的情境里演繹得圓滿。有的教師認為,普通話不標準,一定會影響說課的效果。筆者曾經也因此而感到困惑,但在說課比賽中筆者依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首先,筆者會把說課的內容記錄下來,形成文本。其次,主動請教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對文本進行整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好不要刻意使用深奧的詞匯。再次,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選取說課中的一個方面,運用最基本的朗讀技巧進行訓練,讀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注意語音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以此牽動評委的思維和情感。最后,就是反復地練習。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笔炀毧梢詭椭憧朔謶中睦恚梢允鼓愕恼f課更有感染力。
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治學篇”
說課不可能面面俱到,下面筆者選擇幾個亮點進行闡述:
1.“教材學情”是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根基
說課前,教師必須要熟悉教材。體育教材中占比較大的是跑、跳、投、技巧、武術、球類、舞蹈七個大的板塊,每個板塊又各有側重點。其中站立式起跑、蹲踞式起跑、快速跑、彎道跑是“跑”的單元中的重點課;立定跳遠、跨越式跳高、蹲踞式跳遠是“跳躍”單元中的重點課;側向投擲、前拋實心球是“投擲”單元中的重點課;前后滾翻、仰臥推起成橋、交叉轉體180度是“技巧”單元中的重點課;足球、籃球、排球等是“球類”單元的重點課。對于體育教材中的每一課,教師都要深入學習新課標的要求,了解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情況等。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體育教材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才能精心構思教學方法、深入設計教學流程。
學情,簡單地說,就是學生的情況。小學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和認知特點。這也關系到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過程的實施等。而這一點,又往往被忽視,因此,教師在說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以學情為依據的知識點闡述清楚。
2.“一課一得”是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課一得”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教學理念,即在一堂課上能讓學生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學到一種技能,那這堂課就可以稱得上一堂優秀的課。然而大部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在追求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往往會賦予一堂課過多的目標,過多的精彩環節,過多的視聽效果,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生好像什么都學了,但什么都沒學好。
上課如此,說課更是如此。說課的內容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扎扎實實地抓住一點、抓實一點就好。在實踐中,筆者都會認真解讀教學目標,吃透教學重難點,所有的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解決本堂課的教學重難點進行設計,在抓牢目標的基礎上,再通過一些小技巧來輔助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如在教學跨越式跳高時,筆者通過讓學生挽褲腿角來確定跨越式跳高的起跳腿;通過貼標簽讓學生知道足球腳內側擊球部位;通過夾手絹克服前滾翻低頭、后滾翻低頭;等等。
薛法根曾說過:“我主張教學目標應該簡約集中,一課一得,人人有得。”體育說課,如果能真正做到“一課一得”,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就更容易打動評委的心。
3.“層層遞進”是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因此,我們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圍繞教學目標,環環相扣,逐步提升的,只有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小學生,要有面對一切為零的豁達,把他們看得低一點,放慢腳步,由攙扶到慢慢放手。如在教學二年級的“蹲踞式跳遠”時,教師不可以直接把學生拉到沙坑去跳,而應該讓學生先原地單腳起跳,再雙腳同時落地;在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走一步、走三步、走五步單腳起跳,再雙腳同時落地;接著讓學生跑一步、跑三步、跑五步單腳起跳,再雙腳同時落地;最后再帶著學生跳沙坑。
4.“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
有一個詞語叫“熟能生巧”,指對工作、技能經過反復的練習,就可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體育課也是如此。筆者記得有一次出去賽課時,一位評委專門給一個學生手臂上系了一條手絹,只要這個學生動,評委就開始計時,最后算出這節體育課的密度和強度。此舉作為評優的一項依據,可以看出練習的密度和強度在體育課上的重要性。
5.“教學預設”是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預設”突破教學難點。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善于發現教學中學生提出來的問題,然后進行引導,最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在教學“技巧”單元的交叉轉體180度時,上課伊始,教師是以右腳在后為例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問:“老師能不能左腳在后進行轉體?”教師通過學生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懂得了可以“以任意一只腳為參照物”的教學重點。
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升華,二者相輔相成。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兩者對立與統一的關系,因勢利導,達成預設,使課堂煥發出新的色彩。
體育說課是對學生、教材、教法、學法等教學要素的深入解讀和精心整合,是對教師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集中展現。它是人才考核與選拔的重要形式,更是提高教師職業素養、夯實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體育說課已經成為一種“學問”,愿體育教師在這“學問”的殿堂中開拓進取、勇為人先,讓說課發揮更大的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