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變化,原有的基層醫療機構會計制度與現實狀況已不相適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事業單位,自2019年1月1日起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和與其行業配套的補充規定和銜接規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和應用,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善財務會計核算、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闡述了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會計核算方面的影響,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政府會計制度;會計核算
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于促進政府的會計核算體系的完善和現代財政稅收制度的建立具有深遠的意義。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應用,在規范會計核算方面,一方面延續了行政事業單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同時也保持了行業的特殊性;在強化資產管理方面,細化了資產分類,并按實際價值入賬,客觀反映了政府運行成本;在報表功能方面,同時反映了財務信息和預算信息,使得基層醫療機構相關信息內容反映得更加全面。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意義
(一)整合會計制度,有助于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舊制度下,醫院、學校、林業等各行業事業單位與行政單位執行各自的會計制度,核算口徑也所不同,導致政府匯總報表時存在較大的偏差,也對行業審計帶來諸多不便。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以上會計制度進行了合并改革和創新,統一并完善了舊的各種會計制度,加強了預算會計功能和財務會計功能,有機整合了基建會計核算,進一步完善了報表體系,促進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二)引入平行記賬方法,規范了會計核算體系
為滿足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核算需要,行政事業單位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在同一會計核算系統中,根據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核算要求,分別以財務會計五大要素和預算會計三大要素為各自的核算范圍,實行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重核算。對涉及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在編制會計憑證時實行“平行記賬”,即同時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對于其他業務,則只進行財務會計核算,而不做預算會計核算。
(三)擴大核算范圍,強化了國有資產管理。
1.新政府會計制度擴大了核算范圍和對象
一是在資產方面,為全面掌握了解單位實際擁有或控制的各類資產信息,以免國有資產流失,增加的特殊資產科目有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儲備物資、文物文化資產、保障性住房和受托代理資產等;為準確反映單位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的成本,增加了“研發支出”科目;為加強對應收及預付款的管理,增加了壞賬準備科目。二是在負債方面,為使單位所有的現時義務反映得更完整,核算內容中增加了預計負債、受托代理負債等。三是增加了應收應付有關往來款項的核算內容。資產與負債核算內容的增加,有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行政事業單位控制的資產與承擔的負債,以便于徹底摸清“家底”信息,有助于定期分析、及時清理結算往來款項,從而推動單位加強資產和負債管理。
2.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計提折舊或攤銷
固定資產采用折舊制度,增加了固定資產備抵科目“累計折舊”;無形資產采用攤銷制度,增加了無形資產攤銷備抵科目“累計攤銷”。計提折舊或攤銷,使資產賬面價值和實際價值更加相符,有利于核算資產成本,使得財務報表中反映的資產數據信息更加準確。
(四)采用雙報告模式,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同時編制報送財務報告和部門決算報告,形成了雙報告的功能模式。政府財務報告根據財務會計核算的信息和數據編制相關內容,部門決算報告根據預算會計核算的信息和數據編制相關內容,兩者有機結合,共同反映了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機構運行情況、現金變動情況和部門預算收入、支出和結余情況。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核算基礎復雜化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要求,實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平行記賬的“雙分錄”會計核算模式。如發生醫療費用的同時也收到了醫療款,財務會計和預算快會計就都要確認收入;如發生的醫療費用早于或晚于實際收到醫療款時,則只需做財務會計確認,當實際收到醫療款時,預算會計才確認收入。對同一經濟業務,什么時候需要平行記賬,什么時候不需要平行記賬,這相對于舊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而言的要求就更復雜。
(二)會計科目體系明細化
1.保留政府會計制度八要素103個會計科目
其中財務會計科目五大類77項,包括資產類35項,負債類16項,凈資產7項,收入類11項,費用類8項;預算會計科目三大類26項,包括預算收入類9項,預算支出類8項,預算結余類9項。
2.根據行業特殊性,增設了部分會計科目
如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增設一級會計科目“待結算醫療款”;考慮到疫苗接種業務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業務之一,增加了疫苗的相關明細科目,反映了疫苗的收入與成本支出、進銷存等信息;考慮到新政府會計制度需要對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分別計提壞賬準備,同時由于應收在院病人醫療款極少存在壞賬的可能,故只設置了應收醫療款和其他應收款項的壞賬準備科目。
(三)財務核算要求規范化
1.資產計提折舊或攤銷
