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粒全
(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新疆 庫爾勒 841000)
水利樞紐是在渠道或河流的適當位置所興建的水工建筑物綜合體,通常兼具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多種功能[1]。在當前水資源日益緊張的大格局下,水利樞紐工程作為可很大程度增強水資源利用率的主要措施之一,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但是在經濟發展、思想觀念、體制條款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之下,有相當數量的水利樞紐工程均存在著“輕管理、重建設”的情況,導致其運行管理狀態并不太好,甚至還誘發出現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目前已經制約到了水利樞紐工程的可持續性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的思路進行探討。
從目前來看,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還是新生事物,無論是規范,還是標準都還有所欠缺,當然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很多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單位都基于標準化管理要求來對規章制度進行了完善與健全,使之逐漸轉變為“以制度管人”,摒棄了原來“以人管人”方式。
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單位通過標準化管理的方式,先后制定出具有較強實踐性的操作手冊與管理手冊,讓許多管理工作都有了統一的工作標準[2]。與此同時,還對各崗位的職責進行了明確與細化,無論是工作流程。就還是工作內容均可做到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實現了管理“三化”要求,即:可追溯化、可痕跡化、可標準化,讓管理流程更趨于有序。
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單位通過標準化管理的方式,讓每項具體事務都有了極為明確的操作步驟、操作內容與操作方法,關鍵性崗位的操作規程還做到了“上墻明示”,在很大程度上讓管理過程更趨于規范,讓水利樞紐運行管理變得更加有序[3]。
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單位通過標準化管理的方式,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管理程序得以規范、管理事項得以明確、管理標準得以明確,在單位內容逐漸形成良好的標準化管理氛圍,讓重建輕管局面得以改變。
2.1.1 加強標準化管理知識的宣傳
標準化管理工作未能有序開展,有相當原因是由于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單位領導并不知曉其重要性,而普通員工又沒有主動參與到標準化管理的意識[4]。由此可見,加強標準化管理知識的宣傳就顯得特別重要。首先,要對水利樞紐運行管理單位領導開展專題的標準化管理知識培訓,讓他們明白標準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主要內容、作用和功效等,切實增強他們的標準化管理意識;其次,營造出良好的標準化管理氛圍,讓廣大員工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標準化管理工作中,切實增強他們的標準化管理能力,進而提高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水平。
2.1.2 定期開展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業務培訓
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對于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是極為重要的,以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為例,塔里木河干流因各類水利工程地處偏遠,運行、檢查、維護等技術工作主要依靠現場技術人員,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提高管理意識與水平、規范管理操作行為、具備較高業務水平和應急能力,故而開展了水利樞紐工程管理標準化創建和業務培訓項目,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開展標準化實操培訓如圖1所示。培訓的目的旨在為水利樞紐工程管理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其內容涵蓋管理責任、安全評估、運行管理、維修養護、監督檢查、應急管理、教育培訓、制度建設等方面。該項目主要包括標準化軟件和標準化硬件提升兩部分,其中標準化軟件提升從管理組織、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條件、管理標識、管理要求、管理行為、管理表單、管理安全9個方面入手編制完成塔河干流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手冊,讓管理人員明白“怎么管、怎么干”;標準化硬件提升則按照標準化管理手冊的要求對各樞紐工程形象及設施予以改造升級,包括對啟閉機、鋼絲繩、電氣線路、標識標牌、閘門遠程控制和監視系統以及閘室內外環境等方面更新改造。首批啟動并實施完成的恰拉樞紐管理標準化創建工作充分結合基層站點管理實際,在提升標準化設施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實操能力的提升,在首批培訓班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支持。

圖1 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管理局開展標準化實操培訓
第一,要切實做到“有律可循、有法可依”。首先,需要對水利樞紐工程管理標準予以明確,再基于水利樞紐工程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標準化管理手冊,使之與水利樞紐日常運行管理相互吻合。其次,標準化管理手冊制定之后,并非靜止不變,而要力爭做到“動態更新”,要與當前的實際工作情況做到“與時俱進”[5]。第二,要切實做到“有法必依”。既然標準化管理手冊已經制定出來,那么在實際操作中就要按其執行,否則的話,就難以達到標準化管理的要求。第三,要切實做到“執法必嚴”。無論是水利樞紐的維修養護,還是水利樞紐的日常巡查,亦或者水利樞紐的閘門啟閉等環節均要一絲不茍地嚴格執行。第四,要切實做到“違法必究”,一旦發現存在著違反標準化管理的行為,那么要在第一時間予以處罰。
在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過程中,經費投入不足通常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在對水利樞紐工程省級及以上維修養護資金穩定的情況下,與地方人民政府進行積極協調、爭取地方財政資金的支持與幫助,形成長效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工作經費能夠足額到位[6]。與此同時,要進一步監督標準化管護經費的使用情況,務必要讓這些有限的資金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達到“性價比最優”的效果。
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工作具有管理困難、收效有限等特點,運行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往往是關鍵。從目前來看,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工作的好壞與運行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不直接掛鉤,這樣一來,就容易形成“干多干少一個樣”,嚴重缺乏足夠的激勵約束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在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問題,往往更需要運行管理人員以高度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去找出問題、剖析原因、提出解決措施,運行管理人員在問題處理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動程度、職業道德、業務水準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成效,有鑒于此,務必要強化運行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與激勵,這對于提高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質量是極為必要的。建議可將運行管理人員的薪酬待遇與標準化管理成效直接掛鉤,若運行管理人員在工作中表現優秀,那么可適當給予其一定數額的獎勵,這樣一來,必將會提高運行管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讓他們全心全意地參與到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工作之中,必然能夠推動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當然,若在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工作方面出現較大問題,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那么也要對運行管理人員進行問責,將責任與利益同時給他們掛上鉤。
總之,水利樞紐標準化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較強的工作,涉及面較廣、工作量較大,有關部門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此項工作,從細節處完善、從專業化方面努力,進而實現水利樞紐工程的可持續性發展,無疑是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