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瓊 王宇宏
(遼東學院服裝與紡織學院,遼寧 丹東118003)
IE 即工業工程是研究由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綜合系統的設計、改善和設置的工程技術,它應用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 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和方法來確定、預測和評價由該系統可得到的結果。
據有關資料報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經濟信息化的發展是在國家工業化尚未完成的情況下開展并取得很大成就的。我國的平均勞動生產率仍不足世界先進水平的50%,而物耗率比發達國家的水平高出近一倍。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角度講,在全球可利用的材料和能源正迅速減少的條件下,資源開發的重點要轉向。因此,國內工業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生產率與物耗率的問題,必須強化企業的“IE”意識,只有各級領導都從戰略高度重視IE 工程的建設和運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IE 的戰略地位問題,也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服裝工業化生產的狀態。我們從6 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IE”在服裝中的應用領域。
生產服裝是一個工序比較復雜的過程,應用IE 可對工序進行合理分解、合并與簡化,有利于工藝流程的調配。應制定一個從生產到檢驗、儲存到搬運等的一個合理的工藝流程,徹底除去一切不必要的工序,省略不起作用的工作內容,最大程度地簡化各道工序,并形成標準化的工作程序。
服裝生產過程是人機配合的生產過程,操作者的動作是否合理,每個操作單元能否達到最大效能的平衡點非常重要,通過動作要素的分析,可以消除一切不必要、不安全的動作,大幅度提高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
在服裝生產中,流水線的平衡與動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樣的人員與設備,流水線的平衡與否其產量是完全不同的?!捌款i”現象是否存在是流水線的平衡與否的重要標志。平衡流水線就是通過對人力、設備和工作任務的適當分配調整,以使流水線達到一種最佳的平衡狀態,從而獲得最大的流水線產能。
服裝品質問題一直是服裝生產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優質產品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IE 質量目標就是綜合生產技術管理、加強生產線品質的管理與維護,建立可行的品質保障制度,從根本上保證優質產品的產出。
任何企業的整體水平的提高,都不是幾個人能夠完成的,他是企業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高效率公司的生產模式離不開每一位職工的意識改變與辛勤勞動,如何在企業中形成一個向上的團隊,全面提升企業的整體水平,這需要服裝IE工作者長期艱辛的努力。
資金的運轉速度是企業整體利潤產生的重要因素,而資金的運轉速度從根本上取決于產品的生產周期,服裝多品種小批量的市場特點形成了轉產頻繁的重要生產特征,從產品的設計到產出乃至銷售的每一個環節縮短周轉期、加快產品的流速與流量,是我們迫切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縮短生產周期,加快資金運轉速度。
服裝IE 是能通過持續尋求“更好的生產方法”來支持生產,為減少生產成本而不斷努力。服裝IE 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從服裝技術角度研究和解決生產組織、管理中的問題,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研究領域,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凡是有利于對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評價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可被及時納入服裝IE 的研究和應用范疇。
以下案例我們應用IE 改善在服裝生產過程中人機排列不合理的問題。
在服裝生產中,常見的機器設置的排列形式有模塊式流水線和課桌式流水線。模塊式流水線,是按服裝的各部件將縫紉操作人員分成小組,衣片采用手遞手傳輸方式,組與組之間沒有聯系,各模塊完成各自相應的組件,車間的整體布局略顯零亂。課桌式流水線,即按制作服裝的工序流程順序排列工位和設備,每個工位完成一道工序,各工位順序協作完成整件服裝的縫制,可能產生在制品在相同工位上重復傳遞或倒流現象,生產周期加長。
而現在的服裝加工廠商更多地是將上述兩種形式靈活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更為先進的生產系統。在配置機器設備時,明確劃分生產線的主流和支流,使人、物的移動距離最短,且避免交叉,倒流現象,合理留放空間,保證物料堆放,保證作業人員操作動作為最佳,同時保證運輸通道的暢通,便于管理和產品檢驗。
下則案例是通過對人力、設備和工作任務的適當分配調整,利用IE 動作經濟原則以使流水線達到一種最佳的平衡狀態,從而獲得最大的流水線產能。
以福建某服裝公司速干褲生產為例,其縫制流水線采用單件流水,根據現有速干褲在生產線上編排方案以及生產工序,采用時間研究進行作業測定。發現生產線中存在生產不平衡的問題,有6 個瓶頸工序,其中之一是前袋上拉鏈的模板工位。由此可知模板工位是導致流水線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從兩方面優化縫制流水線:首先對模板工位進行動作分析,刪去不必要的動作,標準化作業;然后利用雙手操作分析法研究模板工位,再結合IE 中的動作經濟原理進行裁片布局,合理組織分配工作。根據動作經濟原則結合作業人員實際操作,簡化模板工序,減少摸索動作的目的,將速干褲工序標準化,并刪除不必要的重復動作,對工序進行細分與合并。
通過模板分析和工序細分與測定,結合雙手操作分析、動作經濟原則,得出的優化方案減少了反應時間以及重新開始的時間和失誤率,實現對模板工位的合理布局。采用工業工程體系的研究方法,解決了速干褲工序的瓶頸問題,使得生產流水線編制效率提高,并且將流水線下的工序由原來的12 道減少到8 道,增加流水線的柔韌度,提高模板的生產效率,降低人工勞動強度,解決模板技術在生產中的不足之處。
從以上兩則案例中可知IE 的實行能提高生產效益與降低生產成本,能提高服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先進的生產方式肯定能提高生產效益,我國很多中小型服裝企業都可推行服裝IE,一開始并不要很大的投入,先從一組開始,有了效益并全面提高了認識再全面實施。可以肯定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遲早會替代傳統生產方式和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