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媛珍 王蓉 蔡康霓 郭亞群 郭麗


摘要:目的:評價顛倒木金散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納入2020年6~12月就診的氣滯血瘀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予以阿司匹林片、單硝酸異山梨酯片治療,心絞痛發作時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治療組予口服顛倒木金散治療。觀察兩組治療總有效率、中醫證候積分等指標。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顛倒木金散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療效可靠,安全性好。
關鍵詞: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氣滯血瘀型;顛倒木金散
冠心病已經成為威脅全人類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冠心病患者由于冠脈供血不足,可引起心肌突發短暫的缺血缺氧,導致心絞痛發作。西醫治療穩定型心絞痛常采用擴張冠脈、抗血小板凝集、調脂、血管重建等治療。雖然西藥能緩解癥狀、改善預后,但可引起多種不良反應。既往中醫藥研究發現,中藥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少[1]。據此,本研究對顛倒木金散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于東陽市中醫院就診的氣滯血瘀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4~68歲,平均(55.14±5.21)歲;病程1~4年,平均(1.24±0.31)年。治療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45~67歲,平均(53.45±5.15)歲;病程1~4年,平均(1.31±0.44)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中醫辨證為氣滯血瘀型,主癥為胸悶或胸痛,氣短,次癥為氣悶不舒、少腹、脅肋脹滿疼痛等,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患者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阿司匹林片0.1 g/d,每晚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片20mg/次,2次/d;心絞痛發作時予硝酸甘油片0.5 mg舌下含服。治療組予以口服顛倒木金散治療,組方:木香5 g,郁金5 g。兩味藥混合打成細粉,3~5 g/次,早晚2次沖服。兩組均為7 d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8個療程。兩組停藥1個月后復查心電圖。
1.3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根據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治療后病情穩定,心絞痛癥狀很少發作,發作次數減少≥75%,心電圖恢復至正常;有效:患者病情較穩定,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但<75%,心電圖S-T段回升0.05 mV以上,房室或室內傳導阻滯改善;無效:患者病情不穩定,心絞痛常常發作,心電圖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后評估兩組胸痛、胸悶、乏力、情志不暢的中醫證候積分。正常: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評分越低,說明患者癥狀越輕。(3)安全性。觀察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安全性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且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無顯著改變。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顛倒木金散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能直達病所,明顯改善胸痛、胸悶、乏力等臨床癥狀,療效確切,且安全性好。散劑表面積較大,易分散,起效較快,且制備簡單。中藥散劑相比與西醫常規治療,更經濟實惠,患者服用依從性較好;同時散劑攜帶方便,服用簡單,相對于煎劑更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生活。
綜上所述,顛倒木金散在氣滯血瘀型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的療效確切。
參考文獻
[1]冷德生,高恩宇,李富震,等.中醫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7,34(4):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