按照原基層醫療機構會計制度,單位在購入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時,當期全部作為支出予以費用化,后續計量則不進行折舊或攤銷。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單位對2018年12月31日前購入仍然在用的資產補提折舊或攤銷,對2019年1月1日起新購的資產根據資產性質按月計提折舊或攤銷,并根據固定資產類型分別設置輔助賬進行資產管理。
2.基本建設項目不再單獨建賬
與以往會計核算制度要求對基本建設進行單獨建賬和單獨核算不同,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通過建立項目輔助明細賬的形式將基本建設項目合并在單位的會計賬中,這樣一方面使得基本建設項目核算更加簡化,另一方面使得單位會計信息更加完整,清晰明了地反映了單位的整體財務信息,也便于財政、審計等部門進行審計和督查。
3.往來款核算更加明細
新政府會計制度增加了應收款項和應付款項的核算內容,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往來款項進行全面盤點清查,并按照單位進行明細核算。
(四)財務報表功能更加多樣化
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財務報表具有“雙報告”的功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同時編制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與此同時,為滿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需求,反映行業特殊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情況,報表內容及機構也有所調整。一是在資產負債表中,增設“待結算醫療款”項目單獨列示,并在累計盈余下增加“醫療盈余”“公共衛生盈余”“科教盈余”;二是收入費用表中,在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業務活動費用項下分別增加醫療、公共衛生、科教相關收入、費用明細項,在“本期盈余”下增加“醫療盈余”“公共衛生盈余”“科教盈余”明細項;三是增設醫療及公共衛生收入費用明細表,用于反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發生的醫療及公共衛生收入、費用明細情況;四是針對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設待結算醫療款明細表,反映此類單位實際收到的各項醫療收費
情況。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水平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人員大多不是專業出身,專業及綜合能力普遍不強,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于基層財務人員在會計核算方式和內容、財務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挑戰性,這就必須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是當地財政、行業主管部門及相關單位要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財務人員的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二是財務人員要加強自身學習,及時有效地掌握新政府會計制度相關要求,切實提高財務核算能力與財務管理水平。三是可以積極探索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集中核算中心,加強財務人員的交流與學習。
(二)落實新舊制度的轉換
一是抓好信息化作為財務工作的有力技術支撐。基層單位要根據新制度的相關核算要求,及時更新財務軟件,并加強與其他資產管理、醫療管理、公共衛生管理等信息化系統的有機融合,不斷完善會計信息化系統。二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基礎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人員要掌握新舊會計制度的差異,整理會計科目,編制會計科目銜接表等工作底稿。三是加強資產與實物的清點盤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人員與資產管理人員要協助配做好各項資產的清點工作,從未為準確進行會計核算打好基礎。
(三)做好國有資產清查清理工作,加強資產管理
一方面要全面清查資產,做好資產分類登記。為摸清單位真實的“家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對資產、負債情況進行全面清查、盤點、核實和分類。另一方面要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基礎醫療衛生機構要在財政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單位實際,建立健全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再者要配備資產管理專職人員。為加強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基層醫療機構要配備專業的人員,規范資產采購、驗收、入庫登記、使用、維護與處置等流程。
四、結束語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舊會計制度與新政府會計制度在會計基礎、會計科目、會計報表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因此,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人員,要不斷加強學習,盡快熟悉并掌握相關政策,做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貫徹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并為決策者做好參謀作用,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郁國新.基層醫療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探討[J].財經界,2019(08):128-130.
[2]吳小歡.淺談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核算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8):58-59.
[3]田瑞雪.基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施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幾點思考[J].經濟師,2019(05):85-86.
[4]張爽.淺談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必要性[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05):85-86.
[5]樓曉樺.政府會計制度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改革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