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展,鐘惠嫻,孫青,陳培林,熊風,萬才云,姚志鴻,徐士儒
(深圳中山泌尿外科醫院生殖中心,深圳 518045)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全球育齡婦女的發病率在5%~20%之間[1],該疾病的主要特征為排卵功能障礙、高雄激素血癥和多囊卵巢[2]。因為PCOS患者每年排卵次數少于正常人,生育力有所降低,因此需要更長的生育時間。另外PCOS是不排卵性不孕的最主要的原因[3]。隨著輔助生殖技術(ART)的發展,體外受精已成為PCOS不孕癥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4]。據研究報道,患有PCOS的女性增加了不良妊娠和并發癥的風險[5],例如早產、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隨著體質量指數(BMI)的增加PCOS患者妊娠率顯著下降[6]。目前在輔助生殖中關于PCOS的研究較多,例如控制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的發生[7]、卵母細胞體外成熟的應用[8-9]、新鮮胚胎移植與凍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結局比較[10-11]、PCOS與非PCOS患者體外受精(IVF)妊娠結局的比較[12-14]。本研究回顧性比較了BMI正常的PCOS患者與非PCOS患者在移植凍融囊胚后妊娠相關結局及妊娠并發癥的發生。
一、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醫院生殖中心進行首次取卵周期且首次FET周期的不孕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女方年齡≤35歲;(2)BMI正常(18.5≤BMI<24 kg/m2);(3)FET移植囊胚。排除標準:(1)外院有取卵周期;(2)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粘連、高泌乳素血癥、甲狀腺功能障礙、子宮內膜息肉和子宮肌瘤;(3)失訪。
PCOS的診斷標準:根據鹿特丹標準[2],如果患者滿足以下條件中的兩個或三個,則診斷為PCOS:(1)稀發排卵或無排卵;(2)臨床高雄激素血癥和(或)生化特征;(3)多囊卵巢。
共納入1 570個治療周期,根據患者是否患有PCOS分為PCOS組(303個周期)和非PCOS組(1 267個周期)。
二、研究方法
1.促排卵方案:根據患者的卵巢儲備和反應情況,采取適當的促排卵方案。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卵泡直徑≥18 mm的優勢卵泡時,肌肉注射10 000 U的HCG(麗珠制藥),34~36 h后行陰道B超穿刺負壓抽吸取卵。授精方式以當天的精液常規情況決定,分為IVF或ICSI兩種,授精后72 h(Day 3)觀察并進行卵裂期胚胎評分評級[15]。Ⅰ、Ⅱ級胚胎定義為優質胚胎,Ⅰ、Ⅱ、Ⅲ級胚胎定義為可利用胚胎。
2.胚胎培養:在Day 3時,將部分或全部胚胎繼續培養至Day 5~7,觀察囊胚形成情況。按照Gardner[16]囊胚分級法對形成的囊胚進行評分。囊胚評級分為1級(AA,AB,BA,BB)、2級(AC,BC,CA,CB)和3級(CC)囊胚,1級定義為優質囊胚,1、2級定義為可利用囊胚,并對可利用囊胚進行冷凍處理。囊胚凍融嚴格按照玻璃化冷凍-快速解凍法的說明書操作,使用玻璃化冷凍液/解凍液(SAGE,美國)和Cryotop冷凍載體(Kitazato,日本)進行囊胚冷凍/解凍。
3.內膜準備及妊娠判斷: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采用相應的內膜準備方案[17]。B超監測到子宮內膜厚度達7~8 mm時,肌肉注射黃體酮(浙江仙琚制藥)60 mg/d 至胚胎移植日。B超介導下行胚胎移植術,術后給予黃體支持,移植后30 d,B超下見妊娠囊,則判定為臨床妊娠。跟蹤隨訪至活產結局,收集期間相關信息。
4.觀察指標:記錄各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胚胎情況、妊娠結局。主要妊娠結局為臨床妊娠率、種植率和活產率[18]。MⅡ率=MⅡ卵數/獲卵數×100%;可利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數/卵裂胚胎數×100%;優質胚胎率=優質胚胎數/卵裂胚胎數×100%;可利用囊胚率=可利用囊胚數/行囊胚培養的胚胎數×100%;優質囊胚率=優質囊胚數/行囊胚培養的胚胎數×100%;臨床妊娠率=臨床妊娠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種植率=孕囊數/移植胚胎數×100%;活產率=活產周期數/移植周期數×100%;異位妊娠率=異位妊娠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流產率=早期、晚期流產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早產率=早產周期數/臨床妊娠周期數×100%;妊娠高血壓發生率=妊娠高血壓周期數/活產周期數×100%;妊娠糖尿病發生率=妊娠糖尿病周期數/活產周期數×100%。
