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關于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的請示作出批復,原則同意《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
在批復中,國務院要求,方案實施要堅持系統觀念,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著力激發創新活力,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夯實轉型基礎,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加快形成內生動力強勁、人民生活幸福、生態環境優美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批復要求,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要按照方案要求,切實負起責任,研究制訂省級實施方案,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各資源型地區要主動作為,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同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方案實施的指導,綜合運用投資、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在項目建設、資金投入、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及時協調解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批復強調,國家發改委要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部門,強化工作協同,做好統籌協調,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完善動態監測和評估機制,確保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推動資源型地區加快轉型升級、持續健康發展,重大問題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方案實施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要按程序報批。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5.7萬億元增加到26.8萬億元,年均增長6%。采礦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12.8%降至5.5%,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32%增加到46.2%。資源型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均超過8%,累計改造棚戶區近18億m2,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全面完成。與此同時,資源型地區的生態環境穩步恢復。各類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由28%提升至56.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0%,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日前,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印發《關于全面開展煤礦“電子封條”推廣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全面開展煤礦“電子封條”推廣建設。
《通知》要求,在全國所有在冊煤礦建設“電子封條”,通過在煤礦關鍵地點安裝攝像機、圖像分析終端等設備,利用智能化視頻識別等技術,實時監測分析礦井出入井人員、人數變化及煤礦生產作業狀態等情況,及時發現煤礦異常動態,自動生成、推送報警信息,實現全天候遠程監測。
煤礦“電子封條”建設對象為全國所有在冊煤礦,既包括生產建設煤礦,也包括停產停建、正在實施關閉等各類型的煤礦。“電子封條”礦端安裝位置為煤礦主副井口、風井口、車輛出入口和調度室等關鍵地點。
《通知》要求,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一礦一策”原則,制定各省(區、市)煤礦“電子封條”建設實施方案,于2021年10月15日前,將實施方案報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備案,指導煤礦建設,完成聯網接入,建立管理制度,組織開展驗收。
《通知》明確,2021 年12 月15 日前,各地區要完成停產整頓、長期關停及其他“不放心”煤礦“電子封條”的建設和聯網,并實現在線監管;2022 年3月底前,要完成所有在冊煤礦“電子封條”的建設和聯網,實現在線監管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