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譚麗 魏琳 吳佳航 石江龍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的康復護理在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結果:觀察組護理6個月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期間觀察組褥瘡、便秘、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1周、4周、3個月及6個月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的康復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康復護理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指出:“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懼,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上述理論中“形勞而不倦”理論表達了掌握適當的形體活動,能促進氣血流通,機體新陳代謝,從而增強患者體質。但是,患者運動時應適宜,不宜運動過度[1]。因此,本研究以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基于《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的康復護理在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中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5~85歲,平均(67.35±6.71)歲;胸椎壓縮性骨折21例,腰椎壓縮性骨折15例,混合壓縮性骨折4例;合并癥:高血壓3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癥4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6~83歲,平均67.61±6.77歲;胸椎壓縮性骨折19例,腰椎壓縮性骨折16例,混合壓縮性骨折5例;合并癥:高血壓4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癥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均給予中醫保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抗骨質疏松治療、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香獨活血散外敷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3天后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鍛煉,如飛燕練功、拱橋練功等,根據患者耐受指導患者康復鍛煉,每天3~4次,連續6個月。觀察組聯合基于《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的康復護理。行腰背肌鍛煉;加強并指導患者髖、膝關節功能鍛煉;踝關節鍛煉;指導患者摩腹;上肢鍛煉等,護理6個月后評估患者效果。
1.3 觀察指標
(1)兩組護理效果。顯效:骨折愈合,椎體形態基本恢復正常;有效:骨折愈合,胸腰段外觀及椎體形態得到明顯改善;無效:恢復效果不佳,局部伴有畸形。(2)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護理期間褥瘡、便秘、深靜脈血栓發生率。(2)疼痛評分。兩組入院時、治療后1周、4周、3個月及6個月采用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評估疼痛,總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V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VAS評分分別為(6.33±0.56)分、(6.35±0.57)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VAS評分護理后1周(4.51±0.47)分、4周(3.35±0.41)分、3個月(2.21±0.36)分、6個月(0.78±0.21)分,低于對照組的(5.74±0.52)分、(4.59±0.47)分、(3.59±0.41)(2.14±0.3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近年來,基于《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的康復護理在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6個月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期間褥瘡、便秘、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1周、4周、3個月及6個月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基于《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的康復護理能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形成針對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方案,減少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內徑》“形勞而不倦”理論的康復護理用于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能提高護理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淑娟.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應用快速康復理念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6):234-235.