三、統計學分析
一、PSM匹配后患者的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1 570個FET周期,分為PCOS組(n=303)和非PCOS組(n=1 267)。為使兩組的混雜因素趨于均衡可比,應用PSM得到匹配結果為:PCOS組(n=300)、非PCOS組(n=578)。匹配后兩組患者女方年齡、BMI、不孕年限、內膜厚度、移植囊胚數及移植優質囊胚數組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
表1 PSM匹配后患者的一般資料
二、PSM匹配后患者的促排卵及胚胎培養情況
PCOS組的獲卵數、可利用胚胎率、優質胚胎率和培養囊胚數均顯著高于非PCOS組(P<0.05)。組間比較可利用囊胚率和優質囊胚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PSM匹配后患者的促排卵及胚胎培養情況
三、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及妊娠并發癥的比較
統計結果表明,PCOS組的臨床妊娠率和種植率顯著高于非PCOS組(P<0.05)。PCOS組的活產率高于非PCOS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的異位妊娠率、流產率、早產率、妊娠高血壓發生率和妊娠糖尿病發生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3)。
表3 PSM匹配后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及妊娠并發癥的比較(%)
生活方式干預[19]是PCOS患者首選的基礎措施,包括增加體育鍛煉和控制飲食。另外可通過藥物治療進行誘發排卵、改善胰島素抵抗[20]等等。而對于藥物治療失敗、長期不孕的PCOS患者,可通過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進行有效的治療[21]。PCOS女性由于卵巢高反應的存在,促排卵時會有過多的卵泡發育,導致OHSS增加。有研究認為,在ART治療過程中PCOS女性會獲得更多的卵母細胞,可能影響卵母細胞的質量和成熟情況,進而降低受精率、卵裂率、活產率等等[22-23]。本研究中BMI正常的PCOS患者的獲卵數顯著增加,但并不影響卵母細胞的成熟以及胚胎的質量,且PCOS的可利用胚胎率和優質胚胎率顯著高于非PCOS。Ciepiela等[24]也報道了與非PCOS相比,PCOS有更高的獲卵數及更好的胚胎培養結局。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表明,在PCOS不孕婦女中,凍融胚胎移植與鮮胚移植之間的活產率無顯著差異,但是凍融胚胎移植導致的OHSS風險較低[25]。因此本研究主要關注凍融囊胚移植后PCOS患者與對照組妊娠結局的差異。結果顯示,凍融囊胚移植后PCOS不孕患者活產率高于非PCOS組,但無顯著性差異,而臨床妊娠率和種植率顯著高于非PCOS組。Tang等[26]對29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這些研究比較了PCOS與非PCOS患者的妊娠結局,結果提示PCOS與非PCOS患者在胚胎移植后有相似的活產率。Liu等[14]對BMI等混雜因素進行調整后,發現PCOS與較高的臨床妊娠率和種植率相關。與非PCOS患者相比,非肥胖PCOS患者在IVF中有更好的臨床妊娠結局[24]。本研究與這些研究有相似的妊娠結局。我們認為BMI正常的PCOS患者可能通過獲得更多的胚胎,提供了更多的胚胎選擇,從而得到更高的妊娠結局。
一項回顧性隊列分析在控制與流產相關的重要混雜因素后,PCOS患者與非PCOS患者的流產率無顯著性差異[27]。在一項薈萃分析中,PCOS患者有更高的流產、OHSS、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和早產風險[28]。PCOS不孕婦女的流產風險是否顯著高于非PCOS患者,目前仍處于爭議當中。在我們的研究中,兩組比較有相似的流產率。Ciepiela等[24]在非肥胖PCOS和非PCOS患者的比較中,也報道了相似的結果。2020年Sun等[29]對22項研究進行薈萃分析,結果提示BMI過高和胰島素抵抗是ART中PCOS患者流產風險增加的兩個危險因素。本研究中PCOS與非PCOS患者有相似的流產率,有可能是因為研究納入的人群為BMI正常的患者。
既往大部分關于PCOS與非PCOS患者妊娠結局的研究,都是包含了鮮胚移植周期和凍融胚胎移植周期。而本研究比較的是BMI正常的PCOS患者與非PCOS患者凍融囊胚移植的妊娠結局,與既往研究有所不同。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這是一項回顧性分析,容易產生偏倚以及妊娠并發癥數據可能不全。本研究結果表明,BMI正常的PCOS患者可能比非PCOS患者有更好的胚胎培養情況;在凍融囊胚移植后,PCOS不孕女性比非PCOS患者有更高的臨床妊娠率和胚胎種植率,以及相似的活產率和妊娠并發癥發生率。提示在輔助生殖中,BMI正常對PCOS患者可能是一個有利的預后因素,因此對PCOS患者進行BMI管理可能對改善IVF的妊娠結局有一定的意義。另外,仍需關注PCOS患者的不良妊娠風險,加強對PCOS患者的監測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