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倩

摘要:目的:分析康復護理應用于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20年1月~12月治療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結果:觀察組心率恢復正常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左心射血分數提高20%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康復護理能夠針對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呼吸功能鍛煉、生活康復鍛煉,縮短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切實鞏固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慢阻肺呼吸衰竭;康復護理;心率恢復正常時間
慢阻肺是呼吸科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病癥,氣流受限是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當慢阻肺發展至急性期,極易導致呼吸衰竭。倘若不能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還會引發心悸、氣短、憋悶等癥狀,嚴重的甚至會面臨生命威脅。治療主要是通過無創正壓通氣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上述治療措施會引發一定程度的不適感,加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疲勞現象,患者恢復相對較為緩慢[1]。本研究分析康復護理應用于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4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1例。對照組男13例,女8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1.5±8.7)歲。觀察組男14例,女7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1.7±8.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涉及基礎護理、健康指導、生活指導。
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康復護理。康復護理主要是結合患者病情、身體恢復情況進行合理的康復鍛煉。具體措施:(1)呼吸功能鍛煉。呼吸功能鍛煉主要包含腹式呼吸、縮唇呼吸。腹式呼吸適應程度較為廣泛,主要是綜合參考患者恢復情況,分別采取臥位、坐位、立位進行鍛煉。當患者處于臥位,需要在患者膝下進行軟墊的設置,使得膝部為半屈狀態,保障鍛煉的有序進行。臨床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的呼吸功能鍛煉,每日鍛煉次數為2~3次,每次控制在10~15 min。(2)生活康復鍛煉。患者機體功能逐步恢復以后,指導患者進行簡單的有氧鍛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引導患者進行散步、太極等運動。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心率恢復正常時間、呼吸困難癥狀消失時間、左心射血分數提高20%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心率恢復正常時間、呼吸困難癥狀消失時間、左心射血分數提高20%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慢阻肺呼吸衰竭臨床治療效果雖然較好,但仍有一定局限性,臨床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保障臨床治療措施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情況。根據近年來的研究實踐,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在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輔以針對性的康復鍛煉措施,能夠進一步加速患者疾病康復的進程[2]。
康復護理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呼吸功能鍛煉、生活康復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鍛煉,能夠全面促進腹肌張力的穩定提升,患者的肺活量也能夠得以恢復,通過長期鍛煉能夠有效增加最大通氣量。與此同時,縮唇呼吸能夠改善呼吸頻率過快,使得呼吸負荷得以有效控制,促進患者肺功能、氣體交換狀況,使得肺泡內部殘留的氣量得以有效排出。與此同時,指導患者進行生活康復鍛煉,開展循序漸進的有氧運動,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機體抵抗力,從而有效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率恢復正常時間、呼吸困難癥狀消失時間、左心射血分數提高20%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證明康復護理能夠獲得理想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韓恒潔,藺棟梁.護理干預對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影響[J].智慧健康,2020,6(21):48-49.
[2]趙學云.針對性康復護理對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復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