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紅
(無錫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體系日漸完善,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成員,肩負著為社會輸送職業人才的重任,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迎來了大發展,這也意味著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對廣大職業學校的教師來說,提高教科研能力迫在眉睫,但在職業教育中重技術輕科研的情況存在已久,如何轉變觀念,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改善職業學校教科研的整體環境,是每個職業學校教師和管理者值得思考的,本文將從職業學校教師教科研現狀、教科研需求分析,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職業學校科研環境變革四個方面展開論述,改善現狀。
職業學校以培育職業人才為主,而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文化成績不高,過深過難的理論知識理解不了,長久以來重技能輕理論已是事實。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學生理解不了太多太深的理論知識,考核又重視實際操作,為了完成技能考核目標,教師也會考慮學生實際,減少理論知識的量和難度,長此以往,教師便不會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探究與挖掘,缺乏一定的理論高度。
職業學校的教師普遍缺乏科研意識。一方面,在許多地區,職業學校中一部分學校是被教育局劃入中小學條線管理的,更注重教育教學管理,科研氛圍整體要低許多,導致職業學校教師科研觀念不強。另一方面,職業學校中鮮少有針對科研的比賽,獎勵的力度也不夠大,教師在這樣的風向標下自然而然地忽視了科研,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缺乏科研意識。
職業學校教師既要完成學校的教學工作,同時參加各類教學類的評比,又要當班主任,還要參加各類技術技能比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即使有的一線教師想將自己多年的經驗通過科研來展現,卻苦于缺乏專業的科研指導,無法實現個人科研夢。以上是對職業學校教師科研現狀的分析。
據調查結果分析得知,職業學校教師是有做科研的需求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
每個職業學校的教師都將面臨職稱評定、晉級定崗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考核項就是科研成果。教師們為了早日評到職稱,成功晉級定崗,開始努力學做科研。
職業學校的教師長期在教學和德育一線,經年累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對于青年教師、學校甚至社會來說都是一筆財富,通過調查得知,相當比例的老教師,尤其是部分職業生涯臨近結束的老師,他們想將多年一線工作經驗轉化為科研成果的需求比較迫切。
一日當教師,終身要學習,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創新的職業,而教科研將成為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做教科研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許多教師正是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開始為了自我學習與提升,學做教科研。以上是職業學校教師的幾類科研需求情況。
有需求就要努力去實現,就要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具體有如下措施:
先有思想,后有行動,職業學校的老師做好科研,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培養科研意識。做科研是科研人員和高校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的想法要不得,觀念的轉變是關鍵的第一步,有助于形成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氛圍。科研意識主要指積極從事科研工作的主動性,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從思想上樹立科研先導意識,重視教科研,樹立主動意識,將“不得不搞科研”變為“我要搞科研”,同時也要意識到教師做科研的必要性和趨勢性,消除畏難情緒,培養自己的科研意識。
所謂科研素養,主要是指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時,在思想道德、理論知識、科研能力等方面達到基本要求的高級綜合素質。職業學校教師要做好教科研,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通過點滴積累培養科研素養,培養科研能力。具體方法就是多學多思多做研究。多學,就是不斷學習,鉆研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心理和學習心理,為做好教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多思,就是針對教學現象進行思考分析,善于發現問題,通過分析解決問題,從剖析現象到探究本質,碰開科研之門。多做研究,就是要多分析專業理論,多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方法并付諸實踐,初期可從感想、論文、實驗、課程設計開始,從中總結心得,收獲體會,逐步嘗試做科研。
