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紅
摘要:目的:比較七氟醚與丙泊酚在小兒燒傷手術麻醉維持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20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燒傷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兒均接受手術治療。以隨機數字表法為原則分成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患兒術中采用丙泊酚維持麻醉,觀察組術中采用七氟醚維持麻醉,比較兩組的麻醉效果。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的麻醉優良率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的手術時間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相比,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小兒燒傷手術中用七氟醚作為麻醉維持藥物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小兒燒傷手術;麻醉維持;七氟醚;丙泊酚;麻醉效果
燒傷是臨床外科的常見疾病,小兒燒傷的發生風險較高。由于小兒機能發育不完全,燒傷后容易出現組織缺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需盡早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手術是小兒燒傷常用的治療方法,術中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非常關鍵[1]。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50例燒傷手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七氟醚與丙泊酚在麻醉維持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燒傷患兒5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接受手術治療。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6.62±1.32)歲。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6.68±1.38)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兒術前30 min肌肉注射0.01 mg/kg阿托品,進入手術室后建立靜脈通路,均給予1.5 mg/kg丙泊酚、4 g/kg芬太尼、0.1 mg/kg咪達唑侖、0.8 mg/kg阿曲庫銨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后行機械通氣,潮氣量保持8 ml/kg,呼吸頻率控制在16~20次/min。對照組經微量注射泵持續泵注丙泊酚維持麻醉,給藥劑量為每小時3~8 mg/kg;觀察組吸入1%七氟醚。根據麻醉深度和患兒的生命體征波動情況調整麻醉藥物用量,手術結束前5 min停止用藥。
1.3 觀察指標
(1)麻醉優良率。優:患兒術中無疼痛,肌松效果好;良:患兒術中伴有輕度疼痛感,有明顯牽拉反應;差:未達到優、良的標準,肌松效果差。(2)統計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麻醉效果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麻醉優良率比較無顯著差異。見表1。
2.2 兩組手術時間、麻醉相關指標對比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2。
3討論
小兒燒傷在臨床上頗為常見,且燒傷患兒病情往往比成人嚴重,因此燒傷患兒在進行手術時,對麻醉的要求更高。由于小兒對疼痛的敏感性更強,對疼痛的自控力較差,手術往往選擇全身麻醉,但患兒代償能力降低,全麻風險較高,故在選擇麻醉藥物時需要選擇對循環影響小、清除率高、術后蘇醒快的藥物。丙泊酚是常用的短效靜脈麻醉藥物,可減少鈣離子內流,減輕患兒術中的應激反應。七氟醚是一種對呼吸道刺激性較小的麻醉藥物,誘導快,安全性高,并且維持麻醉過程中無需加入肌松和鎮痛類藥物,有利于患兒術后身體的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用七氟醚維持麻醉的患兒自主呼吸恢復時間(8.58±1.14) min、蘇醒時間(13.05±2.08) min、拔管時間(12.18±2.06) min,均較丙泊酚維持麻醉的患兒短,優勢顯著。
綜上所述,小兒燒傷手術中用七氟醚維持麻醉效果顯著,可推廣。
參考文獻
[1]張源志,袁福祥,馮光鑫.七氟醚與丙泊酚用于小兒燒傷手術麻醉維持的對比分析[J].藥品評價,2019,16(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