任何事情只要掌握了好方法,將會事半功倍,做科研也要講究方法。首先,要有計劃,做好規劃。具體可以對當前教育教學的形勢有所了解,對自己的工作有所分析,對他人的相關研究有所了解,然后確定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確立需要準備的條件,安排時間計劃表;其次,要注重教育教學資料的積累,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善于收集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資料,分門別類進行存儲,為做科研提供資料依據。第三是要多寫,寫是教科研的基本功,寫教科研材料,定義和概念要表達精準,零散的資源要分類,描述時要加以提煉概括,總體敘述要嚴謹有條理。多寫才能找到做科研的方法和規律。最后是要多與人溝通交流,與同行溝通,與行業從業人員溝通,與專家教授溝通,從溝通中學習他人的優秀經驗和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得到提升。
首先是選題要新穎,選題是做科研最關鍵的部分,選題的恰當與否,直接決定了科研工作的效果與成敗。好的選題離不開創新,而創新需要教師立足工作本位,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把最困擾教師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從工作的有心人做起,樹立創新意識,讓自己的選題亮起來。其次要敢于質疑權威。第三,要培養搜集資料和處理資料的能力,最后是要培養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
科學技術是核心戰斗力,科技工作者的地位舉足輕重,但科研環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國辦發〔2015〕94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中提到,“良好的學術環境是培養優秀科技人才、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活力的重要基礎”,科研環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職業學校教師要培養自己的科研意識和能力,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學校的科研軟環境建設也十分重要。科研環境有軟硬之分,硬環境指物質基礎,受制于各種條件無法輕易改變,而軟環境主要包括人際關系、組織管理、工作氛圍等,操作可行性大,在科研環境中占有重要地位,改善科研軟環境的對策建議有:
4.1.1 走出去,請進來
走出去,到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去調研,學習他們的成果經驗,分享體會,交流心得,為本校科研軟環境建設提供寶貴參照和幫助。
請進來,由校領導出面,請科研專家來校講座,與普通老師交流,面授做科研的方法,分享經驗,對教師們的課題論文進行指導與答疑,讓老師們的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職業學校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搭建平臺,讓普通老師開拓思路,得到學習成長的機會。
4.1.2 構建學校科研網絡
線下的溝通交流很重要,線上的交流平臺在新時代背景下更是剛需。學校應建設科研網絡平臺,提供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做過科研、正在做科研、即將做科研的老師都能利用這個平臺進行互相交流與學習,同時,也能得到領導或前輩專家的引領,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加快研究的步伐。
學校要鼓勵教師多做教科研,政策支持要先行。可以建立一套客觀、公正、量化、長效的機制,調動教師做科研的積極性。
學校應幫助做科研的老師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研究成果能夠得到實際應用,對于每一位科研人員來說就是最好的科研激勵。對于職業學校的老師來說,成果應用的最佳陣地就是課堂了,學校可以統籌安排,推進落實教師科研成果,讓老師的科研成果回歸課堂,服務學生,催化科研項目開花結果,避免科研項目在結題后便戛然而止,淪為形式。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將逐漸成為趨勢,因此建立一支高效的教師科研隊伍尤為重要。此項工作可由學校相關部門牽頭,順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精心規劃,培養學校的科研型教師團隊,形成梯隊,以老帶新,發現培養,產生科研合力。通過此舉,教師個人可獲得科研水平的提升,學校則得到了穩定連續發展的科研人才隊伍。具體的建設需要依靠與外界的交流與合作,聽取反饋意見,不斷完善現有方案去實現。
職業學校的教科研要取得成效,與行業企業密不可分,企業的發展現狀,就是行業的風向標,作為職業學校的老師,如果在做研究之前沒有深入企業了解行業發展動態無異于閉門造車。因此,職業院校應加強校企合作,尤其是科研合作,搭建平臺讓教師有機會深入行業企業一線,與行業企業專家深度交流,傾聽企業意見,收獲啟發,尤其是專業教師,學習企業先進的模式與技術,更能對自己的科研有所啟發與幫助。校企雙方進行科研合作不僅能讓教師隊伍得到科研提升,企業也能利用學校的人才優勢,進而達到雙贏,雙方在培養人才、技術研發,申報技術專利和科研項目上共同合作,開拓思路,取得創新。
職業學校的科研氛圍要改變,科研實力要提升,離不開學校和教師個人共同的努力,在這樣的合力之下,讓每一位想做科研的老師,都能有條件做好科研,成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希望通過研究職業學校科技工作者的科研需求與現狀,順應職業教育大發展潮流,提高職業學校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探索相應的科研創新模式,形成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符合一線職業學校科技工作者需要的科研發展之路,促進職業學校科研環境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